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江嬰
“不合時宜”者的輝光
1923年,歸國后的瞿秋白婉言謝絕了胡適介紹他去上海商務(wù)印書館當編輯做學問的好意,選擇赴國共合辦的上海大學任教務(wù)長、社會學系主任等職,同時負責黨的宣傳與理論工作,任《新青年》主編等。由此,瞿秋白脫離了研究文學、當個教員的人生初設(shè),踏上了職業(yè)革命家這條異常險峻的人生道路。
同年夏秋之交,瞿秋白抽空再次到濟南探望父親。
和這次會面差不多時候,父親瞿世瑋已從王璞生家搬出,帶著兒子阿壵住進了歷山街的道教團體悟善社的公房里,不久經(jīng)由一位久別的老鄉(xiāng)推薦,被聘為“私立山東美術(shù)學校”的山水畫教師。
瞿世瑋的山水畫教學既嚴守傳統(tǒng),又富有逸情妙趣。他對待學生和藹可親,演示技法認真實在,論及幽玄深奧的畫理哲思則侃侃而談,故不時有學生到他的棲身處請教。此后近十年,瞿世瑋一直與該校保持著密切的聯(lián)系,但正逢軍閥張宗昌督魯時期,校無定所,學校生源也少,瞿世瑋長期有職無薪,還得靠另外鬻畫為生。盡管生活困窘清苦,瞿世瑋仍然潛心畫藝,心無旁騖。他對藝術(shù)的癡迷和執(zhí)著深深地感染著他的學生。他曾教授過的學生,像王鳳年、胡純浦、韓少嬰、李半殘、吳炯等以后都成為知名畫家。
據(jù)王鳳年于1982年的回憶,瞿世瑋在當時是很有名的畫家??梢耘c之相印證的是,瞿世瑋的丹青功力得到了當時上海畫壇重要人物鄭午昌(鄭昶,時任上海中華書局美術(shù)部主任)的認可,被收入其主編的《中國畫學全史》。《中國畫學全史》是中國人自行編著的第一部中國繪畫通史,由中華書局1929年5月出版,吳昌碩為之題簽,蔡元培贊譽該書為“中國有畫史以來集大成之巨著”。此書在論及畫家時按逝者留傳時賢留名的史書規(guī)矩,以收入瞿世瑋的條目結(jié)束全書:“瞿圓初,武進,山水?!绷攘葦?shù)字,見證了瞿世瑋這位兒子眼中的“不合時宜”者于蒼茫亂世亦曾綻放的輝光。
瞿世瑋在歷山街悟善社住了大約兩三年時間,后來悟善社解散,他只得在濟南南門外東燕窩街的正宗壇尋了一處房子住下。在瞿世瑋生命的最后一年多時間,他被延請到學生王鳳年家中做家教。王鳳年幼時失聰,1927至1928年在學校讀書時與瞿世瑋結(jié)下了深厚的情誼。瞿世瑋對他格外憐惜,每每不厭其煩地畫給他看。王鳳年家境比較殷實,除每月支付學費外,逢年過節(jié)倍之。如遇瞿世瑋生病不能來上課,王父必讓王鳳年攜禮品前往探視。由于長期營養(yǎng)不良,瞿世瑋身體很差,50多歲的人像60歲開外:個子不高,有些駝背,蓄山羊胡,常戴一頂瓜皮小帽,著長袍,拄一根杖。在王鳳年的記憶中,瞿世瑋無論畫畫、做事都很有精行儉德的古風。瞿世瑋痔疾甚重,常帶病授課,但行筆落墨從不茍且;課堂畫剩的色墨、裁下的紙邊,瞿世瑋都會妥善收好待用。人老了總會特別想孩子,但為了不給他人添麻煩,瞿世瑋從不曾與人談及長子,亦十幾年不與人照相。僅有一次,瞿世瑋應(yīng)是苦悶至極,對王父透露了他與被通緝的共產(chǎn)黨要犯瞿秋白的父子關(guān)系。王鳳年曾珍藏瞿世瑋28張一尺大小的畫作,原是教學示范時畫下的,但課后瞿世瑋將每張都細心收拾完整并題款、鈐印。1963年,王鳳年將這28張畫連同瞿世瑋的另兩幅作品一并交由常州市博物館轉(zhuǎn)交常州市瞿秋白紀念館。
1932年6月19日,瞿世瑋在正宗壇的一間平房病逝,終年僅57歲。他的學生吳炯和兒子阿壵在其同鄉(xiāng)的幫助救濟下,將其遺體安葬于濟南南郊千佛山西麓與馬鞍山東麓間的江蘇第二公墓。
時空變換流轉(zhuǎn),轉(zhuǎn)眼到了2015年。年初,著名學者王觀泉老先生終于發(fā)現(xiàn)了一冊瞿世瑋的著作影印件——《山水入門秘訣問答》(以下簡稱《秘訣》)?!睹卦E》的發(fā)現(xiàn),為世人提供了從一個特別卻重要的向度接近瞿世瑋乃至瞿秋白的契機?!睹卦E》是一冊線裝書,棉白紙、計38面(有內(nèi)容的),封面封底皆為土灰色,素樸雅致。封面及全書文字系瞿世瑋手書的小楷,文中尚有示范圖例十多處,皆由瞿世瑋親繪。冊尾版權(quán)頁,印有“中華民國二十年十月初版,山水入門秘訣問答,每冊定價大洋五角,編繪者武進瞿圓初,發(fā)行者愛美中學出版部,印刷者成章印刷公司,代售處濟南東關(guān)愛美路口珊垣新書店”字樣。
《秘訣》其實是瞿世瑋在山東教畫時出版的課徒教案。瞿世瑋信奉道教,《秘訣》卻透露出他道、儒、釋、醫(yī)兼收并蓄的哲理底盤之一隅。如卷首即言“畫禪”,又如他強調(diào)虛則靈的道家思想:“畫不過是一種最足表見人格上學養(yǎng)性靈之藝術(shù)。所謂物者,太虛之一點,原有之虛靈保護此靈,純乎在學養(yǎng),學然后知不足。心虛自然理明,明有能力建白于人類中,以維持人心者為德??嗣骶?,皆自己從心根上發(fā)明出理路之原則來。其原則人人本來具足的,所以不克明白者,未能虛心耳。虛則未有不靈……”又說:“人,不過不與萬物同其價值。若云軀殼,僅是一種倮蟲,所不同者,靈耳。所克保持此靈,不與草木同朽者,惟心根耳……孟子日仁義禮智根于心,有諸內(nèi)必行諸外,方可有取信于人之物?!?/p>
赴俄前意氣風發(fā)的瞿秋白曾嘆息父親“不合時宜”,通過《秘訣》,世人卻可一睹瞿世瑋思想境界之新銳遼闊。試讀:“天既與我以性靈,我又何必崇拜中外古人,呆呆的守舊時之派別而不自維新乎?胸中無一定成見束縛我性靈……乃知科學原可與哲理吻合,萬事萬物皆有個開始,何不由我改弦更張,一革舊日之習慣,專從真理上求根本解決耶?吾愿同志以后須知,華雖舊邦,其命令發(fā)現(xiàn)于今日之潮流者,莫不以維新為新民之主旨也。”
《秘訣》卷首注明“第一集”,卷末有“容后演來”,可嘆從第一集出版(1931年10月)和瞿世瑋病逝的時間上看,存在《秘訣》更多集的可能性不大。從《秘訣》還可知瞿世瑋之前已出版過三集畫冊,宜與《秘訣》一起配合使用、欣賞。惜三集畫冊現(xiàn)已難覓蹤跡,但《秘訣》中諸多平易透脫的妙語“真言”,以及山石、松柏桐椿等范圖,用筆蒼勁虛靈,氣韻風神瀟灑,已令識者一品再品、嘆惋莫名!
未完成的追想和思憶
1923年父子相會別后,從此再未見面。據(jù)楊之華1962年給王鳳年的復(fù)信可知:“秋白生前,開始還與其父保持聯(lián)系,經(jīng)常寄錢供養(yǎng),后因白色恐怖日益嚴重,才被迫斷絕聯(lián)系,以致不知乃父之所終。”
據(jù)羊牧之在《我所知道的瞿秋白》一文中回憶:1927年在武漢時,“我知道他學畫于他的父親,學金石于他的六伯父,殊不知他反感地說‘我父親畫是好的,但一生無益于社會,太沒價值”。而就在這一年,在大革命失敗、白色恐怖彌漫的艱難時刻,28歲的瞿秋白臨危受命主持召開了八七會議。會議確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總方針,引領(lǐng)中國革命實現(xiàn)轉(zhuǎn)折。這次會議后瞿秋白開始全面主持黨的工作,成為黨的領(lǐng)袖。
在濃重白色恐怖面前,黨內(nèi)普遍存在著急躁情緒。1927年11月起,“左”傾錯誤一度在全黨占據(jù)支配地位,給黨和革命事業(yè)造成嚴重損失。共產(chǎn)國際及其代表對這次“左”傾錯誤的出現(xiàn)負有重要責任,以瞿秋白為首的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也負有直接責任。但在實際斗爭進程中,瞿秋白很快認識并即時糾正自己的錯誤,使“左”傾錯誤在全國范圍的實際工作中基本結(jié)束。
1928年6月至7月,瞿秋白在蘇聯(lián)莫斯科出席中國共產(chǎn)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央委員、政治局委員。隨后,瞿秋白參加共產(chǎn)國際第六次代表大會,當選為共產(chǎn)國際執(zhí)行委員、主席團委員及政治書記處成員。此后兩年,瞿秋白留在莫斯科任中共駐共產(chǎn)國際代表團負責人。期間,在接手處理中山大學“江浙同鄉(xiāng)會”一案時,因為秉公直接與米夫、王明等人的錯誤言行作斗爭,招致他們的怨恨。
以后,隨著米夫、王明等人逐漸得勢,在極“左”的氛圍中,瞿秋白的政治生涯發(fā)生惡性驟變。1931年1月7日,在上海召開的中共六屆四中全會上,在米夫的一手操縱下,瞿秋白再次遭受王明等人的誣陷和打擊,被解除了中央領(lǐng)導(dǎo)職務(wù),從此被排擠出中央領(lǐng)導(dǎo)核心。
面對黨內(nèi)宗派集團的一連串壓倒性迫害,瞿秋白選擇顧全大局。會后,瞿秋白告假留在白色恐怖彌漫的上海養(yǎng)病,卻并沒有萎頓止步,而是試圖在自己一直心儀卻已離開了十年的文藝家園開辟出新的道路:撰寫雜文和文藝理論、翻譯蘇俄作家的作品和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依然是前所未有的艱辛勞作,且曲高和寡,周遭幾乎找不到可以深層交流的人,直到他與魯迅相遇相知。兩位知己攜手并肩,推動了左翼文化運動的發(fā)展。
世人皆知魯迅曾將清人聯(lián)句“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書寫成條幅,贈與瞿秋白。殊不知在這之前的兩三個月,即1932年12月7日,第一次在魯迅家避難,感動于魯迅的臨危不避、雪中送炭的瞿秋白曾書錄了自己的一首七絕舊作《雪意》贈予魯迅先生:“雪意凄其心惘然,江南舊夢已如煙。天寒沽酒長安市,猶折梅花伴醉眠?!辈⒓由狭艘欢伟衔模骸按酥蓄j唐氣息,今日思之恍如隔世。然作此詩時,正是青年時代。殆所謂。阡悔的貴族心情也?!?/p>
箋紙自古便是文房清玩,是文人雅士用于詩文唱和、書信往來的一種小幅紙張,一般以木刻水印技術(shù)將各色圖案印于其上?!堆┮狻吩姴喜⒎菚谝粡埶毓{上,而是很別致地選用了一張印有陳師曾山水小品畫作的箋紙。
畫作繪有兩株松樹,一株略微粗壯,翠少枯濃,另一株稍清潤豐茂一些。雙松枝葉相接,有應(yīng)答相攜之意,卻又各呈孤傲和清奇之態(tài)。畫面下部近底端簡筆繪有一人,著長袍,策杖,似在回首仰望高松。留白是中國山水畫重要的技法,此幅雙松山水小品雖并非特意表現(xiàn)雪景,因留有大片空白,與《雪意》詩境對照相映,也就給人以一派寒荒、清曠的雪境之感。畫面右側(cè)上部有題款。因被瞿秋白的濃墨書跡遮蓋,經(jīng)筆者辨識,確認題錄詩句為出自唐杜甫《東屯北崦》的“步壑風吹面,看松露滴身”,落款“師曾”,鈐“陳朽”朱文橢圓形印。
陳師曾,名衡恪,著名詩人陳三立(陳散原)之子,史學家陳寅恪之兄。在清末民初的畫壇上,家學淵源深厚且學貫中西的陳師曾地位獨特。周作人曾評:在時間上他的畫是上承吳昌碩,下接齊白石,卻比二人似乎要高一等,因為是有書卷氣。1923年,48歲的陳師曾英年早逝,梁啟超慨嘆為中國文化界的大地震。
陳師曾還是魯迅早年間最要好的畫家朋友,關(guān)系極為親密熟膩。陳師曾病逝后,故宮博物院編印《師曾遺墨》10輯,陸續(xù)出版時間長達兩年,魯迅逐期購買,直至購齊。
筆者將《雪意》詩箋上陳師曾的松樹、人物與瞿世瑋《秘訣》中的松樹、點景人物對比,發(fā)現(xiàn)諸多相通契合之處。陳師曾小品中的雙松造型奇崛清峻,無烘染敷色,純以松靈的逸筆草草寫就,瞿世瑋《秘訣》中松樹的線條相對要收束、工整些,但細察松葉的畫法,仍如出一轍;而二者中的人物,則都一樣著長袍、策杖,形簡神備。
據(jù)羊牧之《我所知道的瞿秋白》一文介紹,瞿秋白的書法初學唐代書家顏真卿的《顏氏家廟碑》,后來,受親戚名書家莊蘊寬的影響,又臨習了北魏的《龍門十二品》和南魏的《爨龍顏》等碑。所以“他的字一直保留著魏意”。筆者對比《秘訣》與《雪意》手跡中的書法,雖然父親寫的是正楷,兒子寫的為行書,卻都有著相似的端凝、內(nèi)斂的氣息。若再仔細揣摩,可以發(fā)現(xiàn)父子倆的書法都具有結(jié)體較緊密、線條凝厚、書卷氣與金石味兼?zhèn)涞忍攸c。
可以想見,當自小師承父親,對松樹、點景人物都很熟也畫慣了的瞿秋白遭遇這張以雙松為主體、配以策杖高士、詩書畫印融為一體的典型文人畫箋紙時,怎會不念及經(jīng)年音訊阻隔,也到了要拄杖年紀的老父親?可嘆瞿秋白其時并不知父親已于半年前故去,但冥冥之中是否亦會有某種悲涼感應(yīng)?當瞿秋白最終在此畫箋上恭敬書寫《雪意》詩并跋向魯迅傾訴自己言語難及的意緒時,又何嘗不是在筆墨深處經(jīng)歷一次與父親的相會?
初次赴俄前瞿秋白曾覺得要追想父親的種種緣故,“真太復(fù)雜”了。而此時的瞿秋白已過而立之年,對于父親當初的失措、無告和躑躅、彷徨已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和體諒:原來父親亦有他難舍難離的舊時來路,亦有他的一份干凈和擔當,縱然“蘇世獨立,橫而不流”總仿佛“不合時宜”。特別是在母親撒手人寰后,父親把情況最差的三弟阿垚一直帶在自己身邊,并且始終于山水畫藝上執(zhí)著精進,可憐風燭殘年仍棲身寒壇道觀……恰仿佛畫箋中的策杖行吟者,于空無依傍的雪境中,在沒有路的大地上,初心在懷,仰望高標,踽踽獨行……原來自己和父親都一樣,都一樣“知其不可為而為”地跋涉“在路上”。
1934年初,瞿秋白奉命前往蘇區(qū)瑞金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人民委員會教育人民委員、紅色中華報社社長兼主編等職。在繼續(xù)遭受“左”傾錯誤打擊的逆境中,仍對蘇區(qū)教育和文藝工作傾注了大量心血。他曾用魯迅的話鼓勵大家:“路,是走出來的!”同年10月某天,已收拾好行裝的瞿秋白得知自己未能獲準隨中央紅軍長征后,當晚喝了很多酒,對戰(zhàn)友說:“我個人的命運,以后不知怎么樣。但是可以向戰(zhàn)友們保證,我一定要為革命奮斗到底。同志們可以相信,我雖然歷史上犯過錯誤,但為黨為革命之心,始終不渝。”之后,被留在蘇區(qū)的瞿秋白不顧病重咳血,加班編發(fā)、出版《紅色中華》,為掩護紅軍主力轉(zhuǎn)移發(fā)揮作用。
1935年2月,瞿秋白在福建長汀轉(zhuǎn)移途中被捕。剛被俘時,因為從小跟著父親一知半解學了點醫(yī)道,加之久病成醫(yī),瞿秋白謊稱在醫(yī)科大學讀了半年,被紅軍俘虜后在總衛(wèi)生部當醫(yī)生、醫(yī)助等。待到身份暴露,瞿秋白于長汀獄中寫下了4000余字的“供詞”,贊揚中央革命根據(jù)地在政治、經(jīng)濟、文教等方面取得的成就,駁斥國民黨對蘇區(qū)的攻擊和污蔑,表明了自己鮮明的政治立場。以后,曾聽過瞿秋白演講、很仰慕他學問的國民黨三十六師師長宋希濂施展懷柔手段,來自軍統(tǒng)、中統(tǒng)的各色智囊骨干、勸降專員也輪番上場,威逼利誘、軟硬兼施,瞿秋白始終不卑不亢地應(yīng)對周旋,并凜然拒絕了所有違背自己人格高標、觸及變節(jié)投降底線的變通之策。他說:我不是顧順章,我是瞿秋白,你認為他這樣做是識時務(wù),我情愿做一個不識時務(wù)笨拙的人,不愿做個出賣靈魂的識時務(wù)者!
在獄中,瞿秋白要來唐詩宋詞品讀,又寫了不少舊體詩詞張貼在墻上欣賞,并應(yīng)看守官兵的索請書錄詩作、篆刻印章,活脫脫一副自己曾努力摒棄的“太沒價值”的文人模樣,更留下了一篇《多余的話》。
《多余的話》的《何必說?(代序)》中說,是因為“心上有不能自已的沖動和需要。說一說內(nèi)心的話,徹底暴露內(nèi)心的真相。布爾什維克所討厭的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者的自我分析的脾氣,不能夠不發(fā)作了”。于是“在絕滅的前夜”,瞿秋白又一次分析自己的一生,將自己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呈現(xiàn)給“識我者”。
在《多余的話》總體黯淡晦澀的語境中,瞿秋白異常清晰地表示:“我的思想已經(jīng)在青年時期走上了馬克思主義的初步,無從改變?!贝藭r,雖然個人道路的終點已現(xiàn),他回望這世界的眼眸依然如少年般清澈:“一切新的、斗爭的、勇敢的都在前進。那么好的花朵、果子、那么清秀的山和水……”
除了“供詞”和近2萬字的《多余的話》,瞿秋白還想再寫兩本書:《讀者言》和《痕跡》??上醇白珜懀涣粝铝艘环荨段闯筛迥夸洝?,里面有一章的標題就擬為“父親的畫”。如此,一路跋涉,人生又一次行到山窮水盡之境的瞿秋白最后一次在靈魂深處回望自己最初的家園。在那里,有慈母的撫育憐愛,有江南風物、青山秀水……在那里,他終于可以和親愛的父親一起吟詩作畫、踏月而歸,也是時候好好欣賞一下父親的山水近作了,至于父親的畫對于社會到底有沒有價值,又或是個人的性靈自覺與時代擔當以及中國社會新生路的問題,父子倆可以再好好同榻暢談。
1935年6月18日,早晨8時,三十六師特務(wù)連連長走進囚室向瞿秋白出示槍決命令。瞿秋白正伏案揮毫書寫剛剛集唐人絕句湊成的一首山水詩《偶成》:“夕陽明滅亂山中,落葉寒泉聽不窮。已忍伶俜十年事,心持半偈萬緣空?!?/p>
瞿秋白鎮(zhèn)靜地把詩寫完,并附跋語:
方欲提筆錄出,而畢命之令已下,甚可念也。秋白曾有句:“眼底云煙過盡時,正我逍遙處?!贝朔窃~讖,乃獄中言志耳。
秋白絕筆
9時20分左右,瞿秋白走出囚室,向站在堂屋里的宋希濂及以下一干人等看了一下,步出師部大門。在中山公園涼亭前,他整理了一下衣履,然后背手昂然面對相機鏡頭,神情恬淡雍容。據(jù)一位臨場記者的報道:“瞿秋白來到公園,全園為之寂靜,鳥雀停息呻吟。信步行至亭前,已見菲菜四碟,美酒一甕,彼獨坐其上,自斟自飲,談笑自若,神色無異。酒半乃言日:‘人之公余稍憩,為小快樂;夜間安眠,為大快樂;辭世長逝,為真快樂也!”餐畢,瞿秋白手挾香煙,顧盼自如,慢步走向長汀西門外羅漢嶺下的刑場,沿途用純熟的俄語唱自己翻譯歌詞的《國際歌》,并唱《紅軍歌》,高呼“中國共產(chǎn)黨萬歲”“中國革命勝利萬歲”“共產(chǎn)主義萬歲”口號。
到達羅漢嶺下,瞿秋白走到草坪中,對執(zhí)行者說了一聲:此地甚好。然后盤膝坐下,微笑飲彈。在這最后的時刻,36歲的他是“悲欣交集”的行吟者,亦是“我心光明”的猛士;他沒有一絲的膽怯和猶疑,他不過是懷抱初心、逍遙歸去,以一種不負平生美學修養(yǎng)的超邁氣概。
白云低徊繾綣,青山起伏若泣。羅漢嶺下,血染芳草,連天凝碧,《國際歌》雄渾的旋律久久回蕩……
令人怦然再慟的是,一路艱苦跋涉,人生同樣“未盡才”和“未完成”的父子倆離世竟也是同月。父親6月19日,兒子6月18日,父子倆的忌日僅相差一天。
(責任編輯:賈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