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婷
摘 ?要:在小學低年級的授課過程中,學生識字教學是教學變革持續(xù)推進和開展形勢下提出的關鍵教學內容。識字教學對于小學生綜合能力的形成有著相當關鍵的意義。所以,在小學語文的授課過程中,教師要注意進行學生的識字教學工作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的地位。在此過程中,進一步思索,持續(xù)研究和創(chuàng)造出高效的教學授課方法,真正鍛煉學生的識字能力,進而使得識字水平得到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低年級;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36-0122-02
識字能力的鍛煉不僅可以讓學生提升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還能夠更好地應對日后學習的要求,有助于其自身的成長和進步提升。語文識字能力指的是學生擁有一定的漢字儲備的前提下,能夠良好高效地運用漢字進行閱讀和寫作的能力。這個過程中,不但增加了學生的漢字儲備,還訓練了其思考的精神和實際運用能力。文章以提升學生的識字能力為目的,對教師教育教學方式的探究和分析。
1.提升識字教學重要性,有效促進識字教學
在小學語文的實際教學授課過程中,必須要增強對識字能力的科普提倡的程度,讓教師加深理解和感悟識字教學的關鍵性,讓其明白識字能力的重大意義和對學生的學習成長的關鍵作用。只有這樣,進一步更新其識字教學思維和觀念。在此基礎上,教師對于以識字教學為基礎的教學授課方式的剖析和探索也就是有感而發(fā)、一脈相承的事情了。在這個階段,對教師的教學授課工作有以下幾點要求:第一,探究適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與基本學習條件的教學授課模式;第二,逐漸提升教學授課的質量和水平,并且總結原來教學授課模式中的經(jīng)驗與不足;第三,把教學授課經(jīng)驗與創(chuàng)新的授課模式高效地聯(lián)系起來,以更新教學授課理念。
新版部編教材在一年級上冊部分將拼音教學移至識字教學后,對學生的識字能力要求有所提高。因此,教師應在課前了解學生的識字水平并組織開展生活情景教學活動。如對天、地、人字的認識,引導學生大膽說出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見過并嘗試說出詞語,以此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隨著識字教學的深入,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在游戲中給字加減筆畫、加減部首或者變換部首等方式,開展“變魔術”游戲活動。如某個漢字一次加一筆,變成另外一個漢字,如“十”字,加一筆變成“土”,再加一筆變成“王”,再加一筆變成“主”。再如,“青”字加上不同的部首可以變成不同的漢字,如“情、請、清、晴、箐”等,借助這樣的方式,學生不僅僅掌握漢字規(guī)律,感受漢字的神奇和魅力,同時能幫助教師提高識字教學的課堂效率。
2.開展探究式識字教學,有效促進識字教學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研究式的教學授課形式,鍛煉學生的研究精神和探索能力,進而提高其識字能力。由于識字教學要求下小學語文授課教學的核心目標和任務就是增強學生的識字能力,而研究精神和探索能力就是這其中最為關鍵的素質和精神。因此,在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授課中,教師可以采用研究式的授課形式展開教學工作。研究式教學的核心內容主要為通過教師編排學生的學習任務和要求,讓學生自己進行研究學習,再由教師去指導學習,最后由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分析結果進行點評和梳理。例如,拼音部分內容學習之后,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聲母和韻母的發(fā)聲和拼讀規(guī)則,所以,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去自主研究分析“整體認讀音節(jié)”的發(fā)音方法和拼讀規(guī)則,通過選取一些含有整體認讀音節(jié)的詞語,讓學生自主學習和分析,學習好拼音的知識,進一步提高了自主運用拼音識字的能力。在學生完成漢字學習之后,教師組織學生開展相應的分類和總結,如象形字、會意字以及指事字等。如在體育活動中引導學生認識“打、拍、跳、跑、踢”,如打球、拔河等都是提手旁,這些動作需要用手才能完成,而跳高、跑步、踢球等都是足字旁,這些動作大多和腳有關系。同時有不少的形聲字,如“松、柏、林、材、枝”等都是和“木”有關的字,讓學生思考還有哪些和“木”有關的字,開展互動交流活動,認識和掌握課本內容的字,同時認識一些課外的字,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通過這種教學授課方式,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索興趣、研究興趣,提高學生語文識字教學的效果,進一步促使學生識字能力得到提升。
3.增強漢字分解敏捷度,有效促進識字教學
在小學語文的識字教學授課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漢字敏感度的鍛煉。教師在講課過程中,應當通過把漢字的學習和相關的知識密切結合起來的形式,讓學生從更多實例理解和感悟。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增強了學生對漢字的敏捷度,使其可以準確地把控漢字意義,合理使用相關的知識和思想方法進行識字,這也是學生識字能力提升一大表現(xiàn)。例如,在進行部編教材小學語文一年級“語文天地”相關板塊時,由于這部分知識是與漢字的偏旁部首構成相關的,比如,“口+少=吵”“月+半=胖”等,教師可以讓同學們去搜尋相關的漢字,進行舉例。這樣一來,同學們不僅學習了相關的漢字構成知識,而且對漢字的實際含義有了更深的理解,以后再遇到不認識的漢字時,會自然而然的代入語文思維去猜測漢字的意思,提高了語文識字能力。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想象力非常豐富,在識字中引導學生加深字音、字形以及字義的理解,組織學生開展聯(lián)想活動,如“采”字學習時,教師問學生果子一般長在什么上?想要摘果子需要用什么?通過學生的思考和聯(lián)想,學生可以掌握漢字“采”是用手采摘長在果樹上的果子。在“哭”字學習時,教師可以這樣講:“一個人,兩張口,旁人說他丑,掉了一滴淚?!苯柚樋诹锏姆绞剑龑W生想象,掌握漢字的組成結構和含義。而部分形近字,學生容易出現(xiàn)混淆,如“鳥”和“烏”,可以提醒學生思考:鳥兒沒有了眼睛,面前是一片漆黑,因此“丶”表示的是鳥的眼睛,以此區(qū)分。
4.養(yǎng)成科學識字習慣,有效促進識字教學
漢字的學習在做到預習、學習、復習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建立學習系統(tǒng),通過認真的學習,提升自身的識字水平。與此同時,也要以自身的興趣為關注點對漢字知識進行探索,同時要對漢字學習時間進行合理的安排?;谏鲜鲆螅枰龑W生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課前預習本節(jié)課要學生字。課前對要學習的內容進行預先學習,這樣同學們就會對本節(jié)課將要學習的生字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在上課時會帶著問題去聽講,對不會的生字進行標注,提升學習效果。第二,及時進行復習。對于學習過的漢字要及時復習。復習的過程是對所學漢字進一步學習的過程,在復習時,遇到還不認識的生字,要認真的查字典,進行筆記的總結。第三,養(yǎng)成科學的學習習慣。在語文識字學習過程中首先需要激發(fā)熱情,進而才能進行自主學習。與此同時,不斷地進行識字能力訓練,形成科學的學習習慣。例如,在相關動物漢字如“雞、鴨、鵝、貓、羊、狗”等字的學習中,教師讓學生通過動作表演出動物的外形和動作,展示出動物的叫聲,加深學生對動物的認識,牢記課本漢字。同時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喜歡的學習方式,如猜謎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如“一口咬去牛尾巴”、“王姑娘、白姑娘,一起坐在石頭上”等,引導學生動腦思考猜出字謎,利用學生喜歡的方式開展教學便于深刻記憶,在課后復習及日后漢字的復現(xiàn)時能夠及時提取。為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創(chuàng)設相應的識字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識字欲望,如,在教室內創(chuàng)設圖書角、識字擂臺等,鼓勵學生通過報紙、電視、商標以及廣告等自主識字,使得識字學習和日常生活有效結合,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識字習慣。
總之,在課程改革對識字能力的規(guī)定之下,在小學語文的識字教學授課的過程中,教師要主動思考,進一步理解識字教學重要性,不斷更新自身的教學授課思維和觀念。在此基礎上,教師要通過研究分析,創(chuàng)造和更新教學授課方式,在教授學生課本知識的同時,增強對學生識字能力的鍛煉,實現(xiàn)學生的全方位進步。
參考文獻
[1]遲群.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初探[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8.2(07):191+193
[2]唐雪蓮.新媒體在小學識字教學改革中的實踐探究[J].電腦迷,2018(09):97
[3]程媛.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有效策略研究[J].名師在線,20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