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
摘要:隨著國家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以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農村的剩余勞動力選擇進城打工,就把年齡比較小的孩子留在家中托付給家里的老人照顧,這些孩子就是所謂的留守兒童,留守兒童的年齡都不大,甚至還有一些缺乏自理能力的幼兒,由于長時間與父母分離,給留守幼兒的學習和成長都帶來了較大的影響,目前,留守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問題已經上升為社會熱點問題,本篇文章主要分析農村留守幼兒如何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關鍵詞:農村幼兒園;留守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
引言:
近年來,留守幼兒的教育問題已經受到了國家和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重視,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讓許多的農村勞動力進程務工,甚至不惜將家中的幼兒交給老人照顧,這對幼兒的身心發(fā)展都帶來了不好的影響。由于長時間的與父母分離,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導致幼兒在幼兒園經常不聽從幼兒教師的管教,在學習和生活方面都養(yǎng)成了不良的習慣,為了幫助農村的留守幼兒能夠健康的學習和成長,就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手段來引導留守幼兒朝著積極的方向學習和發(fā)展。
一、影響農村留守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因素
(一)家長榜樣和關愛力量的缺失
在農村幼兒園對留守幼兒教育過程中,影響幼兒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的主要因素來自于幼兒的家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長時間的缺乏父母的關愛和引導,家長也未能給學生做出一個良好的榜樣作用,為了賺錢而將幼兒放在家委托孩子的爺爺奶奶照顧,長時間親情的缺乏導致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從當前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現(xiàn)狀來看,家長榜樣和關愛力量明顯不足,導致了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存在一定的難度。
(二)學校管理的渙散
學校的管理也是影響農村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原因,學校的管理對幼兒的學習和身心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針對留守兒童的心理特點來開展對幼兒的管理工作,必然會產生良好的后果,反之必然會阻礙他們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從當前農村小學日常管理工作來看,學生管理工作依然處于渙散的狀態(tài),這樣留守兒童在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逆反心理,不利于他們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二、農村幼兒園留守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策略
(一)用愛撫慰心靈,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在對農村留守幼兒的教育過程中,由于留守幼兒缺少了家庭教育,也缺失父母的關懷和愛護,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為這些留守幼兒付出而更多的關心和愛護,要愛來撫慰幼兒的心靈,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從而引導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實際的農村幼兒園教育工作中,教師首先要在課下與留守幼兒進行相互談心,消除他們與教師之間的心理距離;其次,了解留守幼兒日常喜歡做哪些事并且與之共同完成;最后,在與他們共同完成某一件事的過程中,引導他們哪些行為習慣應該保留,哪些行為習慣應該刻意的去控制。這樣,留守兒童不僅與教師成為了真正的朋友,認真聽取教師所提出的每一個建議與意見,同時還能在課上根據(jù)教師的行為習慣來要求自己,在無意中為他們樹立了榜樣的形象。這樣就能讓農村留守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培養(yǎng),經過長時間的堅持,留守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也逐漸增加,效果也明顯的展現(xiàn)出來。
(二)悉心觀察其行為,提供無微不至的引導
在對農村留守幼兒的教育過程中,教師除了要與留守幼兒進行談心和交流,還要悉心的觀察幼兒在無意中的行為習慣,因為這些行為習慣往往來得更加真實,之后再進行無微不至的引導,從而能夠確保他們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效果會有更進一步的提升。無論是在課上還是課下都針對學生的行為習慣進行觀察,確保學幼兒的行為更加真實。例如:很多留守兒童在課上將常出現(xiàn)低頭不語的情況,而在課下也只是一個人活動,久而久之行為舉動也顯得十分孤僻。為此,在課下教師就可以針對他們這一行為習慣進行引導,首先在了解他們?yōu)槭裁丛谡n上低頭不語,在課下為什么獨自活動。在了解學生這些行為習慣產生的原因之后,教師將這些孩子集中到一起,與他們做一些簡單的游戲,久而久之為他們建立一個良好的交流互動平臺。在游戲過程中針對他們的一些行為舉動進行細致引導,確保她們在身心愉悅的狀態(tài)之下能夠養(yǎng)成更多的良好行為習慣。
(三)加強家校聯(lián)系,注意與家長的密切配合
為了更好的幫助農村幼兒園的留守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幼兒園的幼師還要加強與幼兒家長之間的溝通和聯(lián)系,提高家長對教育的認識。首先,對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的留守幼兒,老師要通過電話等形式加強聯(lián)系,向家長匯報幼兒的學習生活和思想情況,與家長溝通、交流教育方法;其次,針對留守幼兒的品德和行為問題,教師應多和他們談心,了解他們的思想狀況。
(四)關注心理健康
在農村留守幼兒的教育過程中,心理問題是最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由于外出打工的父母無暇顧及孩子,這些孩子長時間見不到父母,感情上得不到交流,無法和父母一起享受天倫之樂,缺少父母之愛,這對孩子心理產生極大影響,這些留守幼兒經常會出現(xiàn)緊張、焦慮、內向、自卑、脆弱、沉默寡言等心理現(xiàn)象。針對留守幼兒這一心理特點,老師就要特別關注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情緒變化和心理需求,增加情感投入,把留守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日常工作中。
(五)充分體現(xiàn)政府和社會關心
為了讓農村的留守幼兒得到更好的學習和成長,社會和政府也要加大對農村留守幼兒的補助和救濟,充分的體現(xiàn)政府留守幼兒的關注。幼兒園對留守幼兒要給予更多的關心,給他們擬定每月的伙食開支計劃,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不鋪張浪費的習慣,讓他們養(yǎng)成一系列生活、作息制度,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行為習慣,同時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大力整治幼兒園的周邊環(huán)境,形成教育合力,讓農村留守幼兒有一個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
三、結語
總之,為了有效的幫助農村的留守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需要幼師、家長、學校和社會共同努力,為幼兒提供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根據(jù)幼兒的發(fā)展特點開展有效的教育活動,從而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季海玲.留守家庭對幼兒行為習慣的影響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2,9(17):2.
[2]許霞.淺談留守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J].才智,2016,2(6):62.
[3]孫娟.農村留守兒童行為習慣的出現(xiàn)的問題及相應對策――對“關于農村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及教育的研究”課題的思考[J].學子:理論版,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