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沙
幾年前我在香港一個大學念書,有一門社會學課非常有意思。我記得有一次上課是談社會上的宗教現象,一位同學提交隨堂報告(Presentation),題目是“蘋果教”。乍一聽不明所以,其實跟樹上的蘋果無關,跟宗教也無關,而是要談斯蒂芬·喬布斯和他的Iphone傳奇。
這個世紀已經過去了五分之一,在這五分之一的時間里,如果說有一個人能讓舉世如狂,那這個人一定是喬布斯。
轉眼喬布斯離開這個世界已經九年。如今的手機江湖鶯飛草長,兔起鶻落,Ipone早已不能一統(tǒng)天下,其2018年的財報已經有點尷尬,今年恐怕更是頹勢難挽。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到哪都是一臉的微笑,文藝而慈祥,但他的內心其實是焦慮的,正所謂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然而,無論華為和三星再搞出什么新花樣,智能手機的鼻祖卻永遠是喬布斯,他所開創(chuàng)的這個屏上世界將光輝地記入人類通訊史。
想一想,一個在舊金山被父母遺棄的孩子,如何跨過人生的各種溝溝坎坎,變成神一樣的存在,這本身便是一種傳奇。喬布斯的傳記上說,他23歲時就賺了100萬美元,25歲時已經資產上億,后來更攀上世界之巔,帶動全球萬億產值。
喬布斯是如何做到的?這個問題有許多答案,其中一個還是他自己講的,他說:“Stay hungery,stay foolish!”(求知若饑,虛心若愚)。這是2005年他在斯坦福大學畢業(yè)典禮上送給年輕人的寄語。這種態(tài)度當然極其重要,但更重要的我認為還是這兩個字:專注。
10歲那年,喬布斯第一次見到傳真打印機,便感受到了電子技術的神奇,從此以后,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一往情深,再無改變,即使上了大學,也只混了一學期,心心念念依然是電子科技。正因為如此,他一生信仰“少即是多”的原則,覺得家具丑陋分神,就把房間里的所有物件清除,只留下一盞燈。他的著裝風格會讓許多設計公司和制衣公司倒閉,因為數十年如一日:黑色高領衫、普通的牛仔褲、板鞋。
喬布斯說:“苦行和極簡讓人更加敏銳,匱乏即是富足,自律產生喜悅!要明白一個大多數人不知道的道理:物極必反!”
“少即是多”。又有幾個人真正明白其中的微言大義?如今,打開我們每個人的手機,都有太多的聯系人,太多的群,太多的公眾號,太多的app,app里又有太多的音樂、視頻、課程……看上去我們心態(tài)很積極,人生很勵志,然而事實上卻會導致一個相反的情況,我們心不在焉。我們對每件事都淺嘗輒止,我們似乎沒有進行過真正的付出,也沒有贏得過真正的成功。
唐代洛陽才子李涉有詩云:“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閑?!币娞彀炎约号米砗鹾醯模鋈宦犝f春日將盡,趕緊想去踏青,不想半路上遇僧,這么一開聊,半天又沒了。詩中的狀況,估計很多人都有體會吧。
其實不必講惜時如命的大道理,也不必一定要成為喬布斯,只是在我們的平凡生活中,如果心不在焉,即使是一件不起眼的事情,也未必能做好。因此古賢講,修行便是修心,制心一處,無事不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