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焱
四川成都人,號大壑堂主。師從劉樸、范揚先生。四川省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四川省中國畫學會會員,四川省委統(tǒng)戰(zhàn)部新聯(lián)會書畫院畫師,成都市美協(xié)理事,北京巴蜀書畫藝術院特聘畫家,成都市政協(xié)書畫院畫師,成都尚古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藝術總監(jiān)。
在我認識的畫家朋友里面,何志勇是一位非常敏感、非常有個性、非常有藝術天賦的中青年畫家。其筆下山水畫卷,筆法墨法章法謹嚴,洋溢著清逸靈動、意趣橫生、自然平淡的審美向度以及平中見奇、淡中求味的清逸趣味。尤其是作品中一些現(xiàn)代元素的運用,彰顯出強烈的個性特征和鮮明的時代氣息。
在成為職業(yè)畫家之前,他雖然也很努力地臨摹傳統(tǒng)經(jīng)典名畫,也表現(xiàn)出在繪畫方面的天賦,但終究沒有導師指導,沒有經(jīng)過美術學院系統(tǒng)而專業(yè)的基礎訓練,一直停留在誤打誤撞的“自發(fā)”狀態(tài),也鮮有真正意義上美術作品問世。
他的山水十分講究筆法墨法章法,在筆法上講究篆籀用筆,以線立骨,以線造型,追求一股脫俗的淸逸之氣;在墨法上講究皴擦點染,絕不拖泥帶水,胡涂亂抹,追求中國畫的寫意精神;在章法上講究布局經(jīng)營,虛實得當,疏密適中,濃淡相宜,追求藝術張力和視覺沖擊力;在審美上追求平中見奇、淡中求味的逸趣。尤其是作品中一些現(xiàn)代元素的運用,彰顯出強烈的個性特征和鮮明的時代氣息。
嚴格地說,何志勇從劉樸先生那里學到的不是技法技巧,不是美術史論知識,而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老道哲學,是認識世界觀察事物的方法,是中國畫創(chuàng)作的理念和經(jīng)驗,是“畫理”、“畫道”,甚至是“功夫在畫外”方面的生活感悟。對何志勇來說,這種循循善誘啟蒙式的教學方法或許更受益,更管用,對他的創(chuàng)作幫助或許更大。
他跟劉樸先生學畫,不是一味模仿承襲老師,照葫蘆畫瓢,而是學習先生的“藝道”和“畫理”。比如,劉樸在學術上追求中國畫之人文精神與藝術家的獨立個性,審美上追求雄渾與靜穆的價值取向,強調畫家的情趣涵養(yǎng),提倡創(chuàng)作時投入感情,以情動人,增強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劉樸先生的學術追求和審美取向,給予何志勇繪畫創(chuàng)作以深刻啟示。
從學者到名家,雖然只是一個稱謂的變更,但是,反映的是何志勇在藝術道路上一路走來的艱辛歷程,也是他求藝探道過程中的一個成長軌跡和自強不息的真實寫照。
位于什邡市的鎣華山是何志勇多次到訪一座名山——鎣華山,集“雄、奇、剛、秀”于一身,獨特的峰林斷崖地理地貌形成了鎣華山壯闊奇妙的氣象景觀——看日出、觀云瀑、賞佛光、品圣燈、逛花山。民間至今還留傳著許多美妙動人的神話傳說。鎣華山還有著悠久的佛教歷史,山上林木茂密,寺廟眾多,這些景物都成為創(chuàng)作取材的極好素材。鎣華山既有北方山水的雄強蒼厚,又有南方山水的秀潤華滋,加之終日云霧纏繞,具有一種神秘感,很容易讓人進入到一種冥想狀態(tài)。
現(xiàn)代繪畫大師陳子莊生前更曾在鎣華山留下許多不朽的傳世畫作。這些都讓何志勇印象深刻。雖然何志勇游歷過很多名山,但從精神層面說,他感覺鎣華山更接近自己的審美意趣,自己的精神與鎣華山的氣息是相通的。置身鎣華山,何志勇能夠深切感受并進入到一種“天人合一”的境界。每次到鎣華山寫生,何志勇都是隨興,隨意,隨性,“隨機生發(fā)”,想象力異常豐富,創(chuàng)作熱情高漲。
“生動起來,豐厚下去,”這是他經(jīng)劉樸、范揚諸位老師指導點撥的結果,更值得一提的是,何志勇近年來還創(chuàng)作了一批詩意畫。他根據(jù)一壺山人的詩意創(chuàng)作的一批山水畫作,不僅筆墨精到,濃淡相宜,虛實得當,位置經(jīng)營獨具匠心,而且情景交融,自然而然,大有抒發(fā)心中塊壘,聊寫胸中逸氣之味道,頗有大家風范。有意思的是,跟大多數(shù)畫家選擇文化歷史名人的詩詞歌賦作為創(chuàng)作詩意畫的題材不同,何志勇創(chuàng)作詩意畫,選擇的卻是一些無名氏的詩詞入畫,這多少反映出何志勇的機靈和詭異之處。
師古人,師造化,師我心。這是中國畫家成長的必經(jīng)之路,何志勇也不能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