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潔妮
說到“新青年”,我首先想到的是五四運動以及一二·九運動時,走上街頭的那些面容堅毅、慷慨陳詞的青年男女。在那個風云變幻的時代,學生,一個與政治似乎無關的群體,他們的身影卻不止一次出現(xiàn)在與政治和國家有關的事件中,他們沒有強大的權力和武器,可他們就像是一只只蝴蝶,奮力扇動著他們單薄脆弱的翅膀,似乎是徒勞無功的,卻最終掀起了一場風暴。
說他們是“新青年”,不僅是因為他們是當時最早受到新思潮影響的一批人,更是因為他們的活力、朝氣和熱血,在那個帶著陳腐氣息的環(huán)境中,像一股蕩滌一切塵埃的活水,沖擊著那個頹敗又木然的社會,讓人感覺他們是嶄新的、充滿希望的,像一輪東方初升的太陽一樣。
一百年過去了,當年那些意氣風發(fā)、慷慨激昂的學生早已白發(fā)蒼蒼,有些已經(jīng)離開了人世,可當我們回顧這段歷史時,想起的仍然是他們充滿朝氣的面龐,他們閃爍著激憤的明亮眼晴。不管過去了多少年,他們的身影仍熠熠生輝,我們依然覺得他們是“新”的,并且永遠不會隨時光的流逝而褪色。
五四青年恒久閃耀的原因,是他們當時的精神與情懷至今仍值得學習與敬仰。他們都是十幾二十幾歲的學生,卻已思考起了國家的興亡。他們所擁有的,是以天下為己任的氣度,跳出了自我得失的小圈子,走向更廣的天地。
五四運動已經(jīng)過去了一百年,現(xiàn)在的我們已經(jīng)很難想象當年的中國社會是什么樣子的,我們所處的已經(jīng)不是一個弱小的國家了,我們所看到的也已不是一個凋敝蕭條的社會。我們如今生活在一個安定的環(huán)境中,沒有事關存亡的災難擺在眼前,那我們就無事可做了嗎?
自然不是,心懷社會并非只去關心那些驚天動地的大事件,而是要用我們自己的眼睛,去觀察這個世界,不僅是“看見”,我們還要有所行動。
我們雖然遠離國難當頭的時代,但我們活在一個日新月異的世界里,這是一個充滿朝氣卻又有各種因素交雜碰撞的時代。這里有光明美好的藍圖,你眼前充滿了未知和可能。每個人都能有自己的舞臺,所以,躊躇滿志地向前走吧。
在這個新舊迅速交迭的時代,各種沖突和矛盾都會尖銳地暴露出來,貧富差距增大,惡性犯罪事件的發(fā)生,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每個人可能剛看到這些事件時,也惶恐不安過,但想反正社會在進步,這些問題早晚會解決的。我們總盼望他人做出改變,結果是誰都不愿去主動改變?;蛟S一個人改變不了整個大環(huán)境,但當我們愿意釋放善意的時候,當我們能夠包容他人理性交流時,或許你能改變別人,你也像一只蝴蝶一樣,努力扇動自己的翅膀,當你有自己的主見與堅持時,不隨波逐流也是一種成就啊,何況,說不定你的翅膀能引發(fā)一場風暴呢。
因此,如果青年樂于關心社會,愿意參與社會的進步,我們就會有一個朝氣蓬勃的社會,如果青年都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那我們日后會處于一個怎樣木然的世界呢?
對于生于這個不斷變化的全新時代的我們來說,更重要的是,讓蝴蝶們都朝光明處飛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