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紫楠
喜歡喝爺爺燉的湯,小小一盅,溫度正好,喝下去咽喉和胃很熨帖,很舒服。
小的時候,我身體不好,為了給我補(bǔ)身體,爺爺以藥入湯。在湯里放上些許瘦肉末,喝起來比較潤。爺爺摸清了我的口味——怕藥味,所以湯里放的中藥不多,就一撮黨參或枸杞。放好藥材后,將盛湯的鐵罐子置于大鍋中隔水燉煮,燉四五個小時,藥香和肉香一點一點地溢出。剛燉好的湯太燙,爺爺把湯放到早已備好的井水里冷卻。爺爺每隔五六分鐘就會用手背試試溫度,感覺溫度差不多了,還要輕啜一口,直到感覺不燙了,才招呼我喝湯。
湯剛從鍋里拿出,我便急急盼望著,一聽到可以喝了,便迫不及待地拿起專用的小勺子,大口大口地舀著喝起來。記憶深處,爺爺燉的湯溫度總是剛好,小小的一罐,格外精致。湯很香,很潤,藥材和肉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藥香掩蓋了肉的腥味,肉的甘甜又埋住了藥的苦澀,一口下去,從嘴巴一直溫暖到胃,很舒服。
后來上初中,外出求學(xué),食堂也有燉煮的藥湯,挺好喝的,但我總覺得哪里不對,即使藥材一樣,也覺得味道不一樣。仔細(xì)想想明白了,那種藥湯缺了那份溫度,那份精致的感覺。食堂師傅不會用井水將藥湯慢慢冷卻,不會隔幾分鐘就試試溫度,更不會像爺爺那樣把最好喝的湯遞到我手里。食堂的藥湯摸起來挺燙的,但越往里面溫度越低,不像爺爺燉的湯那樣從里到外都是暖暖的。
有次放月假回爺爺家,剛進(jìn)門,爺爺就對我說:“阿囡,鍋里有湯,等一會兒就端給你?!辈灰粫?,冒著熱氣的湯就放在了我面前,是枸杞豬肚湯,艷紅的枸杞、白色的豬肚在湯里沉浮,煞是好看。我像小時候那樣不管不顧地把湯往嘴里送,這湯還是熟悉的味道,熟悉的感覺和溫度,喝下去從口到心窩子都很熨帖。
媽媽對我說:“爺爺真的很疼你,聽說你要回來,一大早去買新鮮的豬肚,說你最喜歡豬肚湯,要燉湯給你喝。用大鐵鍋燉了四五個小時,怕你回來晚了,湯涼了不好喝,就沒拿出來,用木炭溫著,你爺爺過一會兒就去看看,添點柴火?!?/p>
爺爺老了,還記掛著我喜歡喝豬肚湯,還記得我喜歡的溫度,爺爺對我的關(guān)心和愛就像這湯一樣,不燙,暖暖的,一直暖到我的心里,讓我難忘。
(指導(dǎo)老師 袁 冉)
簡 評
在“食為天”的中國,美食不單單承載著文化,更承載著家庭的溫情。本文小作者細(xì)致地描述了爺爺煲湯選用的食材和煲湯過程,字里行間流露出爺爺對自己的疼愛,表達(dá)了對爺爺?shù)母屑ぶ?。文章以小見大,最易打動人心,也最易勾起讀者對親人的感念。
(袁 冉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