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生訓(xùn)
黃丕烈(1763-1825)字紹武,號蕘圃,晚號復(fù)翁,又自號佞宋主人、求古居士、書魔等。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家境殷實,少時受到很好的教育,表兄石蘊玉稱他“少歲讀書,務(wù)好精純”。19歲得中秀才,乾隆五十三年(1788)26歲以第三名中舉,一時春風(fēng)得意。但此后屢次落第,未能考取進士。嘉慶六年(1801)39歲時曾因朝廷“大挑”,位列
等而獲知直隸某縣,但他不愿上任,辭官歸里,此后專事收藏、校讎、著述、刊刻等。他嗜書成性,有書蟲、書魔、癡絕之稱。在自藏宋刻本《三謝詩一卷》題跋中,他表示自己“顧念余生平無他嗜好,于書獨嗜成癖,遇宋刻,茍力可勉致,無不致之為快。”為買書甚至不惜傾家蕩產(chǎn)。他在北京、南京、杭州、嘉興等藏書勝地廣搜善刻異本,“不善不收,遇善必收”,“千金散盡為藏書”,漸成一代藏書大家,藏書多達三千余種三萬余卷。其中宋版即有二百部之多,黃氏專辟“百宋一廛”收藏。他與周香儼、顧抱;中、袁壽階并稱蘇州藏書“四大家”,受到時人推重,藏書界更譽之為“五百年來第一人”。后人甚而總結(jié)“乾嘉間之藏書史,可謂百宋一廛之時代”,其在藏書史上的地位可見一斑。
黃丕烈在藏書史上特殊地位的形成,除其藏書既精且富外,還在于他對善本書多有題跋,內(nèi)容極為豐富,傅增湘稱其“聞見博而鑒別詳,巍然為書林一大宗”。其題跋考版本、校文字、述見聞、記交游,長短隨意,活潑多樣,既是學(xué)術(shù)札記,又有很強的可讀性,在圖書版本學(xué)和藏書文化史上有其特殊價值。因而在藏書史上形成了“黃(丕烈)跋”“顧(千里)?!薄磅U(廷博)刻”現(xiàn)象。同時代的著名學(xué)者王芑孫在《百宋一廛校書圖》中寫道:“(蕘圃)非惟好之,實能讀之。其于版本之先后,篇章之多寡,訓(xùn)詁之異同,行款之短長,授受源流,翻摹本末,莫不究心研考?!笨娷鯇O編《蕘圃藏書題識》時,在序言中延續(xù)了王氏這一說法,并增加了黃丕烈“字畫之增損,下至行幅之疏密廣狹,裝綴之精粗敝好,莫不心營目識,條分縷析”。黃氏藏書有其題跋者為藏書界所看重,至今被珍若拱璧。甚而“不管是怎樣的破書,只要他一兩行題跋,就會身價百倍(其實百倍也不止)。”(黃裳語)書以人貴,說明了黃跋的重要性。本文選取有代表性的幾則題跋加以介紹,以供賞鑒。
黃氏藏書有南宋中期刻本《會昌一品制集二十卷》殘本二冊,存十卷(一至十)。此書為唐代武宗朝名相李德裕文集,由宋代鄭亞編訂,多為制誥之作。顧廣圻為黃氏藏書樓作《百宋一廛賦》,其中有“敬輿中書,文饒一品”,“敬輿中書”指陸贄集,“文饒”即李德裕,“一品”說的就是《會昌一品制集》。黃丕烈對此句作注云:“殘本《會昌一品集》,每半頁十三行,每行廿二字,所存一至十凡十卷。此二種(另一種指陸贄集),子悉嘗用以手勘他本,語云:‘不敢因缺損已甚而忽之,豈特佞宋,亦以重二公也?!駷橘x所取?!笨梢婞S丕烈重視此書,還有看重李德裕道德、人品、事功的因素??赡芤驗槭菤埍?,黃氏編著《百宋一廛書錄》時雖已收藏此書,但未予著錄。后來潘祖蔭、繆荃孫等編黃氏藏書題跋時,也都沒有收錄《會昌一品制集》,后出各種黃跋輯佚也未涉及。直到此書2000年入藏上海圖書館,得到冀淑英等人關(guān)注,才得以重新披露。黃氏題跋有兩則,其一是嘉慶四年(1799)在第二冊卷六首扉葉上跋語:“此殘宋刻《會昌一品制集》十卷。卷中有舊抄配入,為甫里嚴(yán)豹人家物,而余購之,重付裝池者也。先是,余得抄本《會昌一品制集》二十卷,為沈與文所藏,已明中葉本矣。又得舊抄《李文饒集》,則不止《會昌一品制集》與明刻合,而亦無甚佳處。惟此宋刻較二本為勝,雖殘本,實至寶也。卷中抄葉標(biāo)題曰‘李文饒集’而列‘會昌一品制集’于下,似非宋刻原本。然藏者為李廷相,據(jù)白堤錢聽默云,已為明時收藏家,其舊補可知。至宋刻卷第下皆剜補一行,未知所剜補者何字。由來既久,亦承之而已。裝成越曰至十一月八日,書數(shù)語于后,以見唐集宋刻,雖殘不可輕棄爾。嘉慶歲在己未冬,蕘圃黃丕烈識?!奔螒c二十三年(1818),在首次題跋19年后,黃氏又取出此書以校明刻本,在首冊扉葉朱筆題跋:“余嘗謂宋刻之書雖片紙只字,亦是至寶,此實有見而云然,非癖論也。百宋一廛中全者固不少,缺者亦甚多,其中拈出一二字,皆足動人心魄。即如此《會昌一品制集》,僅存十卷,卷中亦有舊時鈔補之葉,向時未經(jīng)取校。新秋暑退涼生,無可消遣,輟兩曰閑,手校于明刻本上。十卷中,佳處不可枚舉。鄭亞序文有句云‘取封禪之書于犬子’,此用長卿小名也,明刻訛‘犬’為‘太’,明人之不學(xué)無術(shù),可慨也夫!戊寅七月既望,復(fù)翁識?!秉S丕烈以“佞宋”著稱,其看重宋本,主要還是因為重視宋本的文獻價值。正如他在為宋本《韓非子》作跋時所稱“書必以真本為上”,宋本在他眼里,多為“真本”,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
此書鈐有雙檜堂書畫私印、李廷相印、二酉齋等印,迭經(jīng)名家收藏。黃氏去世前圖書逐漸散盡,此書后由翁心存收藏,其子翁同穌在書皮上題有“士禮居舊藏”“文端公遺書”等。翁氏幾代遞藏后,由僑居美國的翁萬戈于2000年捐贈給了上海圖書館。
元至正刻本《古樂府十卷》黃丕烈題跋,亦未見于《蕘圃藏書題跋》及后出輯佚作品?!豆艠犯酚稍罂嗣鬏嫞饕丈瞎胖翝h魏六朝、隋代的樂府詩?!豆艠犯吠沓鲇诠坏摹稑犯娂罚瑢鶗兴梃b,但又有自己的特點。四庫提要認(rèn)為《樂府詩集》“務(wù)窮其流,故所收頗濫”,而《古樂府》“務(wù)溯其源,故所重在于古題古詞,而變體擬作,則去取頗慎,其用意亦迥不同也”。此書元至正刻本有方震孺、黃丕烈、季錫疇、喬松年等人跋,黃跋在卷首,并鈐有“蕘圃”“丕烈”印。今藏國家圖書館。
對于左氏《古樂府》的價值,季錫疇跋語說:“‘樂府’名始于漢惠帝,時夏侯寬為樂府令,武帝以李延年為協(xié)律都尉,詔司馬相如等賦詩合樂,自漢迄唐,其體未變。唐吳競有《樂府古題要解》,不錄其詞;宋郭茂倩有《樂府詩集》,考核為詳。左氏此書與郭氏互有出入。郭下及于唐,此專取陳隋以上,一脈其流,一溯其源也。后之楊鐵崖、李西涯漫以己意著為‘新樂府’‘詠史樂府’,變壞古體,幸此種尚存,猶可考見也。”方震孺則認(rèn)為“此元刻之罕有之善本也”。黃丕烈對此書的價值也非??粗兀险Z云:“辛未季冬月七日,積雪盈庭,閉門謝客,有書友持此元刻左克明《樂府》來,索番餅四枚,余留之。取足本《讀書敏求記》所載《焦仲卿妻》詩證之,語句都合。向得諸所聞,今得諸所見,可云快甚。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驅(qū)逐’二句,此本無之,雖在鈔補葉內(nèi),然行款不差,所據(jù)必元刻。且‘寡婦赴彷徨’,依然‘赴’字未改‘“起’,其為元刻無疑。至于裝潢款式猶是述古舊藏,古色古香,溢于楮墨,令人珍愛奚似,歲晚獲此,賞心樂事之一。越曰十有四日。復(fù)翁識?!秉S丕烈在題跋中好提及書價,尤其是善本書,通常有書沽售價、還價的紀(jì)錄,也因此為人譏誚。其記載售買、得書等情形,畫面感極強,讓人感覺如在目前,體現(xiàn)了黃氏收書之不易、得書之欣喜,提筆時仍能記憶猶新。但此條題跋很有代表性,其主要價值還在于??蔽淖帧⒖加啺姹?,通過書目、文字、行款等各種例證,來證實版本確屬元刻無疑。應(yīng)該說,藏書家藏書樂趣,很大程度上來源于通過考訂,驗證“真本”。
另一則未見于《蕘圃藏書題跋》及后出黃跋輯佚文獻的,是南宋寶祐五年(1257)趙德淵刻元明遞修本《通鑒紀(jì)事本末四十二卷》,不過其跋語非黃丕烈親筆,為佚名所過錄。此書也是殘本,存三十五卷,缺七卷。每卷一冊,合三十五冊,今藏浙江圖書館。《通鑒紀(jì)事木末》為南宋袁樞編撰,雖系錄司馬光《資治通鑒》,但分類編排,每一事詳記本末,便于讀者詳悉事件之由來、發(fā)展及其結(jié)果。此書開“紀(jì)事本末體”先河,因此自咸書后頗受重視,歷代刊刻也較多。其宋刻有“小字本”“大字本”兩種,趙刻本為大字本。小字本為南宋淳熙二年(1175)嚴(yán)陵郡庠刻本,趙德淵認(rèn)為其“字小且訛”,所以精加校讎,瞿中溶認(rèn)為此刻“在今日已同麟角鳳觜”,極為珍貴。其版片歷久未壞,明初尚在南監(jiān),后不知所向。黃氏得此書亦極為驚喜,在卷前襯頁上題跋云:“《通鑒紀(jì)事本末》,今俗刻本誤謬脫落往往有至數(shù)十字者,以此南宋槧大冊本校之,觸目皆是,不勝枚舉,可見斯書之善。兼以書法古雅,刻畫精工,極盡宋人刊書能事。而宋諱缺筆之字——弗爽,悉屬可據(jù),充好古讀書君子之秘籍無愧焉。所惜者,印本已后,時有漫漶,而亡佚八卷,不成完璧。雖然,夏玉、商金、秦刻、漢碑,莫非至寶,何嘗無殘泐,自當(dāng)一例等諸。生沐廣文,愛而有之,實具眼者,否則奚好此耶?余既為兩家騎驛,了此一重翰墨緣,曷可不記?西山芻蕘翁丕烈?!彪m為佚名過錄,非黃氏親筆,亦可見其收得此書的得意之情,從書法、刻工、避諱等論其確為宋本無疑。不過,或許編《百宋一廛書錄》時黃氏尚未得到此書,也或許因此書為殘本,《書錄》亦未收錄此書,其后輯編黃氏題跋的各類文獻也未見著錄。
清代文人對于陶詩有特殊情結(jié),黃丕烈“于宋元經(jīng)學(xué)不甚喜購”,傾心于史部、集部重要典籍,曾以收得北宋南宋兩部陶詩,改書齋名“陶陶居”,改號“陶陶軒主”。其所藏兩陶詩之一宋刻本《陶靖節(jié)先生詩四卷補注一卷》,為宋代湯漢作注,二冊。內(nèi)有周春、顧自修、黃丕烈跋,書名為黃丕烈得書后延請孫延所題簽,專記為“陶陶室藏靖節(jié)集第二本”,現(xiàn)藏國家圖書館。黃氏得此書較晚,在嘉慶十四年(1809),在書未有跋語,云:“湯伯紀(jì)注陶詩宋刻真本,在海寧周松靄家,相傳與宋刻禮書并儲一室,顏之曰‘禮陶齋’。其書之得,近于巧取豪奪,故秘不示人,并云欲以殉葬。余素聞其說于吳興賈人,久懸懸于心中矣。去歲夏秋之交,喧傳書賈某得此書,欲求售于吳門,久而未至。后嘉禾友人札致余,有此書,許四十金,未果,已為硤石人家得去。聞此言,甚怏怏,然已無可如何矣,遂恝置之。今夏,有吳子修候余,余往答之,出所藏書示余,湯注陶詩在焉。開卷展視,其為宋本無疑,詢所由來,乃知硤石人即伊相識,可商交易者。遂倩人假歸,議久始諧百金之直,銀居太半,文玩副主。此余佞宋之心固結(jié)而不可解者,后人視之,毋乃訕笑平?嘉慶己巳中秋月,復(fù)翁記?!贝税显斢浀脮?,甚而八卦周氏得書“近于巧取豪奪”,言辭背后是對陶集的情有獨鐘。其得書后改書齋名“陶陶居”,也表達了對宋刻陶集的特殊偏好。在書末天頭處,黃氏另有跋語:“余得此書后,適原得此書之賈人吳東白來舍,知余得此書,因別以一舊刻小板之陶集贈余,易余家刻書而去。言中談及周公先去禮書,改顏其室曰“寶陶齋”;今又售去,改顏其室曰“夢陶齋”。余聞此言,益嘆周公之好書,倦倦于心而不能去矣。并聞諸他估:吳賈往購此書,懷數(shù)十番而去。周初不知,但與論直,周索卅二番,云身邊立有,決不悔言。吳即如數(shù)與之,竟不能反。去書之曰,泣下數(shù)行。余雖未面詢諸吳,然聞屢易顏室之名,亦可想見其情矣。黃丕烈跋?!庇謱η鞍线M行了重要補充,言及周春“去書之曰,泣下數(shù)行”,表達了基于理解之同情,文辭感同身受,讓人不免對藏書家聚書散書心生感嘆。這應(yīng)該算黃跋中最具感性力量的文字了。
黃丕烈早年收得一部北宋景祐刻遞修本《漢書一百卷》,鈐有“百宋一廛”“丕烈”等印,一直視為百宋一廛中史部最重要的藏書,也是“鎮(zhèn)庫之物”,但晚年不得已而售出。嘉慶二十年(1815)售書前,他曾在書末題跋:“此北宋精刊景祐本《漢書》,為余百宋一廛中史部之冠,藏篋中三十來年矣,非至好不輕示人??ぶ泻颀S都轉(zhuǎn)偶過小齋,曾一出示,繼于朋好中時一及之。奈余惜書癖深,未忍輕棄,并不敢以議價,致蔑視寶物。因思都轉(zhuǎn)崇儒重道,昔年出資數(shù)萬敬修文廟,其誠摯為何如!知天必昌大其后以振家聲,故近日收藏古籍嗜好之篤,訪求之勤,一至于此,則余又何敢自秘所藏,獨寶其寶耶?君家當(dāng)必有能讀是書者,敢以鎮(zhèn)庫之物輟贈為預(yù)兆云。乙亥季冬,士禮居主人識?!秉S氏晚年家境變化,藏書自嘉慶末年開始逐漸散出,到道光初他尚在世時已經(jīng)基本散盡。對于圖書之散去,黃丕烈真實心境如何,我們難以窺知,不過從此跋來看,還是顯得比較達觀。此則題跋在他去世前十年題寫,“鎮(zhèn)庫之物”的出讓可以說是一種預(yù)兆,其跋語雖然無奈,但也對藏書有個好去處表達了欣慰,“君家當(dāng)必有能讀是書者”,則黃氏藏書、題跋仍能藏于天壤間,為后世所稱道、研究、鑒藏,這也是他對藏書宿命的認(rèn)知。
黃丕烈作為有史以來最重要的藏書家之一,曾因佞宋被目為“賞鑒家”。其同時代學(xué)者洪亮吉將藏書家分為“考訂”“校讎”“收藏”“賞鑒”“掠販”五等,列賞鑒家為四等,僅強于掠販之豪強、書沽。他在《北海詩話》中明確說,“第求精本,獨嗜宋刻,作者之旨意從未盡窺,而刻書之年月最為深悉,是謂賞鑒家,如吳門黃主事丕烈、烏鎮(zhèn)鮑處士廷博是也?!北梢闹?,溢于言表。但這實際上是因為黃氏“佞宋”名聲太晌,未能深入體察其藏書宗旨,及黃跋在考訂、校讎、鑒定、存史等方面的特殊價值,尤其是黃氏長于??闭?,非一般藏書家所可比擬,洪亮吉對黃丕烈之評價純屬誤解。黃裳曾指出,“黃蕘圃也喜歡在題跋里記瑣事,買書經(jīng)過、書肆、書估、書價、藏家……包括日常生活,都隨手記在跋文里。有些學(xué)者很不以這樣的作風(fēng)為然,加以譏笑,但我卻喜歡讀這樣的題跋。”事實上,黃氏以藏書家聞名,在藏書史上擁有其他藏書家無可比擬的歷史地位,主要是因為其題跋在學(xué)術(shù)方面的重要成就,與乾嘉學(xué)術(shù)
脈相承,是文化史上一座重要的豐碑,具有經(jīng)久不衰的魅力。放在重視傳統(tǒng)、敬畏典籍的今天,意義尤為重大。
此外,對于黃氏題跋,初時過從甚密、后來反目成仇的顧千里在嘉慶十年《百宋一廛賦》即將印行時,曾在初印樣上寫有“蕘圃手寫有別趣,但此君不曉楷法,美哉尤有憾”一句。顧千里性情頗為偏激,這句話是否出于本心,我們難得究竟。不過通過現(xiàn)存黃氏題跋,我們可以很好地欣賞其書法。他一般用小楷,風(fēng)格一貫,字劃謹(jǐn)嚴(yán),顯示了對書的敬重和珍視。且既有朱筆,又有墨筆,與宋槧元刊相得益彰,可謂賞心悅目。
(責(zé)任編輯:田紅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