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恒青 岑建 黃一株 乃麗瑩 梁東玲
摘要: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進行糖尿病足血管造影(CTA)的應用效果。方法:我院42例確診為糖尿病足病下肢血管病變患者在進行治療前采用64排螺旋CT進行CTA檢查,將檢查結果作為治療前的評估手段。結果:本研究42例患者中,優(yōu)良圖像30例,優(yōu)良率71.43%;合格8例,合格率19.05%;不合格4例,不合格率9.52%。為此,64排螺旋CT平臺進行糖尿病足CTA成功率為90.48%(成功率=優(yōu)良率+合格率),失敗4例,失敗率為9.52%。結論:糖尿病足CTA檢查可以作為糖病足治療前評估的常規(guī)檢查手段。
關鍵詞: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變;CT血管造影術
中圖分類號:R445.3;R587.2 文獻標識碼:A DOI:10?郾3969/j.issn.1001-0270.2019.03.11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64-slice spiral CT on diabetic foot angiography (CTA). Methods: A total of 42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disease of diabetic foot were examined with 64-slice spiral CT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results were used as a means of evaluation before treatment. Results: There were 30 cases of excellent image, 71.43% of excellent image, 8 cases of qualified, 19.05% of qualified, 4 cases of unqualified, 9.52% of unqualified. Therefore, the success rate of 64-row spiral CT for diabetic foot CTA was 90.48%(success rate=good). There were 4 cases of failure, the failure rate was 9.52%. Conclusion: CTA examination of diabetic foot can be used as a routine method to evaluate diabetic foot before treatment.
Key Words: Diabetic Foot;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Disease; CT Angiography
我院64排128層螺旋CT應用于雙下肢血管CTA進行糖尿病足的術前評估,比較有優(yōu)勢:可清楚顯示雙下肢尤其足部內細小血管分支,檢出微小血管病變?,F將已經完成的42例糖尿病足CTA應用效果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足病下肢血管病變患者42例,男30例,女12例;年齡36-78歲,平均(61.5±5.2)歲;糖尿病病程2-8年,平均(4.9±1.2)年。全部患者均內科確診糖尿?。ɑA?。?,在糖尿病的基礎上發(fā)生膝關節(jié)以下的感染、潰瘍,其中足部潰瘍33例,占比78.6%,小腿潰瘍9例,占21.4%,單發(fā)潰瘍36例,占85.7%,多發(fā)潰瘍6例,占14.3%。
1.2 設備與材料
美國GE公司生產的Lightspeed 64排128層螺旋CT機、aw4.4后處理工作站、E-Z-EM公司生產的雙筒高壓注射器、深圳市保安醫(yī)療用品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次性高壓注射器針筒[1]、江蘇盛迪醫(yī)藥有限公司生產的碘佛醇注射液[2]。
1.3 病人準備
碘過敏試驗;詳細向患者及其家屬告知檢查過程注意事項及可能遇到的風險;注意清除檢查部位異物以免對檢查結果造成干擾。
1.4 掃描方案
采用峰值法計算靶血管臨近血管的峰值到達時間,推算動脈期延時時間,捕捉動脈期時相進行掃描。定位掃描:腹主動脈末端至足底。峰值測定:掃描前先用小劑量對比劑進行小腿動脈峰值時間測定,測定數據用于掃描延時時間的設置。方法是以腘動脈或者脛動脈為測試平面(盡量靠近足部),注射造影劑后延時15秒進行同層面重復掃描,每2秒掃描一次,肉眼觀察監(jiān)測血管的顯影情況,在對比劑濃度變淡時停止掃描,然后測量動脈的CT值,繪制時間密度曲線,計算峰值時間。
1.5 對比劑使用
藥量為患者公斤體重×2.0(具體還需根據患者實際情況而調節(jié)),速率為4.0ml/s,生理鹽水為20ml-35ml。
1.6 掃描時機
病人準備就緒后,啟動注射程序的同時啟動CT掃描程序,掃描時機定為注射后延時時間:即峰值時間+15秒,也就是對比劑以腘動脈峰值時間再加15秒才從髂動脈處采集數據,此時動脈內對比劑濃度達到要求,也不擔心掃描超前于對比劑團行進速度。
1.7 后處理技術
將0.625mm薄層圖像上傳至aw4.4后處理工作站,按血管后處理規(guī)范進行后處理,后處理方法有容積再現重組(VR)、多平面重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根據不同的需要進行不同的重組方法,以達到診斷目的為原則。
1.8 成像質量標準
優(yōu)良圖像標準:髂動脈、股動脈、腘動脈、脛前動脈、脛后動脈、足背足底動脈清晰、潰瘍部位供血動脈分支顯示清晰,為優(yōu)良級血管成像,如圖1圖2;合格圖像標準:髂動脈、股動脈、腘動脈、脛前動脈、脛后動脈、清楚顯示、但潰瘍部位供血動脈分支能顯示,為合格級血管成像,如圖3圖4;不合格圖像標準:髂動脈→足背動脈足底動脈有某一段顯示不清,或者潰瘍部位小分支顯示不清則判為不合格,如圖5圖6。
2 結果
薄層數據上傳至aw4.4工作站后,由具有多年工作經驗的高年資醫(yī)師進行后處理,42例病例中,優(yōu)良圖像30例,優(yōu)良率71.43%;合格8例,合格率19.05%;不合格4例,不合格率9.52%。為此,64排螺旋CT平臺進行糖尿病足CTA成功率為90.48%(成功率=優(yōu)良率+合格率),失敗4例,失敗率為9.52%。
3 討論
①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分兩型:Ⅰ型糖尿病——胰島β細胞破壞導致胰島素絕對缺乏,約占糖尿病病人總數的10%;Ⅱ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為主,伴胰島素相對性缺乏或胰島素分泌受損,約占糖尿病病人總數的90%。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并發(fā)癥,糖尿病的治療手段有:內科治療,以保護胰島細胞、促進胰島β細胞再生,促進胰島素分泌,控制血糖、控制感染、改善血循環(huán)為主;外科治療以清創(chuàng)、濕敷、截肢等;介入治療以下肢血管重建為主。我院開展骨瓣移植治療糖尿病足,取得良好療效,原理是剌激血管增生,重建微循環(huán),是外科探索治療糖尿病足的一種新方法。
②糖尿病足的介入治療和外科治療,需要對供血情況進行評估,為治療方案提供客觀依據,作為金標準,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是評估首選,但DSA是有創(chuàng)檢查手段,病人不容易接受,隨著CT技術的進步,特別是64排螺旋CT的普及,CT血管造影術(CTA)能為糖尿病足的影像檢查提供一個有效的檢查手段,雙下肢血管CTA技術越來越完善,因其高的空間分辨率,可清楚顯示雙下肢尤其足部內細小血管分支,檢出微小血管病變,故雙下肢血管CTA已成為糖尿病足臨床診斷的一種常規(guī)技術,極大提高了雙下肢病變的檢查能力。而且操作變得簡單,成像效果好,病人容易接受等優(yōu)點被廣泛應用。
③糖尿病是全身性疾病,其中血管更是廣泛受累,CTA檢查不僅為了了解下肢大動脈的狹窄情況,小血管也需要比較清楚顯示。
④隨著64排螺旋CT的問世,CTA檢查在下肢動脈成像中獲得顯著優(yōu)勢,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臨床檢查下肢動脈病變的準確性及安全性。螺旋CT的空間分辨率高、掃描速度快、圖像質量良好,可以清晰顯示細小血管,同時借助多種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可對病變部位、程度及側支循環(huán)情況進行多方位、多角度顯示。
綜上所述,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具有無創(chuàng)、高效、準確等特點,通過清晰顯示下肢血管病變的范圍及狹窄程度,可為糖尿病足病下肢血管病變的治療提供重要依據,因此值得推廣及運用。
參考文獻:
[ 1 ]張荔群,張鳴青. 糖尿病足的發(fā)病機制與治療[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9,18(4):461-463.
[ 2 ]管珩,劉志民,李光偉等.50歲以上糖尿病人群周圍動脈閉塞癥性疾病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7,87(1):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