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志明
近年來,各地對初中歷史教師培訓的方式進行了探索,比如反思教學、校本研修、經(jīng)驗參與式培訓、體驗式培訓等,對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提高教學效果、豐富教育理論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調(diào)查研究,確定目標
教師培訓機構特別是培訓者應該深入教學第一線,在理論分析和實踐總結的基礎上開展培訓工作。教師培訓不但要重視基礎理論學習,還要培養(yǎng)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研究教學實踐的能力。
二、集中研討,現(xiàn)場指導
對學員進行培訓的過程是一個促使學員全面發(fā)展的過程,這個過程在時間上表現(xiàn)為漸進與持續(xù)。實踐證明在固定的地點與相對集中的時間內(nèi)對教師進行突擊性的培訓沒有取得好的效果。
三、方式變化,有所側重
目前常用的培訓方式有四種,即授課型、交流型、研討型與實踐型。培訓內(nèi)容決定培訓方式,任何一個培訓內(nèi)容都不宜采用一種培訓方式,而要有所側重。
四、提倡研討,注重交流
通過對被培訓的初中歷史教師進行跟蹤調(diào)查顯示,學員間、培訓者與學員間平等的研討與交流效果較好。實踐證明,只有被培訓者積極參與培訓過程,才有利于學員學習主動性的發(fā)揮,無論采取哪種培訓方式,都要強化培訓者與學員之間以及學員之間的研討與交流,發(fā)揮他們的培訓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習與實踐的效果。
五、走進課堂,問診把脈
第一,觀摩展示、示范引領。通過導師和參訓教師“同課異構”方式,突出課例中的問題特征與方法價值。通過師生對話交流,突出導師的示范引領作用,做好學科課例的點評與指導,切實發(fā)揮研培優(yōu)勢,使培訓活動落實到位。
第二,問診把脈、師生對話。培訓要以歷史典型教學案例為載體,創(chuàng)設“同課異構”的真實情境,引導教師加深對新課標的理解,并主動探究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
六、總結反思,交流提高
第一,訓后反思,撰寫心得。第二,分享交流,總結提升。第三,搭建平臺,長期支持。
七、學思結合,融會貫通
在培訓的過程中,對于各位專家教授的專題講座內(nèi)容聯(lián)系自己的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案例等積極地進行思考。教學目標應該具體、明確、便于操作。
八、積極參與,互動學習
在培訓中,要關注同行意見并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關注對于同一問題的不同看法,積極吸取對自己教學有用的先進理念和教學方法。積極參加網(wǎng)絡研修活動,不斷學習先進教育教學理論,把學到的知識更好地運用到教學實際中。
九、優(yōu)化師資,提高效果
只有一線教師才清楚參加培訓教師的實際需求。把實際教學經(jīng)驗豐富的一線初中歷史教師充實到培訓師資隊伍中,有利于提高培訓的針對性。由于一線初中歷史教師對于參訓教師在教學中的知識欠缺、需要培訓的知識有更加清楚的認識,因此他們能夠針對參訓教師的具體教學實際展開工作,將自身教學中的典型案例總結出來,與他們共同分析、探討,幫助參訓教師將其在培訓中所學到的最新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課堂教學中。
十、結合實踐,跟蹤指導
有些培訓主要以單向信息傳輸為主,培訓結束之后專家一走了之,培訓后的情況無人問津,這種培訓缺乏培訓者和參訓教師的互動,沒有反饋,很不徹底。針對這種情況,可以將培訓和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定期對教師的培訓情況進行了解或者教師定期進行匯報,對存在的問題進一步進行指導改進,不斷鞏固深化培訓內(nèi)容??傊愫贸踔袣v史教師培訓,需要我們提高認識,轉(zhuǎn)變思想觀念,積極探索,采取集中研修、專家講座、主題實踐、分組研討、合作交流、同課異構、實地考察、工作坊建設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培訓形式,從而增強培訓效果。
(責任編輯?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