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紅
【摘要】“學古文難,難于上青天”這是當今中學生發(fā)出的慨嘆。因為其語法概念距離現(xiàn)代太遠,理解難度很大。預習是學習古詩文全過程中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學習新知識的起點。我從三個方面來談談初中語文古詩文預習的策略。第一,分工合作,組長統(tǒng)管全局。第二,總觀單元,不放細節(jié),把握重點。第三,布置預習內(nèi)容。
【關鍵詞】古詩文 ?預習 ?策略
我從教語文教學已有二十二年,我一直都在關注語文教學的新動態(tài)。根據(jù)我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我認為文言文的預習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文言文教學又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也是中考的重要內(nèi)容?,F(xiàn)在我們使用的是部編版,文言文的篇目量比以前的版本增加了很多。老師必須有計劃有指導性的進行。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要老師能有計劃,有步驟,堅持不懈的指導和督促,久而久之,學生便能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自學能力也隨之發(fā)展。
現(xiàn)在我來談談初中語文文言文預習的策略。
第一,分工合作,組長統(tǒng)管全局。
對全班學生的分組我要進行認真的研究設計,每個組中成員的組織能力、學習能力、學習成績等都要均衡。我將班上的同學分成了6人一組的學習小組,給每個小組成員作了分工:一名組長,負責組織討論與合作;兩名操作員,負責具體的操作及學習資料的收集;兩名記錄員,負責整理本組討論或合作過程的記錄;一名匯報員,負責將小組合作的學習成果在全班作出匯報。
例如:八年級下冊的第三單元的具體分工。第一個學生查“記”和《詩經(jīng)》的文體以及有關一些牽連的知識。第二個學生查寫作背景和作者生平。第三個學生查找與本課有類似的課外閱讀文章。第四個學生歸類多義字意思和詞類活用。第五個學生文中出現(xiàn)生僻字及多音字。第六個學生收集同學們的疑難問題。
第二,總觀單元,不放細節(jié),把握重點。
同一單元的幾篇課文除各具特色外,尚有其共性特點。在進行具體的單元學習前,最好先瀏覽整個單元,預先形成知識系統(tǒng),明確單元要點。在進行具體的單元學習前,要了解本單元讀寫訓練的要求,通讀單元各篇課文,在這過程中初步找出課文的共性和個性。
例如八年級下冊的第三單元為例。
(1)單元說明就可以歸納出幾個要點:①了解這個單元的內(nèi)容。第三單元告訴我們內(nèi)容有自然美景,有人人所向往的幸福生活,如《桃花源記》。②了解到本單元的寫作方式。有的記事,如《桃花源記》;有的記游,如《小石潭記》;有的狀物,如《核舟記》;有的抒情,如《詩經(jīng)》二首。③了解學習的方法。如先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然后通過反復誦讀。④了解本單元的學習目標。領會詩文的豐富內(nèi)涵,品味精美的語言,并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
(2)每一篇課文都有預習或是閱讀提示都交代了一些有用的信息。比如《小石潭記》“預習”就簡單地告訴我們柳宗元寫《小石潭記》背景。又如《核舟記》的“閱讀提示”,簡單概括了這篇文章的大概內(nèi)容,本文的語言特點,雕刻者的技藝特點等。
(3)課后練習的每一道題。課后練習把每一課的重點難點都呈現(xiàn)出來了。課后練習有兩大塊。一是“思考探究”,二是“積累拓展”。比如《桃花源記》重點是本文筆法簡潔而內(nèi)涵豐富,積累文言虛詞、古今異義分別在課后練習的第三、四、五題。難點是課外拓展在第六題。
第三,布置預習內(nèi)容。
首先,注重文言文朗讀和背誦。“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說的就是多讀。南懷瑾先生曾說:人類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個,就是背誦。文言文學習尤其如此,誦讀是第一法則。
其次,查閱資料。主要是查閱作者及其寫作背景。
作者的生活經(jīng)歷、文化素養(yǎng)和思想觀念往往影響他作品的風格。文章大都是為時而作,有針對而寫,有感而發(fā)。對背景的了解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寫作目的和中心內(nèi)容。
例如八下《桃花源記》,作者陶淵明的家世,他的生活狀況,做過什么官,又是因為哪一件事情不做官的,“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來歷,他的作品特點?!短一ㄔ从洝返膭?chuàng)作背景。又如《詩經(jīng)》的介紹,在我國文學上的地位,收錄的時間、內(nèi)容、分類。因為《詩經(jīng)》是“五經(jīng)”之一,還要求學生去查找“四書”“六藝”等等。
再次,老師出一張試卷,有關于整個單元的預習題。如字音字形、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文言虛詞。特別是在一詞多義,文言虛詞這兩塊,我還進行了知識遷移。知識遷移就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比如學生在預習《北冥有魚》這篇文言文時,有許多文言詞是可以促成遷移的?!盀椤弊?,“其名為鯤”中的“為”的意思“是”;還有跟它意思一樣的有《核舟記》“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中軒敞者為艙”。“為”還有其它的意思:如《桃花源記》中的“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的“為”意思是”對、向?!盎鵀轼B”中的“為”意思“作為”?!逗酥塾洝贰盀閷m室、器皿、人物”中的“為”意思“雕刻”。
最后,學生質(zhì)疑。這一步是較高層次的要求,要求學生根據(jù)老師提出的問題及課后習題進行思考。若遇到有疑問的地方,可做上標記,在隨后的課堂探討環(huán)節(jié)提出進行討論解決。
例如:《桃花源記》有的學生就會質(zhì)疑,1.“男女衣著,悉如外人?!碧以慈伺c外世隔絕了那么久,他們的衣服為什么還和外面的人一樣呢?2.桃源人和漁人是怎么進行溝通的?他們互相說的話能聽懂嗎?
總的來說,預習是一種新課學習前的準備,培養(yǎng)學生文言文預習習慣,就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形成終生學習的能力。在預習的過程中思考,在思考的基礎上聽講。如能做到這一點,那么不僅能提高聽課效率,更能充分開發(fā)學生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