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立影
【摘 要】媒體融合時代的到來,全媒體新聞中心建設如火如荼。新聞信源的收集渠道、管理形式也發(fā)生著巨大變化。融媒時代,我們該怎么充分匯聚來自各個方面的信源、全面掌握有價值的各類新聞線索、深入挖掘各類信源的新聞價值?本文將對此進行深入闡述。
【關鍵詞】全媒體 ? 信源 ? 管理
一、記者本身就是消息來源
1.政府部門提供第一手消息。新聞消息的來源已經成為所有媒體的“必爭之地”,誰掌握了第一手的消息來源,誰就能作出有深度、有廣度的獨家報道。主流媒體的時政部門、時政欄目,通過自身的政治定位,能夠獲取更多政府職能部門的信息,并將這些利于百姓、利于社會的信息第一時間發(fā)布出去。同時,政府職能部門召開的重要會議,相關的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也是消息來源的重要途徑。
新聞媒體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除了要宣傳核心精神和政策外,還要展示政府、城市、百姓的精神面貌和豐富生活,這一方面,電視媒體擁有較大優(yōu)勢。無論網絡媒體,還是傳統(tǒng)媒體,都會利用各自的報道的優(yōu)勢,將這些活動展現(xiàn)給受眾。
2.人人都是消息來源。隨著互聯(lián)網的快速發(fā)展,自媒體已經成為受眾獲取信息的重要來源之一,雖然自媒體存在著一些弊端,但是也不能否認它的重要性。傳統(tǒng)媒體在收集信源的過程中,往往是通過“爆料人”“線索費”來尋找信源,其實就是買斷以及爭取新聞源的一種方式。但是現(xiàn)在人人都是麥克風的輿論場景下,新聞信源更多的是時刻以各種形式,在互聯(lián)網上匯集、互動、傳播和呈現(xiàn)。掌握粉絲的關注度,就等同于掌握了一大批“固定線人”,新聞信息就會源源不斷。
3.消息來源需要合作分享。當今社會,很多消息來源存在一定的隱秘性,這些消息僅僅掌握在特定的職能部門手中,所以新聞媒體要利用自身優(yōu)勢達成與職能部門的合作,實現(xiàn)信息共享。從去年開始,沈陽市加大了對市區(qū)主要街路“黑車”“雙色高仿車”等非法營運車輛的整治力度,通過不斷地抽查、夜查嚴懲這些違法違規(guī)車輛。這樣鮮活的現(xiàn)場就是各路新聞媒體的消息來源,現(xiàn)場執(zhí)法畫面、涉案嫌疑人處理,這些都可以為受眾所用。在日常獲取信息市,醫(yī)療、教育、食品、出行等方面的職能部門都是良好的消息來源,新聞媒體要與其緊密合作,實現(xiàn)共贏。
4.消息來源需要“爆料”。為了能獲取更多更準確的消息,各媒體早就開辟了新聞熱線,絕大部分的民生新聞線索來源于熱線電話,不僅解決了新聞選題,還能樹立媒體品牌,解決老百姓身邊的問題。同時,微信、微博、QQ群同時向全社會征集新聞線索,也是消息來源的重要獲取途徑。
二、如何暢通信息源,做出“爆款產品”
1.跑線記者守土有責“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記者是信息的收集者和傳播者,因此掌握一條暢通、快捷的信息渠道尤為重要,“跑線記者”也就應運而生。“跑線記者”各司其職,與不同的職能部門進行對接采訪,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在既有戰(zhàn)線分組后,記者自身要對所有的職能部門進行二次細分,例如交通、交警要分開,在細分之后,所有的信息渠道才能變得有序暢通。
目前,整個新聞媒體行業(yè)都在媒體融合的大背景之下進行轉型,已經從最初的“相加”到現(xiàn)在的“相融”,“移動優(yōu)先”成為了共識,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公信力都在不斷提升,主流思想的輿論也不斷壯大。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名合格的全媒體記者必須要掌握“十八般武藝”,除去正常的采訪外,全媒體記者還應該具有對新聞事件的多媒體整合傳播策劃能力,一稿多發(fā),不同節(jié)目要配上相應文風的稿件,這都是未來新聞采訪的大勢所趨。與此同時,一名全媒體記者還必須具備網絡直播、現(xiàn)場出鏡的能力,因為“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能夠突破時空尺度、物理尺度、功能尺度,能讓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如果全媒體記者不能掌握這些,信息就會被別人搶走。在對中國男子籃球職業(yè)聯(lián)賽遼寧隊采訪過程中,同樣的比賽、同樣的成績,如何做到跟別人不一樣,就需要各家新聞媒體“各顯神通”,除了對原有的比賽進行報道外,一些媒體記者能深度挖掘比賽背后的故事,比如遼寧男籃精神的傳承、遼寧男籃青訓梯隊、遼寧男籃球迷的期盼等延伸報道,增加了新聞看點,這也獲得了中國籃協(xié)的認可,并獲得了2018年中國籃球新聞獎。同時,在重要比賽開始前,很多媒體都會進行新媒體直播,充分利用賽事本身的熱度,與粉絲受眾進行互動,傳統(tǒng)報道、新媒體直播的相融合,提高了自身的媒體形象。
2.暢通信息渠道 ? 實現(xiàn)獎罰分明。好的新聞線索可遇不可求,尤其在互聯(lián)網背景下,想要獲得絕對的獨家新聞是難上加難,這就需要記者自身擁有挖掘新聞的天賦和能力。當然,這也離不開新聞消息來源制度的獎罰分明。記者獲得相對獨家新聞后,欄目組要和記者共同完成采訪,提供更多角度、深度的采訪建議,制作過程中要隨時溝通,確保成為“爆款產品”,最后要對記者進行一定程度的物質精神獎勵。同樣,當一名記者遺漏掉重大新聞線索,尤其是同城媒體或所有媒體集體關注的新聞消息,這時就要進行一定程度的處罰。
三、如何搭建信息源平臺
1.全媒體記者強調“后臺支援。在媒體融合的背景下,一名全媒體記者更加需要“后臺支援”。專業(yè)性的后臺必須有一支強大的編輯隊伍,能夠對前方記者采寫來的新聞進行改寫與編輯,并補充相應的新聞背景,同時選擇適當?shù)钠脚_和時間進行播發(fā)。例如在倫敦奧運會中,中國網絡電視臺向前方派出了14人組成的報道團隊,而后方則有800人來支援前方,涉及內容、策劃、技術、互動運營等多方面支援,以此來實現(xiàn)奧運內容的最大化傳播。
2.全媒體記者需要平臺搭建。后臺支援能夠順暢運作的前提在于最初的媒體融合平臺的搭建。在平臺搭建方面,中央電視臺依托央視云和大數(shù)據(jù)建設,形成了全媒體采集、制作、播出、數(shù)據(jù)相互關聯(lián)的閉環(huán)云生態(tài)體系。例如,融媒體新聞評論節(jié)目《中國輿論場》中,節(jié)目組與央視網聯(lián)合推出“中國輿論場指數(shù)”,實時關注全網新聞的熱點輿情,對共計1萬多個網站和3500萬個賬號的互聯(lián)網海量數(shù)據(jù)進行抓取分析,每日采集數(shù)據(jù)總量超過1000萬條,運用網絡大數(shù)據(jù)支撐節(jié)目選題。通過融媒體中心和“中央廚房”,央視推進了傳統(tǒng)媒體平臺和新平臺項目融合,推動從數(shù)字化傳播向智慧媒體轉型。
(作者單位:沈陽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