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英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進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成為現代社會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必然要求。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德、智、體、美綜合發(fā)展,音樂是初中階段學生素質教育的主要學科,教師應積極打破傳統(tǒng)應試教育中對音樂課程的忽視,轉變教學理念,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音樂教學環(huán)境。本文從初中音樂教學現狀出發(fā),結合其中存在的問題探究了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音樂教學的對應策略。
【關鍵詞】素質教育;初中音樂;教學現狀
音樂是初中階段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學科,在音樂熏陶中,學生不僅能夠獲得良好的藝術體驗,而且能夠在思想道德、情感價值塑造方面獲得積極的引導。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滲透,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初中音樂教學改革也提上了日程,但是由于應試教育的壓力,部分教師和學生對音樂課程依然保持著可有可無的態(tài)度,教師教學過程隨意,學生聽課過程敷衍,導致音樂教學難以真正發(fā)揮素質教育的作用。鑒于此,學校和教師應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深入分析當前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探究相應的解決策略。
一、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素質教育的指導下,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初中音樂教學也積極調整傳統(tǒng)教學模式,豐富音樂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音樂教學方法,為音樂課堂注入了活力。但是教學改革并非一蹴而就,在某些方面,傳統(tǒng)教學理念根深蒂固,從而導致初中音樂教學依然存在很多問題。具體來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教學理念落后,許多教師對音樂課程存在偏見,認為其在應試教育中對學生的升學沒有實際意義,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敷衍塞責,缺乏對音樂教學的足夠重視;教學內容有限,將音樂教材作為課程資源的主要甚至唯一來源,缺乏豐富的教學拓展,導致音樂教學與現代音樂發(fā)展脫節(jié);教學方法單一陳舊,教師更多的還是依賴于灌輸與說教,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師生關系僵化,在課堂互動中,師生之間存在明顯的身份隔閡,學生被動接受教師的安排,無法與教師展開平等、活躍的互動;情感滲透不足,素質教育雖然對學生的情感價值培養(yǎng)提出了要求,但是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更多的是機械地講解音樂作品的情感基調,缺乏對學生情感體驗的引導,影響了學生對音樂藝術的情感理解;音樂鑒賞課程安排不足,鑒賞類型單一,鑒賞過程簡單,難以真正挖掘音樂內涵。鑒于此,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積極構建相應的教學對策,以保證音樂教學的質量。
二、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音樂教學的對應策略
1.堅持學生主體,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
教學改革的推進需要科學的理念指導。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音樂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從思想認識上打破傳統(tǒng)教學局限,為教學創(chuàng)新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在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平衡各學科之間的關系,從學生的綜合素質出發(fā),分析音樂學科對學生智力開發(fā)、情感培養(yǎng)、審美教育的作用,進而確定音樂教學的地位,扭轉長期以來忽視音樂課程的局面;另一方面要從學生主體入手,堅持“生本”理念,并結合初中生的音樂興趣、音樂需求設計教學策略,從而體現服務學生的教學特點,真正達到素質教育的目標。
2.豐富教學內容,拓寬教學資源
教學內容是教學設計的載體,是素質教育目標實現的依托。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應打破單純依賴教材的局限,拓寬音樂教學視角,為學生引入多種音樂資源。例如,在《桑塔·露琪亞》《伏爾加船夫曲》等歐洲風情音樂作品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進一步拓展音樂資源,在音樂欣賞課程中為學生播放《玫瑰人生》《斯卡布羅集市》等經典音樂,以豐富學生的音樂積累;再如,在《雪絨花》《冰山上的雪蓮》《我心永恒》等影視音樂欣賞中,教師可以引入《滄海一聲笑》《此情可待》等歌曲,讓學生通過流行音樂探索音樂藝術。
3.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優(yōu)化課堂構建
教學方法是課堂構建的途徑,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單純依靠課堂教唱很容易讓學生陷入沉悶、單調的課堂氛圍中,從而影響學生參與音樂學習的積極性。鑒于此,教師應根據學生音樂教學的多元化需求,創(chuàng)新設計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生動、有趣的課堂環(huán)境。例如,在《青春舞曲》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引入聲勢教學,利用拍手、跺腳、拍肩等動作表示音樂節(jié)奏,讓肢體動作與音樂節(jié)拍相融合,從而強化學生的音樂感知,激發(fā)學生的音樂興趣;再如在《夜曲》《二泉映月》等樂章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引入經典的樂器演奏,讓學生在影音環(huán)境中提高音樂感知能力。
4.優(yōu)化師生關系,促進課堂互動
師生關系是課堂改革的重要內容,在課堂教學中,良好融洽的師生關系能夠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相反,師生關系緊張、僵化,則會增加學生的心理壓力,弱化學生課堂參與的欲望?;诖?,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應打破師生的身份局限,與學生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情感聯系,在音樂作品的引導下構建新型師生關系。例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互助學習,并主動參與到學生的小組討論中,與學生一起探究音樂內涵,體驗音樂樂趣,從而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5.注重情感滲透,挖掘音樂內涵
音樂是情感表達的重要藝術形式,音樂的節(jié)奏與旋律能夠引起人的情感共鳴。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利用音樂作品的情感內涵,為學生滲透情感教育,讓學生在或歡快,或憂郁,或激昂的音樂中體會不同的情感價值。例如,在《渴望春天》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利用音樂教唱引導學生品味歌詞、曲調,并從中體會作者雖然身處困境,但依然保持積極向上的情感和依然渴望春天的情懷。再如,在《讓世界充滿愛》的教學設計中,教師需引導學生體會人與人之間相互幫助的溫暖,體會人間大愛的溫情等,從而讓學生在音樂情感的熏陶中樹立積極健康的價值理念。
6.引導音樂鑒賞,加強審美教育
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在審美上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素質教育對初中生的審美素養(yǎng)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師應結合音樂學科特點,為學生構建良好的音樂鑒賞氛圍,讓學生在音樂中體會藝術魅力。例如,在以“梨園金曲”為主題的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引入我國傳統(tǒng)劇目片段以供學生欣賞,讓學生從詞曲唱腔、服飾動作中體會傳統(tǒng)戲曲的魅力,從而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
三、結語
綜上所述,目前由于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局限,初中音樂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素質教育方面仍存在諸多問題。作為音樂教師,我們應敢于打破傳統(tǒng)教學的束縛,從課程改革的角度出發(fā),探究音樂教學對策,為初中生的綜合素質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音樂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林森.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音樂教學的應對策略[J].北方音樂,2018,38(10):209.
周國曉.探析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音樂教學的應對策略[J].學周刊,2018(15):161-162.
魯樹海.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音樂教學的對應之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7(3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