摘要:本文運用康德道義論思想探究英國19世紀女作家蓋斯凱爾的道德小說《瑪麗·巴頓》,分析女主人公瑪麗·巴頓理性自律的性格特點,解讀老卡遜內(nèi)心向善的轉(zhuǎn)變過程,宣揚多維利亞時期仁愛至善的道德教化作用。
關(guān)鍵詞:道義論;瑪麗·巴頓;蓋斯凱爾夫人
英國19世紀講究社會道德,這個時期的小說家運用康德的道義論思想,在作品中不斷塑造人物典范。在維多利亞時代的道德理論的影響下,作家們建立起處理各種錯綜復(fù)雜的社會沖突和人物關(guān)系的道德原則。小說家有時站在康德的道義論的立場,對在道義上缺乏社會責任感和同情心、在價值目標上片面追求個人欲望的現(xiàn)象予以批評。
《瑪麗·巴頓》是英國小說家蓋斯凱爾夫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小說從社會政治層面反映英國19世紀的勞資矛盾和工人階級的生活狀況。本文運用康德的道義論思想,解讀主人公瑪麗·巴頓理性的道德自律以及老卡遜道德向善的轉(zhuǎn)變。
一、康德的道義論思想
道義論是18世紀德國哲學家康德提出的道德理論,與功利主義不同,道義論以動機和義務(wù)為出發(fā)點,強調(diào)應(yīng)從行為自身而非行為產(chǎn)生的結(jié)果對行為進行道德評價。不是基于任何成敗利鈍的考量,行為者的動機決定著行為的道德性,更重要的是行為者出于善意的倫理學動機,其特點是只講原則,不講功利;只講動機,不講效果。
意志自律是康德道義論的基礎(chǔ),他認為道德來自于理性,而非情感。所謂的道德律是內(nèi)在于人類理性的能力,只有在理性的東西中才能夠找到這種能力。意志自律要排除任何感性沖動的影響??档抡J為,意志必須是自律的,必須不受任何形式的感性沖動如興趣、愛好等的規(guī)定。至善也是康德道義論的行為內(nèi)容。康德認為德性作為行為者的意志體現(xiàn)出道德力量,是一種至上的善,但卻還不是完滿的善,因為后者不僅需要德性,而且需要幸福。德性加上幸福才是完滿的善,也就是至善。
二、《瑪麗·巴頓》中的道義論思想
1.理性的自律
作家對女主人公瑪麗·巴頓的性格塑造中,展現(xiàn)了她理性、堅毅、勇敢和自律的良好品質(zhì)。雖然她因其美貌曾一度虛榮地幻想借婚姻來擺脫貧困。在小卡遜的追求下她對戀人杰姆一度冷淡,但經(jīng)過冷靜思考后正視了自己的愛情,與卡遜的情感只是一時的沖動與迷戀,不切實際。于是“她決定立刻和卡遜先生斷絕一切往來,態(tài)度越堅決越好”,她理智地拒絕了小卡遜的求婚。經(jīng)過了失敗的戀愛后她更多地學會運用理性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杰姆被捕后,她聰穎、理性、機智的性格迸發(fā)出來?!八环矫嬲褡鲓^發(fā),一方面又因素來精明果斷,她覺得她自有一種潛在的力量來應(yīng)付這個非常的局面?!彼吡λ亚蠓醋C,去救援涉嫌謀殺的杰姆。在理性的愛意和內(nèi)心的道義驅(qū)使下,她勇敢地踏上通往利物浦的火車,來到陌生的城市,營救無辜的杰姆。一整天尋找杰姆的勞累后瑪麗依然保持著冷靜的頭腦,在道義面前瑪麗表現(xiàn)出女性超凡的自律性?!八箘抛屪约烘?zhèn)定下來,那一直是蒼白的臉上因為血液上升變成絳紅色了——還有許多事要等著我做——許多事——除了我沒有人做。”也是這種道義的力量感動著她在利物浦遇見的每一個人,每每在她需要的時候為她提供幫助。
2.至善的力量
雖然曼徹斯特資本家老卡遜的性格在作品前后部分有些自相矛盾,但最終在仁愛力量的感召下,他內(nèi)心發(fā)生向善的轉(zhuǎn)變。在他得知約翰·巴頓是殺害自己兒子的兇手時,他憤怒了,內(nèi)心充斥著報復(fù)的念頭。可當他回家后,一個個念頭、一件件過往喚起他內(nèi)心的仁愛憐憫?!八膬鹤拥膬词脂F(xiàn)在已經(jīng)查明;他自己也已經(jīng)供認了,可是,說也奇怪,他沒有辦法恨得他十分厲害。雖然他還想保持著那復(fù)仇的心理,覺得這是對他死去的兒子的一個責任,可是當天晚上向他低頭認罪、哀哭求饒的那個可憐的瘦弱得像骷髏的、傷心斷腸的家伙,竟使他不知不覺地發(fā)生了一種憐憫的情緒?!苯?jīng)過整夜的掙扎后,他最終原諒了約翰,在約翰臨死前卡遜說起《圣經(jīng)》中的句子“愿上帝憐憫我們這些有罪過的人——赦免我們的罪過,正像我們赦免人家對我們犯的罪過一樣”。在道德仁愛的呼喚下,卡遜隱忍和諒解了這個莫大的傷害,同時又竭力地分擔起別人的苦惱。他在至善的道路上艱難前行,道義與責任又重新回歸于他的內(nèi)心,這時的他令所有讀者所敬佩。
結(jié)語
在小說《瑪麗·巴頓》中,作者從人道主義角度出發(fā),同情工人階級的疾苦,倡導(dǎo)人們互愛互助,號召社會各階層彼此諒解,希望用理性和仁愛的道義論思想來化解階級矛盾,解決社會道德問題,從而構(gòu)建向善的社會道德風貌,這在當時乃至當今社會都具有深遠的指導(dǎo)意義。
參考文獻:
[1]蓋斯凱爾夫人.荀枚.佘貴棠.瑪麗·巴頓[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32.
[2]康德.鄧曉芒.實踐理性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聶珍釗.英國文學的倫理學批評[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4]向青山.試論康德倫理學中的道義論[J].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學報,2016(3).
基金項目:英國工業(yè)化背景下蓋斯凱爾道德小說研究,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項目,課題編號:16WWD06。
(楊鑫,女,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人,哈爾濱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