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靜妮,覃麗琳,劉穎新(通訊作者)
(1廣西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 廣西 南寧 530021)
(2廣西醫(yī)科大學圖書館 廣西 南寧 530021)
放射治療是惡性腫瘤的主要治療手段之一,約70%的惡性腫瘤患者需要接受放療[1]。目前,全國的醫(yī)學生本科教育中未涉及放射治療學,放射治療學學生培養(yǎng)主要集中在研究生教育及博士生教育方面。放射治療學涉及放射物理學、放射生物學及臨床醫(yī)學等學科,對從業(yè)者知識涵蓋范圍要求頗高,這也對放射治療的學生培養(yǎng)提出挑戰(zhàn)。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基于問題的學習模式,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學生進行探索式學習,老師扮演觀察者及啟發(fā)者的角色[2]。該教學模式為20世紀60年代加拿大人首創(chuàng),現(xiàn)已廣泛應用于國內外醫(yī)學教育。本文將PBL教學模式應用于放射治療學研究生教育中,提高研究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016年9月—2018年6月在廣西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放療科學習的臨床醫(yī)學研究生48名。其中,男生20名,女生28名。年齡為24~27歲,平均(25.6±1.1)歲。兩組學生基線相同,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將所有學生分為8組,每組6人,第1~4組共24人采用PBL教學法,第5~8組共24人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兩組學生此前均未受過PBL訓練。
1.2.1 PBL教學模式 實驗組采用PBL教學模式。具體步驟為:帶教老師備課,選取臨床真實案例,通過修飾后呈現(xiàn)學生。課堂上,每組學生拿到案例后分工合作,5名學生負責提出問題,1名學生負責記錄,總時間30分鐘。問題匯總,選出3個典型問題作為下一次課程的匯報主題。課后3名學生將課堂上提出問題(除典型問題)進行文獻檢索解答,在工作小組群里進行交流。另3名學生每人負責1個典型問題,進行文獻檢索,查新,PPT制作,在第2次課堂上進行匯報,每人5分鐘。帶教老師在學生分組討論時觀察學生表現(xiàn),每次教學活動后總結。
在教學臨床實踐中,研究生跟隨帶教老師,管理患者。通過已掌握的腫瘤相關知識,進行問診,查體,開具醫(yī)囑,分析檢查結果,提出合理的診治方案。學生在臨床實踐中,掌握疾病的診療,并能提高學生醫(yī)患溝通水平。
1.2.2 傳統(tǒng)教學模式 教師在課堂上教授典型癌種疾病特點,包括解剖,疾病的癥狀、體征,不同癌種的體格檢查和臨床操作技能。臨床實習時教師帶領研究生實習醫(yī)生問診,查體,由帶教老師分析疾病演變過程,可能發(fā)生機制,診斷,鑒別診斷,診療意見等。
所有學生在出科前進行考核,包括理論知識和臨床技能考核。理論知識考試包括選擇題、案例分析題,滿分100分。臨床技能考核包括體格檢查,腰椎穿刺術、胸腔穿刺術、腹腔穿刺術、骨髓穿刺術等,每位學生考核2項內容,滿分100分。所有學生均完成學習并參與考核,考核率100%。PBL組學生進行1對1訪談,了解學生對PBL教學的意見、建議。
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8.1統(tǒng)計軟件分析。學生成績采用平均分±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當P<0.05顯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BL教學組學生理論考核成績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組,兩組成績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臨床技能考核兩組成績相差不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PBL教學法對提升學生邏輯推理能力、案例分析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有益處,見表。
表 兩組研究生成績比較(±s,分)
表 兩組研究生成績比較(±s,分)
組別 人數(shù) 理論考核成績 P 技能考核成績 P實驗組 24 88.2±1.4 <0.001 85.3±2.1 0.763對照組 24 83.6±2.2 84.5±2.3
接受訪談內容包括:(1)PBL課程知識含量如何?能否接受?(2)教師在課程中給你的幫助大嗎?誰在起主導作用?(3)PBL課堂氛圍如何?你是否喜歡?(4)PBL課程是否能夠幫助你獲取新知識?(5)PBL課程是否改變同學之間關系?你如何理解?
全部24位接受PBL教學的研究生均接受訪談。83%的學生表示PBL課程涉及知識廣度及深度可接受。17%(4位)學生表示課程內容需自我挖掘,由于大家知識面類似,不易找出隱藏極深的問題,有時候討論會很困惑。100%學生認為PBL教學中教師是一個旁觀者,起主導作用的是學生。96%的學生很享受PBL教學模式,包括組內的討論,課后資料的查找,課堂上重點問題的分享等,均可以受益,也為學習新知識提供新思路,增強自我學習能力。僅有1位學生表示PBL教學時組內討論氛圍差,更多是為了完成提問題任務而提問題,意義不大。87%學生表示小組學習增加同學之間認同感,增進同學之間友誼,有3位同學表示同學關系一向如此,沒感覺。
當今社會,惡性腫瘤已成為第二大死因,放療是惡性腫瘤主要治療手段之一,約70%惡性腫瘤患者需要接受放療,可治愈患者中約18%患者采用放療[3]。培養(yǎng)放療人才是一項艱巨且重要的任務。目前,放射治療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主要集中在研究生教育及博士生教育方面。一名合格的放療醫(yī)師,必須掌握腫瘤內科學相關知識和放療相關知識。研究生培養(yǎng),還需要培養(yǎng)科學研究方法,快速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4]。因此,在放射治療學臨床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fā)散思維,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力,是重要的工作目標[5]。本研究,PBL教學模式運用于放射治療學研究生教育中,能提高學生邏輯推理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
PBL教學模式應用于放射治療學中,有以下特點:一,PBL教學立足巧妙設計的案例,這些案例來源臨床案例,經(jīng)過加工,使教學目的突出,主題鮮明。二,學生分組討論中,分工合作,責任明確,利于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精神。三,學生自由討論,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利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四,帶教老師在PBL教學中發(fā)揮觀察者和啟發(fā)者的作用,不干涉學生的討論,但會留意學生的表現(xiàn),對學生的PPT匯報進行點撥。參與本研究的放射治療學研究生經(jīng)過PBL課程學習后,相較于傳統(tǒng)教學學生,邏輯推理能力、案例分析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有顯著的優(yōu)勢,也利于學生掌握其他課程學習內容。
據(jù)報道[6],影響研究生PBL教學效果因素中包括:學生課前資料準備情況,學生課堂討論參與度,教師是否擔任導師,學生對PBL模式認知程度等方面。因此,針對進行PBL教學的研究生,建議學生在每次課程學習前,提前準備資料,鼓勵學生在分組討論時積極發(fā)言等,試圖將PBL教學效果最大程度的發(fā)揮。
總之,PBL教學法運用于放射治療學臨床教學中,較傳統(tǒng)教學方法,能夠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力,提高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建議更多的應用于臨床教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