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桃玉
摘 要:以往的高考語文作文形式以材料作文、話題作文為主,作文的主題較為鮮明。在新課程改革下,我國的高考語文考試內容與考查形式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新材料作文的出現(xiàn)充分體現(xiàn)了教育改革的發(fā)展目標。新材料作文中的主要考核點在于“審題”與“立意”,需要學生在對新材料的閱讀中審清材料主旨,分清主次,立意新穎,不離主題?;诖?,本文簡要分析了新材料作文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幾點有效的教學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語文;新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教學策略
作文一直以來都是我國中學教學中的難點,受到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影響,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更加注重作文寫作技巧的講解,而忽視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新材料作文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擺脫了傳統(tǒng)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的考查方式,通過學生對新材料內容的閱讀與理解,以辯證的思維分析,加強了對高中生思維模式的訓練,有助于提升學生的作文創(chuàng)作水平,擺脫千篇一律的寫作方式,避免“離題”情況的發(fā)生,促進學生語文作文寫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 新材料作文的重要作用
(一) 提高高中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新材料作文需要學生通過對特定材料的閱讀后,通過對閱讀內容的理解來自定義題目,這種方式充分考查了高中生閱讀理解能力,只有高中生對新材料中的內容充分理解,題目才不會偏離主題,作文寫作的內容才會環(huán)環(huán)相扣。新材料作文對高中生閱讀理解能力測試是以往考試中難以實現(xiàn)的。其次,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教師通常會認為閱讀與寫作屬于兩個不同的教學內容,因此導致讀寫分離的情況,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都難以提升,導致課堂教學效果停滯不前。而新材料作文為閱讀與寫作找到了契合點,讓學生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再進行寫作,通過新材料中敏感詞匯、主題的分析與總結,發(fā)揮學生的探究性思維“立意”,成為新材料作文中的一大亮點。
(二) 提升了高中生的寫作水平
寫作水平不僅表達出了學生的書面文字寫作能力,更加體現(xiàn)出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新材料作文對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在新材料內容精讀的前提下,需要從辯證的角度明確立意方向,研究中心思想,言簡意賅、脈絡分明、首尾呼應、層次感強、色彩鮮明,語言功底深厚等,若是能夠做到以上幾點,寫作水平自然會達到提升。
二、 當前我國高中語文新材料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新材料作文是課程改革制度下的產物,但是,由于我國高中語文教師的教育思想與教學方式并沒有實現(xiàn)根本意義上的創(chuàng)新,導致新材料作文教學步履維艱。首先,語文新材料作文教學中存在師生不協(xié)調的問題,教師在作文教學中的過度參與,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沒有得到發(fā)揮,導致學生在新材料作文中接觸與感悟的機會少,寫作經(jīng)驗不足。其次,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當,其主要體現(xiàn)在新材料作文教學方法已經(jīng)沿用“老套路”,作文教學沒有突出重點,沒有給學生審題與立意的機會,訓練方法偏離了最初的目標,導致審題偏差,立意陳舊。
三、 有效教學策略
(一) 抓住關鍵詞
首先,在審題教學中,教師應引導高中生從材料中的全局出發(fā),篩選出材料中的關鍵詞以及主要表達的內容,利用多元思維劃分主次結構,通過材料中的人物關系、關鍵詞、內容分析其中包含的寓意。
(二) 從整體出發(fā)
材料整體結構是立意的關鍵,部分學生在材料閱讀中急于求成、斷章取義,從材料中的某一局部分析,極其容易導致立意偏差問題的出現(xiàn)。對此,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培養(yǎng)學生從全局角度出發(fā)的意識,并從全局中看透材料內容的本質,找到具備話題性的寫作立意。
(三) 由果尋因
世界上的事物都存在著因果關系,材料也不例外。高考中的很多材料都是以寓言故事或者一些事例出現(xiàn)的,無論是故事還是事例,我們都可以通過梳理其表面和含義和文章的脈絡來找尋其中更深層的內涵。要想讓學生做到這一點,需要教師多收集一些這類的材料對學生進行日常訓練。
(四) 化大為小
新材料作文給出的材料內容有時過于零散,所表達的內容過于隱喻,不容易被學生發(fā)覺,增加了學生的審題與立意難度。在面對這類材料作文時,學生應注重對細節(jié)的分析與把握,認真分析每一個段落,每一句話,對多個故事中的共同觀點加以概括,從中發(fā)現(xiàn)主題思想,明確立意點。
(五) 選擇最佳角度
大多數(shù)的材料作文都是以圖片或者文字敘述的形式出現(xiàn),在這些材料中,不但有材料的主體思想,還有一些不是多余的立意角度,這就造成了學生在選取立意角度時的障礙。所以,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在此類材料方面的訓練,知道學生如何找到材料的主體思想,如何能做到最佳立意。具體要求:第一,選擇角度不要太大或者太小,集中一點才是“王道”。第二,選擇角度要立意新穎,避免落入俗套,如此才可以在眾多的高考作文中脫穎而出。
(六) 訓練思維模式
新材料作文主要是在考查學生的思維模式,教師應該在日常的教學中加大對學生思維模式的訓練。從新材料作文的特點出發(fā),結合學生的學習習慣,制定出一套適合新材料作文的思維模式。同時,在日常的新材料作文訓練時引導學生采用此種思維模式,讓學生可以形成習慣。
四、 結論
綜上所述,新課改的深入推進了高考作文形式的變化,面對新材料作文,高中語文教師需要以一個全新的眼光看待,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將作文教學的側重點放在“審題”與“立意”兩個方面,并通過思維訓練、閱讀理解能力等方面的訓練,培養(yǎng)高中生認真閱讀材料的習慣,在閱讀中抓住重點,挖掘其中蘊含的本質,合理選取材料中的有價值信息,找到突破口,選擇最佳的立意角度,強化高中生的寫作技能,提高高中生的審題與立意能力,保障高中生在高考語文作文考試中獲取優(yōu)異成績。
參考文獻:
[1]吳俊.淺論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現(xiàn)狀及策略——以阿壩州地區(qū)為例[J].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4).
[2]楊亞志.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漫談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有效策略[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S1).
[3]楊亞志.化繁為簡輕松審題一分為二找好角度——如何突破新材料作文審題立意瓶頸[J].黃金時代:學生族,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