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陽語
板書是語文課堂必不可少的教學元素,我們設計、運用板書,不能只關注表現課文的“范度”“信度”,還應充分挖掘其美學特質,彰顯其助教利學的“美度”,發(fā)揮其悅目、怡情、感染、熏陶、啟思、創(chuàng)新等美育功能,承擔起語文教學在促進學生形成核心素養(yǎng)過程中的獨當之任。
一、講究形式之美
好的板書,在注意內容科學的同時,講究形式之美,體現出很強的藝術性。以獨具個性的樣式吻合課文的獨特氣質,以賞心悅目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書面的文字、靜態(tài)的知識,化為一則則生動形象的板書、一個個清晰鮮明的圖表。
《我是什么》是一篇講解“水”的變化、不同形態(tài)及與人類關系的常識性課文,涉及氣象、地理、物理等科學知識,包含豐富的自然現象,對二年級學生來說,難度較大。但課文采用第一人稱,用擬人化的方式,化難為易,生動有趣。針對課文構思寫作的特色和學生的興趣點、興奮點,兒童教育家李吉林匠心獨運,緊扣一個“變”字,巧妙地讓文字、圖畫、符號、線條攜手合作,“集團”作戰(zhàn)(見圖1)。文字拎出“變”的對象“水、汽、云”等實物,以及準確說明變化情態(tài)的動詞“落、打、飄”;符號、線條將課文著重介紹的三“變”——“水、汽、云”的空間位置變化,形態(tài)的三種變化(雨、雹子、雪花),以及在不同場景的變化(池子、小溪、江河、海洋)清楚呈現;簡筆畫“太陽、云、水”將“變”的原因及結果形象標示。整個板書“變”化多端,“美”點多多,新穎有趣,讓抽象知識形象化、變化過程具體化、內在關系(變化原因)明朗化、語言學習情境化,切中課文要害,符合二年級學生的審美特點。
二、追求理性之美
板書是幫助教學的手段,為教學服務,在講究形式之美的同時,還應注意追尋理性之美。由于黑板空間有限,課堂時間珍貴,因此,“言簡意豐”成為板書重要的審美取向。運用圖文并重、符號線條參與等非連續(xù)性文本組合技巧進行板書,可以清晰地將敘事文的脈絡結構、小說的人物關系、詩歌的意象特點、說明文的介紹順序、說理文的邏輯事理等各類不同文體的要素提煉出來,凝聚學習重點,使復雜的課文內容變得簡潔,助推教學鞭辟入里。教學《蝙蝠和雷達》,上海老一代特級教師吳愛光就針對文本的特點,用了填表格的板書方法(見下表),讓學生迅速提取相關信息,直抵課文的中心地帶,找到問題的關鍵。
所謂理性之美,還指板書能用“科學”的手段輕松化解教學難題,引領學生沖破重重迷障,順利跨越學習難點?!厄鸷屠走_》是一篇介紹仿生學知識的說明文,發(fā)現蝙蝠探路原理與由此發(fā)明雷達的道理,是很多小學生學習此文的難點所在。吳愛光老師在表格式板書之后,又深入淺出地借助兩則板書(見圖2),扣住仿生學,抓住蝙蝠和雷達兩者“工作”同樣的機理,巧妙地幫學生輕松渡過“難關”:
三、著意動態(tài)之美
作為語文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成分,板書不是為了存在而存在,不是靜態(tài)地一下子呈現,而是適應教學的需要,跟著師生上課的節(jié)奏動態(tài)生成。板書一步步生成的瞬間,凝成師生有效交流過程的一個個節(jié)點。正是這些關鍵節(jié)點一個個地連接融合,才鑄成灌注生命激情、融合言語智慧、綻放審美創(chuàng)造之花的語文課堂。
《湖心亭看雪》是小品文中的絕世之作,文字素樸,用筆淡雅,將故國之思、戀舊之情抒寫得不著痕跡,又耐人尋味。如何在小小板書中將詩文意境、作者品性、行文線索隨著課文的教學一步步生成?如何通過短短板書,引領學生抵達文本核心和作者張岱內心,欣賞課文的獨特美感,體味孤獨者與天地之間的通感?王崧舟老師以超強的審美感受力、教學功力和獨特的詩意語文路徑,選擇緊貼文本但放逐功用的審美策略?!皬堘啡ズ耐じ墒裁??”“他帶家人了嗎?”“還有什么與天云山水融為一體了?” ……張岱的小品文有一種避免匠氣的樸拙與本真,王老師在品讀環(huán)節(jié)也用這些樸拙本真的問題帶領學生自然進入故事的情境,板書的前半段——“看雪湖心亭,獨游天人境”也在此刻應運而生。師生一睜眼仿佛已在蒼涼純凈的西湖雪景之中,感慨于作者遺世獨立的孤獨清逸。接下來,在后面的悟讀、練讀環(huán)節(jié),王老師敏銳地抓住“癡”這個文眼,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張岱看雪與金陵客看雪的不同之處,從而品味出張岱“癡”得孤傲不群、一往情深。至此,一則詩樣的板書在師生的合作中誕生:
湖心亭看雪
看雪湖心亭
獨游天人境
都云作者癡
誰解其中情
學生品味著詩意的課文,進行著詩意的解讀,在心靈間鐫刻下詩意的板書,在情感上受到詩意的洗禮。跳出課堂進行時那份直面的感動,當學生課后再次細品他們與老師在生命課堂共同創(chuàng)作、動態(tài)完成的這則富有美感與詩情的板書時,定會恍然大悟,發(fā)現這背后隱含的深意——板書化用了《紅樓夢》的開篇詩,而曹雪芹與張岱人生軌跡的重合度又是如此之高。這也是中國傳統的審美——超越生命的美學,不同作品與不同創(chuàng)作者、欣賞者之間“回流往復”的審美體驗的互通與確證。
四、注重人文之美
好的板書除了擁有形式美、理性美、動態(tài)美,還會根據教學對象的心智特點、接受能力的不同做出相應的改變。低年級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喜變,以形象思維為主,且注意力容易分散。在低年級進行語文教學,板書就應投其所好,圖文并茂,色彩亮麗,靈活多姿,在體現教學功用、美育功能的同時,激活學生的思維,成為組織教學、調節(jié)課堂氣氛的利器。筆者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課,就特別注意了這一點。考慮到一年級學生對形象生動的圖畫有強烈的興趣,因此,板書中的魚、牛、燕子、壁虎等四種小動物用課文插圖上拓印下來的動物貼紙呈現,暗示學生可據此板畫,以小壁虎先后遇見的不同動物為線索理清故事情節(jié),再用突出動詞的方法,明確不同動物尾巴的作用,把理解內容、掌握知識和語言學習融為一體(見圖3)。當貼紙貼上黑板的一刻,學生極其興奮,以該年齡段少有的長時專注狀態(tài)投身學習,課堂效率大大提高,就連課后的角色扮演小任務也圓滿完成。更可貴的是,他們通過板書注意到了課文插圖,進而有意通過圖文對照進行獨立閱讀。到了高年級,學生的思維趨向抽象、理性,學習專注度也大大提升,這一學段的板書就應以理性思維為主,強調邏輯性。
需要強調的是,語文板書的審美特質,不能離開語文教學本身孤芳自賞;語文板書美育功能的實現,必須以其在語文育人體系中的審美擔當為旨歸。讓我們提升教學立意,提升板書設計中非連續(xù)性文本運用的水準,使語文教學與合宜的板書相攜,與新穎的形式相遇,與超凡的美感相擁,讓學生在感悟、體驗、反思中,在親身參與的創(chuàng)作情境中,觸摸審美精髓,抵達美學家園,引發(fā)審美創(chuàng)造,實現語文教學提高審美情趣、欣賞品位、表現水平等核心素養(yǎng)的課程目標。
(作者單位:揚州大學文學院)
責任編輯 郝 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