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微微
【摘要】:近年來,國內兒童性侵案件頻發(fā),對兒童、家庭和社會都產生極大傷害和惡劣影響,關于兒童性侵害的預防教育非常重要。在目前學校防性侵教育相對缺失的情形下,本文通過某心理志愿服務隊在學校開展兒童防性侵心理教育項目的實踐與反思,對如何開展相關教育活動及后續(xù)的改進對策提出粗淺想法。
【關鍵詞】:兒童 防性侵 學校
近年來,全國性侵兒童的惡性案件多發(fā),媒體曝光數量不斷攀升。據中國少年文化藝術基金會下屬的女童保護基金(以下簡稱“女童保護”)公布的報告,2018年媒體公開報道的性侵兒童(18歲以下)案例317起,受害兒童超過750人 2013年至2017年,每年媒體公開報道的14歲以下兒童被性侵的案例分別為125起、503起、340起、433起、378起。而實際上發(fā)生的兒童性侵比媒體曝光的更多,兒童性侵害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在為兒童創(chuàng)造安全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嚴懲加害者的同時,加強對兒童的防性侵教育更是迫在眉睫。
2018年6月至12月,寧波市某心理服務志愿隊進入當地五所小學和兩所中學開展了12場兒童防性侵教育活動,服務2000余名學生,受到學校師生的歡迎?;诖?,筆者擬對在學校開展兒童防性侵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及如何開展相關活動談談粗淺的想法,希望能從中探索更有效的兒童防性侵對策。
一、為何要在學校開展兒童防性侵心理教育
據“女童保護”報告統(tǒng)計,在2018年兒童性侵案例報道的750名受害人中,14歲以下的比例為80% 14-18歲的比例為10.40%(另有9.60%的受害人沒有披露詳細年齡)。被性侵兒童中,14歲以下的占了大多數,其中7歲~14歲占比58.67%成 12歲-14歲占比31.87%。這些數據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目前關于幼兒及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安全教育不足,兒童的自我保護基本知識、防范意識和能力并未隨年齡同步增長,加強防范教育刻不容緩。
校園一直都是開展兒童防性侵教育的重要陣地?!皩W校為本”的預防教育最初出現于20世紀70年代后期的歐美,20世紀80年代中期盛行。至今,這種教育形式仍是兒童防性侵教育的主要形式,即以學生為對象、由受過專業(yè)訓練的學校教師或校外專業(yè)人員開展適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的兒童防性侵教育。
目前國內中小學都有設置生理衛(wèi)生或心理健康課程,但極少有單獨針對“防性侵”的宣傳教育。根據2014年兒童防性侵教育及性侵兒童案件統(tǒng)計報告,對于沒有開展防性侵教育的原因,64.3%受訪教師選擇“不知道怎么講”,32.5%選擇“學校沒有這樣的課程”,選擇其他原因(包括“個人不好意思”、“家長會抵觸”、“上級沒有要求”、“當地接受不了”、“沒想過”)的僅為0.6%。近幾年來,學校對兒童的預防性侵害教育愈發(fā)重視,但即使有相關教育,也大多是“點到即止”,還沒形成系統(tǒng)的、常規(guī)的課程體系。這意味著除了需要對學校內部相關宣教提出更高要求外,也在某種程度上要求有一支專業(yè)的校外心理輔導專業(yè)隊伍,針對各年齡階段兒童的心理特質,進行量身定制的防性侵知識的傳授和普及,使他們掌握并提升基本的自我保護技能,預防和減少兒童性侵害的發(fā)生。
二、心理服務志愿隊在學校開展兒童防性侵教育的方法
寧波市某心理服務志愿隊以促進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為服務宗旨,于2018年6月至12月聯合當地五所小學和兩所初中學校,進入校園開展“兒童防性侵心理輔導”項目,旨在幫助兒童掌握有關兒童性侵犯的知識和自我保護技能,以及關于身體與性的權利和關系的健康知識,提高防侵犯意識,同時也通過宣教來篩查兒童性侵事件,進行相關調查與干預,減少對接學校潛在性侵事件的發(fā)生率。筆者通過6個月以來項目的活動組織、實施及總結,對專業(yè)心理團隊如何在學校開展兒童防性侵教育活動提出幾點看法:
(一)心理服務志愿隊的成員組成
心理服務志愿隊作為專業(yè)心理團隊,可由經過系統(tǒng)培訓、考核后持證上崗的國家心理咨詢師、心理治療師及社會工作者等專業(yè)人員組成,每個成員必須了解各年齡階段兒童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具備與兒童一起工作的個人特質和能力。
(二)防性侵教育服務對象
1、除了小學生之外,學前幼兒和初中生也應是兒童防性侵教育的重點服務對象。據“女童保護”報告統(tǒng)計,在2017年和2018年公開報道案例的性侵受害人中年齡最小的僅為1歲和3歲,兒童性侵受害者趨低齡化,因此在幼兒園開展性教育、引導幼兒從小建立性別角色、識別性侵害行為應盡早提上日程。7-14歲兒童是性侵害受害者的主要群體,每年占比六成以上,而14-18歲兒童青少年性侵案也呈高發(fā)趨勢,性發(fā)育的逐漸成熟與性健康和防性侵知識的缺乏之間構成的矛盾易增加性侵發(fā)生風險,因此步入青春期的兒童也是重點關注對象。
2、男童、女童都需要接受防性侵教育
傳統(tǒng)觀念往往認為,預防性侵害教育的重點對象在于女童,然而近年來男童受性侵案件的頻發(fā)也是不容忽視的社會現象,2017年和2018年媒體報道的男童受性侵人數分別為58人和32人,在當年報道的受害人中分別占比9.57%和4.26%。由于男童性侵案發(fā)更具隱蔽性、不像女童那樣被社會重點關注、相關法律缺失導致維權困難等原因,這一數據尚不能完全代表男童受侵害的真實現狀,男童和女童都需要被保護,因此男童與女童一樣盡早接受防性侵教育是重要且必要的。
(三)防性侵教育內容
心理服務志愿隊應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兒童及男童、女童的身心發(fā)展特點設計課程,大致可包括以下內容:
1、首先要加強對兒童的性健康教育,幫助兒童明確身體自主權利,確立自己的身體界限。
由于兒童對性知識的懵懂未知,在可能遭受性侵犯時不能夠及時告知或清楚告知家長或監(jiān)護人,而家長或監(jiān)護人又不易主動發(fā)現。在2018年接受“女童保護”調查的16152位家長中,關于“能否從孩子言行中判斷其是否受到性侵害”,僅四成家長能夠從中作出判斷,其他則不能確定或者不能判斷。因此,指導兒童正確命名生殖器名稱非常關鍵,有助于兒童在受到不恰當身體接觸時能及時、準確地向成人說明,成人能即刻作出處理。
在媒體公開報道的案例中,性侵者多次作案和一人性侵多名兒童案例比例較高,2017年性侵者多次作案占比31.75%,2018年一人性侵多名兒童占比也近三成。兒童若能掌握相關的性知識,在發(fā)現自己可能受到性侵害時第一時間向成人求助,或能避免二次或多次傷害的發(fā)生以及更多受害者的產生。
2、幫助兒童認識什么是“兒童性侵犯”,有效識別和抵制性侵犯。
在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2014年頒布的《兒童暴力傷害預防與處置工作指引》中,“兒童性侵犯”被定義為:“既包括違反兒童的意志強行對其實施性行為,也包括在兒童不知情或沒有達到性自主的年齡、不具備理解能力的情況下對其實施與性有關的行為……可以是《刑法》中規(guī)定的性犯罪行為,也可以是《刑法》沒有規(guī)定但是侵害兒童性權利、危害其身心健康的行為,如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男童被猥褻、女童自愿與他人發(fā)生性關系而受到傷害的性侵等?!?/p>
在面向兒童的防性侵教育中,可引導兒童從身體接觸、非身體接觸和互聯網性活動三方面來識別性侵犯行為。讓兒童認識到,并非只有產生身體接觸的行為如觸摸兒童隱私部分、強迫兒童發(fā)生性關系才是性侵犯行為,其他如向兒童暴露生殖器或讓兒童暴露生殖器、讓兒童與別人性交往、讓兒童觀看色情圖片或影像、偷看兒童洗澡或上廁所等非身體接觸行為同樣構成性侵犯。
另外,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fā)展和兒童上網的低齡化,通過網絡實施的兒童性侵案逐年增加,“女童保護”數據中2017年有6起性侵兒童案例與網絡相關,2018年媒體報道的案例中網友作案39起,占比達18.57%。加害者利用兒童較弱的警惕心和識別能力,通過使用網絡拍攝兒童裸體視頻、誘導兒童拍攝色情照片或視頻后上傳網絡牟利以及約見兒童外出見面發(fā)生性行為等方式進行作案。在防性侵教育中,可針對這些加害者的慣用手段對兒童進行性知識和網絡安全教育,以避免或減少類似案件的發(fā)生。
3、幫助兒童識別不安全的情境及潛在的性侵犯者,學會自我保護,提升緊急應對能力。
除上述網絡情境外,還要教導兒童注意識別和避免其他一些可能存在不安全因素的情境,如不在深夜、凌晨獨自一人出門,不在陰暗、無人的巷子或死胡同行走、逗留,不出入拆遷的樓房、工棚或剛竣工尚無人居住的樓房等偏僻封閉的場所,不去KTV、小酒店、通宵電影院等娛樂場所,等等。另外,兒童獨自在家和早晚出入學校時也應提高警惕,在家鎖好門窗,不輕易給陌生人開門,不接受陌生人的推銷和物品,不過早到校、不過晚離校、注意觀察形跡可疑的陌生人等。
兒童多數從小接受“要警惕陌生人”的教育,但對熟人經常少有防范之心。在近幾年的全國兒童性侵案中,熟人作案的占比卻高到驚人。“女童保護”統(tǒng)計發(fā)現,2018年的317起案例中,熟人作案210起,占比66.25% 2017年的378起案例中,熟人作案209起,占比59.89% 而占比最高為2014年達87.87%。要讓兒童了解到,加害人除了陌生人之外,往往也可能是家人、照顧者、親戚、教師或其他信任的熟人等。因此,促使兒童掌握性健康和防性侵知識、學會自我保護至關重要,面對不恰當的邀請、誘惑或強迫行為,無論對方是陌生人或熟人,兒童都有權大聲說“不”,感覺環(huán)境不安全時立即離開,并敢于說出來,及時告知家長或者信任的成人,或者撥打110報警。
4、指導兒童如不幸遭遇性侵犯時該如何處理。首先必須強調責任歸因,告訴兒童受到性侵犯永遠不是兒童的錯,而是侵犯者的錯,兒童不必為此保守秘密或因此感到羞愧、恐懼或自罪,而應及時告訴成人以得到成人的支持、幫助和保護 兒童在保護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盡量保留物證和身體證據,以便警察取證 在信任的成人的陪同下接受醫(yī)學檢查和心理輔導等。
(四)防性侵活動的開展形式
與學校開展合作是心理服務志愿隊常用的方式。通過與學校的合作,可在短時間內,低成本、大規(guī)模地接觸到不同家庭背景的兒童,并根據項目服務對象及階段性目標的不同,選擇不同的學校進行對接,如選擇農村邊遠地區(qū)資源較貧乏的學校、農民工子弟學校、留守兒童較多的學?;虺擎?zhèn)中心學校等。
在活動時間上,可與學校自身開展的“心理健康月”等活動結起來,按照學校需求及教學安排,通過常規(guī)班級授課或者年級段集中授課的方式,采用講座、團體輔導等形式進行防性侵教育。除了教授理論之外,也可采取其他生動活潑的教學手段,如播放適合兒童觀看的性教育視頻、模仿示范、邀請兒童一起表演情景劇、進行集體行為演練等,力求在自然、開放、坦蕩的教學心理氣氛中促使兒童較快掌握性健康和防性侵知識。
另外,心理服務志愿隊可設計相關調查問卷在活動前和活動后對受教育兒童進行施測,以了解活動的成效與不足,促進活動方案的改進 并鼓勵兒童對過往可能存在或目前可能正在進行的性侵犯行為進行披露,以獲得成人幫助。
三、學校預防教育的局限性及改進措施的思考
寧波市某心理志愿服務隊除了進行上文中關于校園兒童防性侵教育的諸多嘗試之外,也在實踐過程中發(fā)現了一些局限與不足,筆者經過反思,結合相關書籍和文獻資料,認為心理志愿服務隊在后續(xù)學校防性侵教育中或可關注以下幾點:
(一)在面向兒童防性侵教育中增加預防加害的內容?!毒C合防治兒童性侵犯專業(yè)指南》一書中指出:“預防教育項目一定要考慮到,受教育對象中可能會有潛在的加害者?!倍诂F實案例中,對兒童實施性侵害的加害者也有一部分來自兒童青少年群體??梢姡诜佬郧纸逃?,除了教導兒童確立和保護自己的身體界限之外,教育兒童尊重別人的身體界限也同樣重要。專業(yè)教育者可通過心理健康輔導,協助兒童培養(yǎng)健康的人際關系,提升溝通、解決沖突和增強自信等方面的技巧和能力,促使兒童能用正面、健康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情緒、社交等需求,而不需要通過性侵犯他人的方式來滿足。
(二)增加面向家長的預防兒童性侵害教育。要預防和減少兒童性侵犯,單單依靠對兒童的防性侵教育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把家長納入到預防教育的體系中來。據2018年“保護女童”問卷調查統(tǒng)計,僅有37.35%的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進行過防性侵安全教育。不對孩子進行防性侵教育的原因,48.42%的家長認為不知道如何進行,32.08%的家長認為孩子還小應該等他們長大一點,13.58%的家長認為學校會進行教育,2.74%的家長認為會“教壞孩子”,3.18%的家長認為這個話題“難以啟齒”。家庭對兒童性教育的缺失也是兒童性侵案件高發(fā)的原因之一。因此,在學校開展對兒童的防性侵教育的同時,也可利用家長會等活動向家長開展預防兒童性侵犯教育,如認識兒童性侵犯、如何保護兒童遠離危險情境、如何營造安全的家居環(huán)境、如何教導孩子自我保護等,另外指導家長和兒童建立正面的親子關系也尤為重要。
(三)形成學校防性侵教育課程的常規(guī)化和主流化。研究發(fā)現,像心理服務志愿隊這樣實施的2小時以下的一次性防性侵教育起到的作用有限且不能持久,而連續(xù)多次、累計4小時以上的預防教育則可以促使兒童的知識和態(tài)度的正面改變保持一年。因此,除了專業(yè)心理團隊以項目形式進入學校開展活動外,兒童防性侵教育仍然需要納入到學校常規(guī)課程中,只有打破傳統(tǒng)觀念和顧慮,教師不避諱談“性”且能用合適的方式和兒童坦然、正確地談“性”,才能引導兒童持久掌握相關知識和自我保護技能。
(四)加強學校教職人員和校園管理。近年來隨著教師作案的兒童性侵案例不斷曝出,原本以教育和保護學生為天職的教師頻繁成為兒童的加害者這一現象引起社會關注 同時,學校也是發(fā)生兒童性侵的主要場所之一,據“女童保護”統(tǒng)計,2018年能明確表明作案場所的204例案例中,發(fā)生在學校(含培訓機構、托管中心)的為72起,占比35.29%,2017年這一數據占比為29.67%。由此,加強對學校教職人員的職業(yè)道德教育、考核、監(jiān)督和警示,同時加強學校安全環(huán)境的建設和管理,是預防和減少校園兒童性侵的有效途徑之一。
(五)提高整體社會意識,建立專業(yè)支援服務配套機制。除了預防教育之外,不斷完善關于兒童性侵的法律法規(guī)、建立起兒童及其家庭可以依靠的援助機制也非常重要,受害兒童及家庭可得到及時有效的幫助,減少因此受到的傷害。
【參考文獻】:
【1】“女童保護”2018年性侵兒童案例統(tǒng)計及兒童防性侵教育調查報告(R)
【2】龍迪.綜合防治兒童性侵犯專業(yè)指南(M).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7
【3】“女童保護”2017年性侵兒童案例統(tǒng)計及兒童防性侵教育調查報告(R)
【4】“女童保護”2014年兒童防性侵教育及性侵兒童案件統(tǒng)計報告(R)
【5】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兒童暴力傷害預防與處置工作指引(M).中國婦女出版社.2014
【6】唐靜.兒童防性侵對策研究(C).北京心理衛(wèi)生協會學校心理衛(wèi)生委員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8年第1期
【7】吳丹.性侵兒童犯罪微觀預防對策體系探析.法制與社會(J).2018.12(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