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波
針對孩子的不良行為,鼓勵強化與之相反的行為,就會使不良行為弱化和改變。
事例分享
在一次大型義務(wù)咨詢活動中,我接待了一個六歲小男孩的父母。這位母親坐在我桌子對面的椅子上,孩子坐在母親的腿上,父親站在身后。
這位母親說孩子就是坐不住,找了幾家醫(yī)院,說是多動癥。我觀察這個孩子還真是“多動”,沒一刻閑著,東瞧瞧西望望,孩子似乎不知父母帶他來這里做什么,異常興奮。一不留神,孩子從媽媽的腿上遛了下來,從桌子底下鉆到我旁邊來了,媽媽急得不得了,繞了個圈把孩子抓了回去,按在了腿上,順手給了孩子幾巴掌。孩子這時老實了,眼睛看著我戴的手表。
我說:“小家伙,喜歡叔叔這塊表嗎?”沒等孩子說話,這位母親又滔滔不絕地說開了,說這孩子就喜歡表、鐘什么的,有一天獨自躲在屋里,半天不出來,她很納悶,進屋一看,發(fā)現(xiàn)孩子把他爺爺?shù)囊粋€老鬧鐘給拆了。
聽到這里,我想,這可能是醫(yī)生的誤診,一個孩子能坐下來,用那么長的時間拆鬧鐘,應(yīng)該不是多動癥。我告訴家長,孩子是不是多動癥不重要,重要的是家長今后在孩子面前不要再使用這個詞。
隨后,我把“行為契約法”傳授給了這位家長。我讓家長先和孩子訂一個契約,只要孩子能坐住一分鐘,就給孩子發(fā)一面“小紅旗”,并告知他,一面“小紅旗”相當于5元錢。等到坐住一分鐘沒問題了,再和孩子商量,坐住兩分鐘就給3面“小紅旗”,依次下去,直到孩子能坐住正常學習。
過了一段時間,孩子的母親給我打來電話,說這招還真靈,孩子現(xiàn)在坐的時間越來越長了,每天都坐下來數(shù)他得到的“小紅旗”,還用“小紅旗”兌來的錢買了“四驅(qū)車”,孩子高興著呢。
心理效能
行為契約法是指,為校正某些不良行為,雙方達成一個協(xié)議,彼此遵守,相互制約。這種方法多用于治療兒童不良行為以及成人的某些靠自己的力量難以克服的行為。
行為契約法屬于行為矯治,是一種陽性強化法。人都是趨利避害的,這也是人的行為的根本準則。所以,針對孩子的不良行為,鼓勵強化與之相反的行為,就會使不良行為弱化和改變。這里的鼓勵強化一般要使用“強化物”。這種“強化物”必須是孩子喜歡的,越喜歡效果會越好。同時還要注意逐步加大“強化物”的刺激強度。在陽性強化中,使用“行為契約”又給強化增添了趣味和約束,無疑增強了強化刺激。
事例中,父母和孩子訂立了行為契約,抓住了孩子想買一輛“四驅(qū)車”玩具的心理,為孩子喜歡的“小紅旗”賦值,并適時加大強化力度,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為您點津
孩子的不良行為也是為了自己某種心理需求的滿足,以至于不由自主。當我們要對抗這些不良行為時,就要了解孩子更多心理需求,給予對抗性的、更強大的滿足,并把這種滿足和對抗性的行為緊密連接,從而弱化和改變不良行為。行為契約法對改變不良行為可謂剛?cè)岵和瑫r實現(xiàn)契約的規(guī)束以及心理需求的滿足。
(責編 ?劉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