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馨平
清風(fēng)拂過,巷口前的湖面上泛起圈圈漣漪,泛起細(xì)碎光影,“嘩嘩啦……”我立于巷口,仿佛看見歲月匆匆而過,拐入小巷消失不見。
記憶中,也是這樣細(xì)細(xì)的雨。
雨中的小巷,披著朦朧的霧氣,就如披上一件白紗,青石板路上坑坑洼洼的,積著亮晶晶的雨水。再次踏上它,“嗒嗒”的腳步聲響起,這聲音像是一位熟悉的摯友的呼喚,親切卻又有一絲陌生。我漫步于小巷,任那雨水從臉龐滑落,感受它所特有的涼絲絲的溫度。
記憶中,也是這樣古樸的風(fēng)情。
漫步,巷旁多是居民的門戶,風(fēng)雨的洗禮,讓那些門牌變得銹跡斑斑,難以辨認(rèn),透著歲月的痕跡。那些老者,托著水煙,吞吐著云霧,懷中多臥著一只慵懶的貓,人與貓皆瞇著眼,任憑柔軟灰白的煙霧模糊了面龐。人的臉上縱橫交錯的是歲月的滄桑,貓的臉上輕輕展露的是天真的依戀。他們從前便坐在屋檐下,到我再至,仿佛從未移動過。
記憶中,也是這樣濃郁的香氣。
腹中有些餓了,又望見那曾光顧過的小鋪,又看見那張似曾相識的溫暖的面孔、清甜碧綠的艾草團(tuán)子、香濃乳白的奶制烤物。那滋味,鐫刻在記憶中,這么多年,口感不曾改變,深情亦不曾改變。店主早已不記得我的模樣,卻依然對我露出燦爛的笑容,遞給我一份用心制作的食品。依然,這些是不夠的。循著那絲若有若無的熟悉的香氣,我找到了那扇開著的木門。那四五張閃著光澤的桌椅赫然出現(xiàn),我又坐在那個靠窗的位置。小小的一碗米線,泛著油光,冒著熱氣,那噴香的味道從鼻腔沁入肺腑,口中不禁生津。
記憶中,也是這樣素雅的色彩。
深巷,門戶前支著竹竿,上面一塊塊的染布——像調(diào)色盤里的色塊,煙雨中全融在一起,鋪滿了人們的生活。那些內(nèi)秀能干的女子將心底的一片詩意染在布上:有魚雁傳書的美好愿望,有化蝶而舞的唯美愛情,有抱琴而歌的歡愉……我嗅著染料的氣味,并不覺得它們刺鼻,反而覺得有著別樣的、難以言喻的清香。
這巷一直延伸,像一首綿長帶著愁緒的歌謠,不論走過多少遍,總是不令我厭倦。離開這兒,已有三年了,而這首歌謠,再聽,仍是動聽悅耳,就像一位許久未見的老友,久別重逢,低聲向我訴說這小巷瞬息萬變卻又亙古不變的質(zhì)樸與繁華。
久久地,我佇立在小巷,那不變的情,總烙在心頭上。
好久不見,我摯愛的小巷……
(指導(dǎo)老師 賴文蓮)
簡 評
這篇散文的筆法可資借鑒。每一段都很細(xì)膩,分雨景素描、古樸民居、小店風(fēng)味、素雅色彩四章,涵蓋景、物、人、情,包攬視、觸、味、聽等感覺。如此寫作,既可以在每一個細(xì)節(jié)處濃墨重彩,又可以蕩開筆墨放開視野。如此,則有收放自如之感,將小巷寫得完完整整,充分發(fā)揮作者的寫作才華。這種寫法抒情味道濃,不以故事情節(jié)的完整、跌宕取勝,適合抒發(fā)悠遠(yuǎn)深沉的微妙情感。可參照阿來的《一滴水經(jīng)過麗江》欣賞,一滴水分別經(jīng)過了玉龍雪山、麗江壩、落水洞、黑龍?zhí)?、古城玉河等,一路行走,一路描寫,每一處都是?yōu)美文筆大施拳腳的闊大舞臺。
(郭培旺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