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鵬
[摘要]目的:觀察比較切開復位內固定法與頜間固定法治療頜面骨骨折患者的治療效果與預后情況。方法:從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療的頜面骨骨折患者中隨機抽取4s例進行觀察,以隨機抽簽的方式將48例患者平均分成對照組與實驗組。各24例。前者采用頜間固定法,后者采用切開復位內固定法。將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與治療效果進行對比。結果: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時間小于對照組。張口度大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87。50%高于對照組的62.5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頜面骨骨折患者進行治療時。采用切開復位內固定法的治療效果優(yōu)于頜間固定法,患者的張。度改善情況更好,治療效果更加顯著,可盡快出魔回歸到正常生活。值得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切開復位內固定法;頜間固定法;頜面骨骨折;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78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19)06-0.051-02
頜面骨是人體的重要面部骨骼,由于該骨骼為中空形態(tài),且較為薄弱,因此很容易在外界作用力下發(fā)生骨折,對患者的身體健康與美觀造成極大影響,同時還會導致患者的咬合能力與張口度出現(xiàn)障礙。以往常使用頜間固定法進行治療,但存在穩(wěn)定性差、易發(fā)生術后不良反應的缺點,在科學技術與醫(yī)學技術發(fā)展的推動下,近年來切開復位內固定法成為了臨床上治療頜面骨骨折的主要手段,為分析該手術的治療效果,本研究選取4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對比研究,現(xiàn)進行如下總結報道。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療的頜面骨骨折患者中隨機抽取48例患進行觀察,以隨機抽簽的方式將48例患者平均分成對照組與實驗組,各24例。對照組中,男14例,女10例,年齡x至66歲,平均年齡(38.45±1.86)歲,骨折類型:關閉型9例,開放型15例,骨折原因:因交通事故致傷12例,因毆打致傷6例,因墜落致傷2例,因摔跌致傷4例;實驗組中,男12例,女12例,年齡23至65歲,平均年齡(37.89±2.03)歲,骨折類型:關閉型11例,開放型13例,骨折原因:因交通事故致傷11例,因毆打致傷7例,因墜落致傷3例,因摔跌致傷3例。兩組患者的上述資料對比,結果無明顯差異,P>0.05,本研究存在可比價值。患者均簽字同意。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頜間固定法治療:患者仰臥于治療椅上,根據(jù)骨折的具體位置,視患者的耐受情況,必要時對患者實施局部麻醉,根據(jù)患者骨折的具體位置選擇合適的手術入路,將帶鉤牙弓夾板固定在患者的上頜牙齒與下頜牙齒上,并使用金屬絲進行連接與固定,將橡皮圈掛在掛鉤上進行牽引,使患者的骨折處復位。
實驗組給予切開復位內固定法治療:手術前對患者行CT檢查,充分掌握患者出現(xiàn)骨折的具體位置,患者仰臥于手術臺上,對患者實施全身麻醉后,根據(jù)患者發(fā)生骨折的具體位置選擇合適的手術入路,將骨折部位暴露出來,觀察患者骨折處出現(xiàn)位移的具體情況,并進行復位,將患者切口與骨折處的骨折碎片與血塊等進行清理,然后將微型鈦板放置于患者的骨折處骨面,并使二者盡可能貼合在一起,在對需要進行固定的位置進行明確后,進行鉆孔操作,然后將鈦釘放置進鉆孔內并擰緊。
在手術完成后,給予兩組患者抗感染藥物。
1.3評價標準
評價和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與治療效果:①臨床指標:記錄兩組患者的治療時間與張口度,并進行對比。②治療效果:手術后,患者沒有出現(xiàn)牙齦炎癥狀,顏面左右完全對稱,咬合能力完全正常,頜骨形態(tài)恢復完全正常,判定為優(yōu)秀;手術后,患者沒有出現(xiàn)牙齦炎癥狀,顏面左右基本完全對稱,咬合能力完全正常,頜骨形態(tài)恢復基本正常,判定為良好;不符合上述標準,即手術后患者出現(xiàn)牙齦炎癥狀,顏面出現(xiàn)左右不對稱的情況,咬合能力差,頜骨形態(tài)沒有恢復,判定為差。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0.O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計算與分析,采用卡方檢驗計算治療優(yōu)良率數(shù)據(jù),并采用率(%)來表示;采用t檢驗計算治療時間與開口度數(shù)據(jù),并采用(x±s)來表示。P<0.05表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進行分析:
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時間為(3.42±1.13)周,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時間為(0.98±0.24)周;對照組患者張口度為(32.84±6.47)nlln,實驗組患者的張口度為(40.16±7.33)mm,組間數(shù)據(jù)對比,存在十分顯著的差異(t1=8.3475,t2=6.3750,P<0.05)。
2.2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評價:
結果表明,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7.5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2.5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shù)據(jù)如下表1所示。
3結論
頜面骨具有結構薄弱且中空的特點,導致其在外界作用力下很容易出現(xiàn)骨折,不僅會對患者的身體健康產(chǎn)生影響,同時會導致患者的口腔功能受到限制,還會改變患者的面部形態(tài),影響顏面美觀,進而導致患者的身心健康受到嚴重損害。
頜面骨處的軟組織與硬組織的供血能力較強,其愈合情況也很快,這種情況使得頜骨骨折可在三周左右愈合,因此若沒有對骨折處進行及時的治療與復位,會導致骨折處發(fā)生錯位愈合的情況,不僅會對患者的面部美觀造成影響,同時還會使得頜面骨處的軟組織出現(xiàn)瘢痕收縮的情況,為今后的手術治療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甚至會使手術效果受到影響。臨床上治療頜面骨骨折以手術為主要手段,以往多采用頜間固定法,雖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其穩(wěn)定性有所缺陷,容易導致患者出現(xiàn)錯位,使骨折處畸形愈合,影響患者美觀的同時,也影響治療效果,另外該方法使用的金屬絲還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口臭等不良反應。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醫(yī)學技術也得到了很大的進步,在相關專家與醫(yī)生的研究下,堅固內固定技術產(chǎn)生,并被廣泛的應用開來。在頜面骨骨折手術中應用堅固內固定技術即切開復位內固定法成為了當前的主要手術方法,該手術方法使用微型鈦板與鈦釘對骨折處進行固定,穩(wěn)定性更好,更有利于患者術后骨折處的恢復,不易出現(xiàn)錯位的情況。根據(jù)本研究的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時間小于對照組,張口度與治療總有效率大于對照組,且存在十分顯著的差異(P<0.05)。
綜上所述,切開復位內固定法治療頜面骨骨折的治療效果優(yōu)于頜間固定法,患者的張口度改善情況更好,治療時間更短,患者可以盡快的出院并回歸到正常生活中,值得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