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煜
根據(jù)對教學模式的歷史沿革以及當下教學策略的學習、研究,安徽省蚌埠慕遠學校依據(jù)新課程理念及新課改精神,基于學生思維和能力的訓練,結合課堂教學實際和學生發(fā)展需要,遵循科學的認知規(guī)律與學習方式,重構課堂教學框架,探索、提煉出一種課堂教學新策略——三主三建六步。
“三主”即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啟思導疑為主線;“三建”即建立教師分層教學機制、建立課堂學生學習主動機制、建立師生互助合作機制;“六步”,即揭示課題、明確目標、自學文本、精講解疑、檢測反饋、延伸拓展。在課堂教學中,具體表述為:學什么—學到什么程度—怎么學—學得怎么樣—需要拓展或提升什么學科素養(yǎng)。
揭示課題,即明確課程的學習內容——學什么。教師導入語言要精練,簡潔巧妙,不說虛話,導入環(huán)節(jié)不可占用較多的時間??梢匀詢烧Z導入,而后直接板書或出示課題,時間控制在一分鐘左右。
明確目標,即讓學生明白課程的學習目標——學到什么程度。教師要精準確定教與學的目標,既重基礎,又兼顧思維與能力的培養(yǎng)。課程的學習目標出示的過程與時間要適切,不可一帶而過,決不能只是教師知道就行,要讓學生明白本節(jié)課學什么,且知曉學到什么程度。
自學文本,此環(huán)節(jié)是真正體現(xiàn)學生“怎么學”的第一步。即學習目標明確后,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初步了解文本的過程。建構學生主動學習機制,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了解文本內容,厘清困惑之處。不能解決的可以問老師、同學,也可以等待下一步教師的精講。只有當學生對文本有了感性認識,下一環(huán)節(jié)的精講才有了基礎和保障。教師要有效指導學生自學文本,解決目標中的疑惑。讓學生明確自學的內容、方法、時間與要求(即自學后如何檢測),可以多媒體或小黑板出示。但時間一定要適當,讓學生有緊張感、效率感。教師還要了解教材,科學把握自學時間,不可憑空想象或主觀臆斷。
精講解疑,即課堂學生“怎么學”的第二步。精講也就是精準講解學生困惑之處,講課程的重難點與關鍵知識點。精講的方法是導學,以學定教、以學評教、以學助教。通過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使學生真正認識和理解本課內容,達到解疑的目的。要切實踐行啟思導疑與探究教學,讓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不僅如此,教師還要講求問題設計的藝術、引導思維的過程與方法以及廣度與深度,促使學生融會貫通。
檢測反饋,即檢測每個學生學習的達標情況,反饋其是否將所學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檢測至少要有2-3輪練習,第一輪為最基本的,可采取2-3個學生到黑板板演,其余學生在課堂練習本上做。到黑板板演的學生要有目的、有層次,兼顧好、中、差。評講時,習題做的對與錯要讓學生來判斷,做對的不要重復講,做錯的應引導學生分析錯在哪里、為什么錯等。教師不可包辦代替,或直接判斷對與錯,要明白學習的過程其實是學生探究、思考和創(chuàng)造的過程。
第二、三輪練習要逐步提高難度,題型要有變化。在鞏固知識的基礎上,重點訓練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講評的方法仍可交給學生,通過教師的啟發(fā)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
延伸拓展,即對課程教學內容的拓展與延伸,是依據(jù)課程標準,了解相關文化而設置。相關文化是指古今中外與課程相關的知識與文化,目的在于拓寬學生視野,延展相關知識與文化,強化其對課程內容的理解,激發(fā)其進一步探求知識的欲望,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思維。
課堂教學如果真正關注師生教與學的生命狀態(tài),教學就肯定是有效的。有效的教學策略不僅僅只看表面的教學設計,教學的氛圍、教師的情懷、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以及師生關系的融洽與和諧等,都直指課堂教與學的有效性??梢?,教師要沉得住氣、靜得下心,且時時處處擁有“學生立場”。
(作者單位:安徽省蚌埠慕遠學校)
責任編輯:王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