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心理活動描寫,也稱為心理描寫,就是對人物內(nèi)心的思想活動、情感活動進行描寫。心理描寫能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展示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恰當?shù)娜宋镄睦砘顒用鑼懩芙沂救宋锏男愿裉卣鳎从橙宋锏乃枷胱兓?,推動情?jié)的發(fā)展,深化文章的主題等。
心理描寫比肖像描寫、語言描寫等方法更能直接展現(xiàn)人物的七情六欲,揭示人物靈魂深處的奧秘,把單靠外部形象難以表現(xiàn)的內(nèi)心感受揭示出來,使包括文學作品在內(nèi)的人物形象立體化、深刻化,從而顯得更為完整和真實。
人的心理活動的復雜多樣,決定了心理描寫具有多種多樣的表現(xiàn)形式。而這些表現(xiàn)形式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一、直接描寫法
直接描寫法是心理活動描寫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方法,常用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并輔之以“想”“認為”“感到”“希望”“覺得”“意識到”等帶有標志性的詞語作為心理活動描寫的標志,當然也可以不必使用這些詞語,直接通過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來表現(xiàn)人物的心理活動,有的還可以使用逗號或冒號來作為提示。
二、間接描寫法
人物的一舉一動,都是人物內(nèi)心世界的外在體現(xiàn),刻畫得好,往往能從側(cè)面表現(xiàn)人物的心理活動。比如對人物表情進行形象的描寫,同樣可以對揭示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還可以通過動作、神態(tài)、表情等其他描寫方式來刻畫心理。
三、夢幻描寫法
即作者借助對夢境、幻覺的描寫來展示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表現(xiàn)當時的思想。因為夢境、幻覺與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密切相關,能折射出人物的心愿和思想感情。
如魏巍在《我的老師》一文中,寫到自己“夢中尋師”一事,巧妙地借助夢幻的形式刻畫了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無可替代的地位。這里寫的夢幻,實際上是作者的想象,是通過作者的幻覺來充分表達自己對老師的一片深情。
四、景物襯托法
即用對景物的描寫來反映人物心理。人物的心情不同,對周圍景物的感受也不同。所以景物描寫,也能反映人物的內(nèi)心。比如,孤獨時會感到寂寞,使原本動聽的蟋蟀叫聲變得聒噪,使姹紫嫣紅、賞心悅目的景物變得平淡無奇。這就是典型的境由心生。
當然,實施心理活動描寫的方法還很多,比如:抒情獨白式,這是用抒情的筆法展示人物的內(nèi)心矛盾和思想斗爭;心理分析式,即通過剖析人物的心理來展現(xiàn)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讓讀者對人物的所思所想更加明了,這種心理描寫的方法在一些小說中尤為常見。
我們在使用心理活動描寫時,一定要注意以下事項:
第一,要抓住人物的本質(zhì)特征,使心理描寫符合人物性格發(fā)展的邏輯,也就是說人物的心理活動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二,要做到恰如其分、實事求是,一定要符合文章表達和表現(xiàn)中心的需要,不可主觀臆造、無限擴大。冗長煩瑣的心理描寫往往令人生厭。
第三,心理描寫需要和肖像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等多種寫作手段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這樣才能產(chǎn)生良好的效果。
【佳作示例一】
我不再猶豫
(226600)江蘇省海安市紫石中學紫石花文學社丁建峰
物理又小測驗了。
不過,這一次批改的方式,老師卻頗有些新意,他想“撒手”讓同學們來改。老師稱之為“小組合作”,也就是說組與組之間互相交換著改,這樣也就避免了自己改自己的情況發(fā)生。
試卷發(fā)下來了,我拿到的一份測驗卷是我最要好的朋友的。我拿過試卷,便仔細地改了起來。他答得不錯,但說實在的,總是有那么幾個字寫得不對,改變了整個句子原來的意思,按要求,只能算錯。最后一算分,我嚇了一跳,“不及格,不可能吧!物理一向很好的他,不會不及格吧?!”我筆提在手上,心也提在手上,這可咋辦?我是不是該給他點兒面子?這樣未免太難堪了,可是……
“請大家快點兒改!”一聲令下,我來不及做過多的考慮,還是如實地將我算好的分數(shù)填在了試卷上,帶著一份忐忑,交了上去。
…………
不久,課代表將測驗卷發(fā)了下來。我的一顆懸著的心并沒有放下來,反而隨著試卷的發(fā)放更加忐忑。不出我所料,他找到我,略帶慍色對我說:“這道題你有沒有改錯?”“在哪兒呢?”我應道?!熬瓦@條,你看看,光反射時,入射光線、反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這哪兒錯了?”“實在是抱歉,本來是很簡單的一道題,可是就因為你順序錯了,所以我沒給你滿分。你沒聽物理老師講反射光線、反射角一定要寫在入射光線和入射角、法線的前面嗎?”我心平氣和地解釋道?!斑@,這我沒聽說。既然這樣,那……你能不能通融一下,不就差兩個字,將‘入’和‘反’調(diào)換一下不就行了?”“你的這種愿望我可以理解,可一旦被老師發(fā)現(xiàn),咱倆都會留下一個不誠實的印象,你說有這個必要嗎?”我反問道。“只要你不說,不就沒事了,這題10分呢,我要是加上去就及格了。你知道物理老師平時對我的期望值很高,要是我不及格,那我的臉往哪里擱?”
此時我真的有些猶豫了,我實在不希望我最要好的朋友讓老師失望。但是我改了,難道就是在幫他嗎?我到底該怎么辦呢?改還是不改?我左思右想,拿不定主意?!鞍パ窖剑蓡徇@么婆婆媽媽的,你就看在同學的分兒上幫我一次吧!”望著好朋友焦急的目光,我再一次猶豫了起來……
“不行,我不能改!”想到這兒,我不再猶豫,堅定地說:“對不起,這一次,我不能幫你。以這樣的方式幫你,只會害了你……”“不改就算了!”看得出來,他很生氣,一甩筆,走了。
…………
也許,因為這一次事情,我可能會暫時失去一個朋友,但是我想我會更加珍視我們之間曾經(jīng)有過的這段情誼的。
(指導教師:崔益林)
點評
我們知道,使用第一人稱“我”的作用就是可以充分地表現(xiàn)作者內(nèi)心的感受,尤其讓我們稱道的是作者巧妙地運用心理活動描寫的方法,將自己對待同學、對待朋友的態(tài)度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出來。透過文章的字里行間,我們也能夠感覺到作者寫的是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其實更多的是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這樣的立意,可喜可賀。(崔益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