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晶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不斷改革,家長和學校越來越重視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果,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非常注重對于新模式的應用,而探究性學習模式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提高了高中物理教學的質(zhì)量。本文闡述了探究性學習模式的特點,提出了探究性學習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探究性學習模式;高中物理教學;具體應用
引言
物理的重要性對于我們的生活和學習都是非常重要的,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和數(shù)學有異曲同工之妙,學習起來比較抽象,在高中階段物理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對于學生來說也是一門比較難的學科。為了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將抽象問題具體化,更好地將所學的物理知識應用于生活之中,探究性學習模式完全滿足了這兩點要求,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物理的效率,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的探究能力,以及對于物理知識的應用能力。
1.探究性學習模式的特點
探究式學習模式相比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即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臺下記筆記聽課,它是一種的新的學習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以問題導向的形式去引導學生去探究問題,尋求答案,這個過程在很大程度上鍛煉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了獨立思考的習慣[1]。老師在學生學習物理的過程中,扮演一個引導者的角色,采取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敢說、敢問和敢想的學習習慣,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是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和學習的行為,不同的學生對同一個問題會有不同的想法,通過相互的交流和學習,傾聽別人的意見,不斷完善自身的想法,這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熱情[2]。一方面,老師通過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說明更新了教學觀念,改變了角色,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另一方面,由于每個學生有著不同的家庭背景,有著不同的思維習慣和性格特點,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通過讓老師拋出一個問題,讓學生對此問題進行探究,去分析問題,最終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學生對于同一個問題有著不同的分析方法,通過不同學生對問題的探討,能夠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在這個過程中還能夠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互相聽取他人的意見,能夠在交流中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團隊合作的樂趣。
2.探究性學習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2.1應用物理規(guī)律引導學生進行探究
高中物理的學習需要學生要具備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實驗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應用數(shù)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都需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充分的鍛煉。高中物理相比于初中物理,是從“形象”到“抽象”轉變,這一轉變也包括了從“現(xiàn)象”到“本質(zhì)”的轉變。初中物理大多是從身邊的物理現(xiàn)象著手,通過一些基礎的實驗探究方法一步步地導出科學的事實,比如平面鏡和透鏡的成像、物態(tài)與物態(tài)變化等。研究物理的方法用的最多的也就是“控制變量法”和“轉換法”[3]。而到了高中之后就要引入很多抽象的概念,比如質(zhì)點、點電荷等理想化模型,從一維線性的二力平衡到二位平面乃至三維立體的多力平衡,電磁場等。高中物理學習不僅要知道現(xiàn)象,還要知道透過現(xiàn)象之后的規(guī)律。其中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牛頓運動定律,在初中的時候大家就接觸過牛頓第一定律,但該定律僅僅指出了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但具體怎么改變,改變多少,在初中都是不清楚、不知道的,而高中物理便引出了物體的受力狀態(tài)和運動狀態(tài)的定量關系——即牛頓第二定律。
2.2巧設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
由于初中已經(jīng)開始學了物理,有一定的物理知識基礎,因此在高中學習物理階段,老師可以充當一個學習的引路人,拋出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究答案,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指導。力學問題是物理問題的基礎,力和運動的關系是力學問題的基礎,在高中物理學習階段分析受力情況是最為重要的基本功,為了能夠提高學生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巧設問題的方式是非常有效的。比如在講解圓周運動受力問題的時候,可以問學生為什么支持力會突變?讓學生自主去探究物體在做圓周運動過程中的受力情況,通過對該問題的引導,學生會分析物體在圓周運動過程中的受力情況,然后得到答案是由于物體受到徑向的離心力,離心力把物體壓向地面,從而產(chǎn)生的支持力突變。
3.結語
高中物理是一門系統(tǒng)性比較強的學科,許多物理問題都需要學生獨立思考去分析和解決,為了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能力,通過探究性學習新的教學模式,應用物理規(guī)律和巧設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王塔娜.微課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6,2(3):111-111.
[2]高鈺.合作學習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用的理論和實踐研究[J].學周刊,2016,10(10):103-104.
[3]王啟成.探究性學習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6(12):58-59,共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