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新
【摘要】新課程標準的全面推出對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和學生能力培養(yǎng)提出了更多的條件和要求,在此情況下,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當下的教學需求?;诖?,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充分了解單元主題教學與小練筆教學過程當中存在的問題,以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語文水平為參考,采取有效的方法手段對待主題教學與小練筆教學進行創(chuàng)新和組合,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和練習。這樣才能夠使單元主題教學質量和小練筆教學效率能夠得到突破性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四年級單元主題教學;小練筆;結合
在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當中,教師需要將某個單元作為教學的中心和主體,以相關的教學內容為參考和依據(jù),科學合理的對教學環(huán)節(jié)和小練筆活動進行有機組合,通過正確的引導和指導使學生能夠完成相關的主題教學目標和小練筆任務。因此,在開展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把握單元主題教學和小練筆的銜接點,充分根據(jù)四年級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要求和教學目標,循序漸進地安排相關的學習任務和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單元主題學習過程中按照教師的要求完成小練筆練習。這樣才能為學生的綜合水平和寫作能力的全面提升提供良好的保障。
一、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四年級單元主題與小練筆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
1.過度重視正確率
在開展小練筆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需要對小練筆這種特殊的寫作練習方式進行全面的了解,在掌握四年級階段學生的培養(yǎng)要求之后,根據(jù)相關的四年級單元的主題或者文章段落來安排小練筆任務,引導學生通過模仿和寫作的方式來進行寫作訓練。但在實際的語文教學當中,大部分教師都是以填空的形式來引導學生進行練習和模仿,通過課堂評價的方式來檢驗學生的練習情況。在最初引入小練筆教學時,學生對這種新奇而有趣的形式十分感興趣,能夠主動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完成相關的單元主題學習和練習。但是,在練習之余,大部分的教師會在課堂提問,當學生的回答與教師所認為的標準答案存在一定的距離時,教師往往會將學生的練筆結果判定為不合格,甚至會用嚴厲的語言來對學生進行批評。在此情況下,學生為了能夠達到教師的期望,往往會按照教師所規(guī)定的模式和思維來進行小練筆練習,從而使得班級當中學生小練筆的答案都大同小異。有的教師為了能夠使單元主題教學與小練筆教學能夠取得預期的成效,會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過度干預學生的思考過程,要求學生必須按照某個特定的方向來進行練習和思考,以簡單的“√”“×”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評價。這樣不僅會極大程度地消磨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嚴重抑制學生語文多樣性思維的發(fā)展。
2.教學缺乏樂趣
小練筆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和開放性,學生能夠根據(jù)單元教學的主題或文章的段落來進行具體的練習,可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和聯(lián)想來進行多樣化的寫作練習。在完成練習之后,學生可根據(jù)自己的完成情況來和其他同學進行答案的交流和討論,通過答案的交流和思想的轉換來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小練筆水平。但是,受到當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影響,雖然大部分的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完成單元主題知識的學習,但卻很難根據(jù)自身的認知和理解來進行小練筆。部分的教師雖然在課堂上為學生安排的小練筆任務,但為了最大限度地縮減教學時間,教師往往會在學生才完成練習的時候就公布相關的答案,并未給學生預留足夠的交流空間。而受到學生水平的限制,部分的學生甚至無法在教師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小練筆,而當教師進入下一個知識點講解時,部分的學生的思維還停留在小練筆上,從而無法跟上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有的教師在進行小練筆收集時,往往是讓學生參考文章中的中心句或者重難點段落來進行練習,很少結合不同學生的需求來進行小練筆內容的創(chuàng)新。在長期面對千篇一律的小練筆任務的情況之下,學生往往會對小練筆產生厭倦和抵觸。
二、小學語文四年級單元主題教學與小練筆結合的有效措施
1.圍繞主題整合教學內容
在進行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充分了解小學四年級教材的相關內容和小練筆教學要求,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學習能力、語文水平、寫作能力等多方面情況之后,科學合理地對單元教學主題內容進行有效的創(chuàng)新和整合,充分發(fā)掘其中的趣味元素和多樣化教學內容,以此來全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外,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絡發(fā)掘一些與寫作主題或小練筆主題有關的教學元素,將其有效的滲透和融入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或從學生的具體生活入手,引入一些具有思考性和探究性的內容,以此為切入點來開展單元主題與小練筆教學。針對不同的練筆情況,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肯定,利用多樣化的評價標準來對學生進行點評,并結合本章節(jié)的主題來對學生進行進一步的引導。這樣不僅能夠有效拓展學生的視野,同時也能夠使學生對后續(xù)的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產生較為濃厚的興趣。
2.巧妙構建語文教學情境
雖然小學四年級學生本身具備一定的語文基礎和理解能力,但小學語文教學當中仍然包括了一部分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難度的語文知識,若僅憑教師的具體分析和講解往往很難讓學生掌握主題教學內容,更別提使學生靈活的利用教材當中的表達方法和寫作手法來進行小練筆了。基于此,教師必須充分考慮小學階段學生形象思維較為活躍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增加一些生動有趣的圖片、聲音、動畫、視頻、音頻等元素,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技術為學生構建集交互性、趣味性、直觀性、娛樂性為一體的教學情境。在有效激活學生的這種情感和語文思維之后,進一步的引導學生根據(jù)課堂教學要求來進行學習和練習。
例如,在進行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教學過程當中,該單元分別包含了《自然之道》《黃河是怎樣變化的》《蝙蝠和雷達》、《大自然的啟示》等四篇文章,僅憑教材的分析和講解可以讓學生掌握大自然當中的特殊現(xiàn)象和“大自然的啟示”。因此,在進行《大自然的啟示》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播放根據(jù)蒼耳發(fā)明尼龍搭扣、根據(jù)海豚定位系統(tǒng)發(fā)明聲吶、魯班根據(jù)荷葉造出雨傘、據(jù)鯨的流線型身體發(fā)明的輪船,根據(jù)青蛙的眼睛發(fā)明了電子蛙眼等的微視頻,引導學生進一步進行課后的閱讀,通過視頻和課文的對比來解決相關的學習問題。在教學完成之后,教師可以從本章節(jié)的主題“大自然的啟示”入手,要求學生畫出自己喜歡的段落,并模仿該段落來進行小練筆。教師可以讓學生參考文章當中《“打掃”森林》一段,讓學生圍繞本章節(jié)的主題“大自然的啟示”來自主設計并完成科學實驗,或認真的觀察自然界當中的某些現(xiàn)象。然后,以文章段落為例來描述事情的發(fā)生的原因,以及經過實踐和觀察得到的啟示,并利用文中設問等句式來進行過渡。另外,教師也可以在具體的情境下為學生設置小練筆任務:“用一段話來描述自己從某些植物或動物得到的啟示?!币髮W生自主的選擇寫作的對象,如老虎、章魚、仙人掌、貓、向日葵、蜘蛛等,充分參考作文的寫作方式和自身的生活體驗來進行小短文練習。
3.開展多樣語文教學活動
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班級當中的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寫作水平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若教師統(tǒng)一進行單元主題知識的教學,要求學生按照固有的方法來進行小練筆,往往很難有效地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基于此,教師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結合小學四年級學生的教育目標,科學地將層次相同或者不同的6~8個學生劃分為同一個合作學習小組。以學生的個性和特性為參考依據(jù),為學生設置螺旋遞進式的單元主題學習問題和小練筆任務,引導和動員每一個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和小練筆練習當中。與此同時,教師還必須要加強對個體學生的關注,及時根據(jù)學生的小練筆情況和學習情況對其進行引導和指導,鼓勵學生在小組內部分享自己的小練筆經驗和學習經驗。這樣才能夠在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語文課堂參與度的同時,全面提升學生的小學語文寫作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下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課程教學觀念,充分了解小練筆和單元主題教學的要求與特點之后,有效地對當時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內容進行全面創(chuàng)新和改進,利用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來開展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全面加強對學生的關注,及時根據(jù)課堂教學反饋情況來進行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優(yōu)化和調整,引導每一個學生積極進行小練筆練習。這樣才能為小學語文四年級單元主題教學與小練筆的深度結合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楊淑珍.談小學語文教學要注重單元整合[J].學周刊,2019(14):80.
[2]張茂江.論小學語文四年級單元主題教學與小練筆的結合[J].考試周刊,2018(90):68.
[3]陳彩霞.小學語文單元主題教學與小練筆的結合[J].新課程(上),2018(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