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育民
【摘? 要】語言是交流的工具,眾所周知,漢語言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同樣,英語也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對于小學生而言,要想學好英語,除了要掌握教材中的知識外,還需了解西方國家的一些文化,將文化與語言進行融合,才能更好地學習英語。因此,本文將著重分析小學英語文化板塊教學的重要性及教學設計策略,以期為英語教學工作者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小學英語;文化板塊;教學設計
一、小學英語文化板塊教學的重要性
1.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不同民族的文化存在差異性,語言最本質的意義便是文化。文化板塊的英語教學有利于幫助學生了解西方國家的文化背景和內涵,提升小學生跨文化的交際能力;與國外文化的對比,能增強學生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像最簡單的問候語“Where are you going?”或“Have you had lunch?”外國人和中國人對這兩句話的理解是不一樣的。外國人會以為第一句話是問候人,干涉他們的隱私;第二句話是問候人,約他們吃飯。而中國人理解這兩句話則是關心和問候。由此可見,文化背景的不同,基本問候語也是存在差異的。
2.有利于提升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文化板塊教學除了能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外,還有利于提升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但需注意的是在文化情感教學方面,小學六年級的學生雖已初步具備控制情感的能力,但還不穩(wěn)定,因此,要注重對他們意志力活動的自覺性和持久性的培養(yǎng),讓學生靠自覺行動來完成各項學習任務,提升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3.有利于提升教師的文化素養(yǎng)。小學英語文化教學囊括了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內容,其中涉及很多文化方面的知識,這對于英語教師來說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教師不僅要掌握雙語語言知識,還要深入地了解雙語文化知識。這些都有利于促進教師專業(yè)的提升。
二、提升小學英語文化板塊教學設計的策略
1.結合教材內容情境,拓展英語文化知識。小學英語教材中包括了很多對話情境,在學生學習這些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對話內容引出英語文化背景,幫助學生加強理解。很多小學生以為中國人和西方人的基本問候語是相似的,如你去哪?吃飯了嗎?你多大了?中國人理解成這是關心語,而西方國家的人們則認為這些問候語帶有詢問隱私的意思,這就是文化差異性的表現(xiàn)。講述完中西方文化背景差異后,教師可以將課本中的內容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因為英語不僅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技術,在學習過程中滲透文化背景知識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理解能力。
2.結合多樣化教學手段,讓學生體驗外國的文化氛圍。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包括多媒體教學、微課教學等,其中多媒體是目前應用較多的一種教學手段,因其圖文并茂的優(yōu)勢可以為學生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能從不同層面吸引學生的眼球,從而提升課堂效率。因此,在英語文化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動畫的形式向學生展示西方國家的文化及風俗習慣,這樣不僅能增強教學過程中的趣味性,也能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和認識西方文化,例如,在學習單詞dragon(龍)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龍的圖片,然后講述中西方國家對龍的理解,西方國家認為龍很霸氣且?guī)в泄粜?而我國對龍卻非常崇拜,龍代表著權勢、高貴和尊榮,是一種幸運動物。這就是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中西方國家對龍的理解也存在差異性。
三、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新課標改革的實施和素質教育的發(fā)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文化素養(yǎng)是重要的教學目標。而教師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融入文化板塊的教學,能幫助學生深入了解西方文化和本土文化。學生通過用英語表達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能增強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有利于提升自身文化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王欣欣.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小學生英語文化意識培養(yǎng)課例研究[D].聊城大學,2018.
(責任編輯?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