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小磊
摘 要:筆者把多年從事美術教學中一些實用的經(jīng)驗和有針對性的思考說出來與大家一起交流和探討,認為“只要孩子們開心地創(chuàng)作了”就達到了美術教學的目的。
關鍵詞:美術教學;經(jīng)驗;目的;內容;過程
幼兒美術教學活動是幼兒園藝術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之一,它包括美術欣賞活動和美術創(chuàng)作活動。
通過本文,我要和大家交流的主要是側重于美術創(chuàng)作活動。把我多年來積累、總結、發(fā)現(xiàn)的一些實用的經(jīng)驗和有針對性的思考分享出來與大家一起交流和探討,希望能給大家的美術教學工作一點啟發(fā)和幫助,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說說我們美術教學的目的
一個簡單的問題:幼兒美術教學的目的是什么呢?可偏偏會難住很多老師。個人認為幼兒美術教學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教會幼兒畫好畫,而在于激發(fā)孩子們利用繪畫,還有手工制作等各種美術手段進行情感的表達,把幼兒自身的表現(xiàn)愿望與輕松愉快的造型活動結合起來,這樣就達到了我們的目的,而決不應該單純地教技能。所以,“只要孩子們開心地創(chuàng)作了”,就達到了美術教學的目的。
二、談談美術教學的內容和形式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幼兒教育不能只是重復,而需要創(chuàng)新,美術教學也一樣,無論從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要創(chuàng)新,要有老師的新探索在里面,要做到內容富有童趣,形式豐富多彩。我們都知道一堂成功的美術活動課,選材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富有情趣、有創(chuàng)意的內容必然容易設計出精彩的教學過程,也更能吸引幼兒。比如說,同是內容“秋天”,完全可以靈活變動,可以表現(xiàn)秋天的小動物,也可以表現(xiàn)秋天的果園;形式上,可以撿落葉選造型,用小手拓印落葉,也可以制作撕紙貼畫《秋天的樹》,桔皮造型《秋天的菊花》,毛線貼畫《秋天的風》,制作秋天的標本,等等,這些形式遠比用彩筆畫更讓孩子們感興趣,更能激發(fā)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能力。
三、重點說說美術教學活動的過程
探討美術教學活動的過程,也就是探討怎樣上好一堂美術活動課的問題。美術活動課大體分為四個部分,即引導、感知(學習)、創(chuàng)作和分享。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認為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活動時間要協(xié)調
我在這兒要說一下時間分配問題。上次聽了有些老師組織的美術活動課,覺得時間安排不夠合理。時間的安排是一定要注意的:引導部分1~2分鐘,感知(學習)部分8~10分鐘,創(chuàng)作部分15~20分鐘,分享和評價2~5分鐘。這個時間是對于大班的孩子,中小班相對再進行適當調整,這樣分配時間是基于幼兒從創(chuàng)作初期到完全投入創(chuàng)作需要一點時間,必須保證幼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創(chuàng)作,充分自由地體驗創(chuàng)作的全過程。所以在引導和學習的部分,節(jié)奏要緊湊,環(huán)環(huán)相扣,手段和策略都要緊緊圍繞目標,圍繞重點和難點。當然這是個參考時間安排,在實際活動中,很多環(huán)節(jié)會相互滲透,沒有明顯的分界,但務必突出創(chuàng)作部分的主體地位。
(二)活動過程富有激情
要讓幼兒在活動中獲得各種感官體驗,然后激發(fā)情感的體驗,充分的情感體驗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也是考驗我們老師設計課的能力,設計的課是否匠心獨具。上次聽了一堂小班美術活動課:《吹泡泡》,開展得是有聲有色,童趣盎然:老師先和小朋友一起玩“吹泡泡”的游戲,他們自由自在盡情地吹泡泡,在過程中老師引導幼兒觀察自己吹出的泡泡,孩子們不自禁地拿起畫筆淋漓盡致地畫起來,不一會兒,一幅幅《泡泡圖》出來了,漂亮極了……那堂課是非常成功的,它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各種感官,注重了幼兒的情感體驗,激發(fā)了幼兒的創(chuàng)作欲望,哪怕是所謂“不成功”的涂鴉式的作品,也傾注了孩子的熱情,孩子們在充滿激情的游戲中完成了整個過程。
(三)引導創(chuàng)作要有策略
幼兒創(chuàng)作時間是最長的,也是整個活動的“重頭戲”,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并不是閑來無事的,老師有策略地引導將影響孩子們的創(chuàng)作結果。我總結了以下幾點指導策略:
1.以身示范
用富有童趣的語言讓孩子們產(chǎn)生輕松、愉悅的游戲心理,陪孩子們一起作畫。如,有的孩子性急,沒有按照要求就動手創(chuàng)作了,對這樣的孩子,指導不能只靠語言,要用行動和語言同時告訴他怎么做,對于他先前的作畫行為也不要“斥責”,讓他了解繪畫是可以自由表現(xiàn)的,是很有樂趣的;而對于不肯多動手的孩子,那是缺乏耐心的孩子,要以鼓勵為主,適當?shù)嘏闼黄饎?chuàng)作,實在不愿意堅持,不要強迫,不要扼殺了他對美術創(chuàng)作僅有的一點興趣。
2.鼓勵為主,幫助為輔
自信心是一切成功的開始,用欣賞鼓勵的語言增強孩子對美術活動的自信心,這也是美術活動的目的之一,再輔以適當幫助,孩子的美術活動就能自然地進行下去。對于某些不敢嘗試新事物,缺乏自信心的孩子,開始老師就帶領他嘗試,哪怕是一點點微小的進步,也要給予肯定鼓勵,幫助他建立自信心。
3.適當?shù)闹笇дZ及關注
指導性的語言運用也很關鍵,適時、精練、恰當?shù)闹笇дZ在作畫過程中能起到很好的點撥和提高作用,特別是在運用鼓勵的指導語時,要注意選擇恰當?shù)姆绞?、方法和時機,把握分寸與火候,若把握不好則會適得其反。例如,有的老師在整個活動過程中不斷重復某一句話,孩子們的耳朵都聽麻木了,也就沒有什么效果了。總之,在孩子們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我們要做到用恰當?shù)姆绞椒椒ㄈヒ龑?、指導、鼓勵他們,我們都知道,“泥鰍要捧,孩子要哄”,對待創(chuàng)作中的孩子,我們一定要連“捧”帶“哄”,才會“捧”出“好作品”,“哄”出愛美術的孩子。
4.重視“分享”與“評價”
談到作品的“分享”與“評價”,什么樣的作品就是好作品呢?在孩子眼里,他們喜歡的作品往往是表達了自己的看法的,這樣的作品就是他們心目中的“好作品”,如果孩子們都畫得“真像啊”“一模一樣”,我們的美術教育就失敗了。因此,我們在引導幼兒分享作品和評價作品時要注意:
(1)用幼兒的眼睛去看作品,不要戴成人的“眼鏡”,要聽聽幼兒是怎么說、怎么想、怎么畫的,只要孩子說的、畫的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就要給予肯定。
(2)充分尊重幼兒的創(chuàng)造。幼兒的別出心裁,是他的創(chuàng)造性的表現(xiàn),不能因為“大海是黑的”“西瓜是方的”就否定他,要及時給予肯定,千萬不能扼殺了他的創(chuàng)造精神。
(3)在互相觀賞的過程中,讓幼兒講一講自己的畫,說說自己的心聲,將語言與畫面相結合,無疑對其他的幼兒也是一種啟發(fā)與促進。欣賞活動是可以延伸的,課間、飯后都是很好的機會。
這些都是我十幾年來開展美術教學活動的一點經(jīng)驗和思考,我認為比較有實用性和針對性,希望對大家有一定的啟發(fā)和幫助。也許有些看法有點片面,希望大家辯證地對待,在實踐中靈活運用??傊佬g活動課的教學多聽多看還不夠,主要在于多實踐、多鉆研、多探索。希望大家繼續(xù)努力,使幼兒園的美術教學再上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