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英春
組文閱讀課程,就是根據(jù)當堂的學習目標,圍繞某一特定的主題科學合理地選取一組文本,遵照課程規(guī)律,實施有效學習。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實現(xiàn)學生閱讀效益的最大化,更好地發(fā)展學生的語言,激活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審美??梢詭灼恼聶M向推進,按教學活動板塊實施教學;也可以先學一篇后再學其他幾篇,縱向推進。
《一花一世界》這堂課是在小學語文蘇教版六年級《夾竹桃》精讀引領(lǐng)課后設(shè)計的,具體設(shè)計和實施過程如下。
一、確定“明確的、有意義的目標”是核心
理想的課堂,首先要有一個明確的、恰切的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基礎(chǔ),它體現(xiàn)了教學雙方在教學活動中的方向和要求,是評價教與學成效的依據(jù)。因為選擇的目標不同,實現(xiàn)目標的方法和路徑就不同,要求的結(jié)果和評價結(jié)果的方式也不同。有了明晰的教學目標,才會讓教學過程有的放矢。
這堂課既然是基于《夾竹桃》的組文閱讀課,那么,必須清楚地知道《夾竹桃》的學習目標究竟是什么,且目標最好一課一得,不要面面俱到。我在備課時先不看教學參考,因為教參分析得極其詳細,我會覺得哪兒都重要,不講不放心,就不會“舍”了。教參應該用在自己專心與文本對話后,若有存疑之處,再作參考。
于是,我首先對話文本,一遍遍讀文,看自己讀懂了什么,哪兒讀不懂,站在人文要素的角度想:作者為什么寫“夾竹桃”?再站在語文要素的角度想:作者用了什么表達方法?應用什么閱讀策略來讀懂這篇文章?
當對這些問題有了自己的思考后,再細細研讀“課后習題”,探尋編者的編排意圖。課后第一、二題是背誦和寫字的任務(wù)。課后第三題:讀一讀,用帶點的詞語造句?!盁o日不迎風吐艷”“無不奉陪”,是學習雙重否定的句式。課后第四題:默讀課文,說說作者為什么愛上了夾竹桃?理解夾竹桃的可貴品質(zhì),明確作者“借物詠懷”的寫作手法。
最后,再根據(jù)學情思考:哪個目標最接近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對六年級的學生來講,寫字和背誦自己能學會,而“借物詠懷”是什么,怎么借物詠懷,需要教師引導點撥。因此,《夾竹桃》這篇精讀課文的教學目標應定為“借物詠懷”。
二、選取“科學合理的文本”是關(guān)鍵
學習資源的選取和師生的活動都要圍繞教學目標來展開。組文閱讀選好“文本”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也能反映教師對目標的理解深度、對學情的了解程度和課程設(shè)計的水平。這次組文閱讀課既然強化的是“借物詠懷”寫作手法,那么這組文章的選材就要圍繞“借物詠懷”展開。
在組文體裁上,既考慮現(xiàn)代文,又考慮古詩詞;在拓展的數(shù)量上,考慮到六年級學生的接受水平,最終確定了六篇比較有代表性的文章:現(xiàn)代文《峭壁上的酸棗樹》《牛蒡花》《駱駝草》,詩詞《卜算子·詠梅》《竹石》《蟬》。之所以選擇這幾篇文本,是因為它們既對應內(nèi)容主題“一花一世界”,又對應語文要素主題“借物詠懷”。文本選擇精當,接下來的教學就流暢多了。
三、采用“活動板塊組織教學”是保障
對于組文閱讀課來說,教學組織形式非常緊要,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根本完成不了閱讀任務(wù),達不到學習效果。因此,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切忌將一個又一個內(nèi)容逐次地、一問一答式地灌輸給學生。要通過問題驅(qū)動探究式、項目引領(lǐng)參與式等合作學習方法,引導學生深度參與,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或啟發(fā)或點撥或講練或自學等,最終達到教學目標。
組文閱讀要求單位時間內(nèi)學生的閱讀量加大。如果采用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方式實施教學,不但文章讀不完,更嚴重的問題是一個同學作答時,其他同學容易把自己成當旁觀者,不能很好地參與其中。這樣,教師難以照顧到每個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不能尊重學生獨特的個性體驗。此外,煩瑣的單項訓練肢解了文本內(nèi)容,削弱了語言的整體功能,不利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語文。
為此,在《一花一世界》組文閱讀課上,我采用活動板塊層層推進,安排了以下四個活動:
活動一:復習回顧
借物詠懷:多角度觀察、物情相聯(lián)、善用對比。
活動二:合作探究(1)
快速瀏覽三篇現(xiàn)代文章,思考:分別借助什么事物,抒發(fā)作者怎樣的胸懷?找到對比的句子讀一讀,作批注。
活動三:合作探究(2)
誦讀三首古詩詞,思考:分別借助什么事物,抒發(fā)作者怎樣的胸懷?
活動四:嘗試運用
(出示蝸牛、牽牛花、馬鈴薯三幅圖)
請你任選一幅圖,多角度觀察,運用對比的方式,寫出事物的特點,并抒發(fā)自己的情感。
在第四個活動中,由于擔心學生不能獨立完成,同時考慮到要引導學生把課文《夾竹桃》中學到的語言靈活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根據(jù)學情,我又為學生搭建了一個備用“支架”:
雖然,它沒有______,它沒有______,它沒有______,但是,它____。
在______,在______,在______,看不出______,無日不______。
整節(jié)課始終圍繞教學目標展開,人人有參與。每個學生在讀中學、在讀中悟、在讀中寫,不亦樂乎。
四、“多元評價及時評價”是輔助
組文閱讀課要注意及時運用形成性評價診斷學生對學習目標或內(nèi)容的掌握程度。一方面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形成”的情況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另一方面教師要促進學生對自己的學習及時反思,以進行自我矯正或同學之間互相矯正。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優(yōu)勢,因此,對學生的評價也應該是多方面的。教師可利用教材中的習題、自己設(shè)計的練習或?qū)W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自練、自評或相互評測。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對學生個體和學習合作小組集體的及時激勵性評價,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專注力非常重要。
比如,某小組分享讀《峭壁上的酸棗樹》一文時,小組所有成員參與,有的談“借什么物詠什么懷”,有的說“對比描寫”的句子,有的讀喜歡的段落。因為他們分工明確,人人參與,所以我贊揚他們善于合作,獎勵他們小組10分。這一評價讓后面發(fā)言的幾個小組也跟著全員參與進來。
再如,在“嘗試運用”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補充“在____在____在____”的句子時,一個同學巧妙地運用了《夾竹桃》中的句子,我肯定他“很會學習語文,希望同學們也要把積累的好詞佳句用到自己的習作中”。結(jié)果學生在描寫“牽牛花”時,就很自覺地運用了《峭壁上的酸棗樹》中的句子,把隱性語言變成了顯性語言。
因此,所謂“多元評價及時評價”實際上就是教與學的反饋,目的是促進和激勵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使學習狀態(tài)更加專注,使思維活力更加持久。這種反饋方式是多樣的,可整體反饋,也可要點反饋;共同的問題可以集體矯正,各自不同的問題可因材施教。只有這樣,才能使全體學生共同發(fā)展,達到相應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