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翠芳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教師的職業(yè)平淡無奇,波瀾不驚,瑣瑣碎碎,可看著孩子成長起來的那種滿足感可以令你幸福很久,很久……
那天,我班的教室內傳出了經久不息的熱烈掌聲,乍一聽以為是在舉行頒獎儀式,其實不然,那是聲討的掌聲。原來我班的“鳳辣子”借著口語交際的機會,對小暉同學的品行提出質疑,還言語尖銳地向他提出意見。誰知卻道出大伙的心聲,掌聲就這樣一發(fā)不可收拾。
此情此景,我還是頭一次遇見,對一位同學的意見是如此一致,表達的方式竟是如此公然,如此坦率。而他依舊是一副慣見的嘻皮笑臉,嘴里喃喃道:“有嗎?是你們先弄我的……”他為啥能讓同學如此“深惡痛絕”?我腦海中不禁掠過一個個鏡頭:他參加書法班培訓時到處惹人,還用毛筆在小茵的校服上涂畫,弄得小茵泣不成聲。在眾人的聲討中,他指手畫腳,大聲喊冤:“是她先涂我的畫紙!”某天,值日老師跟我說班上有同學打架,我趕到教室時,小暉和小周已怒目相向,課桌被掀翻,書散落一地。周圍的同學你一句、我一句地向我告狀,說的都是他的不對,他聽了,怒發(fā)沖冠,直指著小周:“是他先踩我一腳,我又沒弄他!”……
這時我真正意識到,原來平時的教育都沒真正起到效果,而且矛盾在越演越烈,隔閡在逐步加深,一個聲音從我心底響起——我要幫助他。
那天中午,我撥通了小暉媽媽的電話,邀請她到學校來作一次溝通與交流。在談話中,我得知小暉身處單親家庭,媽媽在外鎮(zhèn)工作,每晚九點左右才能到家。姐姐在鎮(zhèn)上讀中學,為了方便,小暉一直寄居在外婆家??勺罱捎谒宦牴芙?,頂撞了懷孕的舅媽?,F(xiàn)在外婆家住不下了,唯有每天坐半個多小時的公交車回家,回家后還要自己買菜做飯。媽媽還夸獎他很懂事,很會體貼人,周六、日會主動到店里幫忙,或是跟媽媽一起到廣州市區(qū)進貨,是個十足的小幫手。聽著聽著,我似乎看到了他身上的閃光點。
于是,我試探著問小暉:“當你聽到同學對你的評價時,你的心情如何?”他一怔,低聲說:“我不開心!我不知道他們?yōu)槭裁催@樣討厭我!”“在這件事上,你最想要的結果是什么?”“我想跟同學們好!”他的頭更低了。
人無完人,人貴在有一顆赤誠的悔改之心。我決定想辦法幫助小暉,與他一起努力,讓他這一滴水重回到班級的壯闊大海里,不讓他干涸。
一、照照鏡,洗洗澡,治治病
第二天中午,我約小暉午飯后見,他如期來了。我與他走在林蔭小道上,邊走邊與他一起找不足。我給他總結的第一點:總愛說別人的不是。他反駁:“我說的都是實話呀!”我引導他換位思考:“如果一個人總愛說你的不是,你會喜歡他嗎?”他搖頭。我耐心地說:“每個人都想被尊重,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你自己也一樣!如果他做得好,我們不妨豎起大拇指,說幾句贊賞的話,讓他獲得自重感。如果他有不足之處,我們可以先夸他好的方面,然后委婉地給他提點建議,當然最好是私下,這樣足以讓他感受到你對他的真誠與尊重!就好像我們現(xiàn)在談話一樣,不是可以輕松自在一些嗎?”他連連點頭。第二點是:手腳太多,常給別人造成困擾。他馬上接話:“我只想跟他們玩玩而已!”我點點頭說:“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想借此增加與同學接觸的機會,但你想過嗎,他可能不明白你的意圖,他只是覺得你是故意針對他,誤會不就來了?”他摸摸頭,恍然大悟,接著說:“那我以后不隨便說人家了,我可以以棋會友,不懂的問題虛心請教同學,不給同學添麻煩,可能他們就不會那么討厭我了?!蔽倚χc點頭。
以上是我與小暉談心的實錄。在大力倡導素質教育、實行新標準的今天,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溝通,仍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教育方法。在談心中,達到溝通、交流、解疑、疏通思想等作用。在與小暉的談話中,我們是平等和諧的。我沒有居高臨下的架子,而是朋友式的談話。我選擇的是綠蔭的校道,使緊張的氣氛緩解,有助于建立愉悅的談話氛圍。其次,我始終尊重小暉的情感,如“每個人都想被尊重,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你自己也一樣!”“如果一個人總愛說你的不是,你會喜歡他嗎?”“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想借此增加與同學接觸的機會?!蔽覂刃某浞滞度耄O身處地站在小暉的角度對他的行為與想法表示認同感,讓小暉感受到老師是明白自己的,是在幫自己的,這樣他對談心教育就會用心聆聽,不會產生抵觸感。再次,我們的談話有中心、有針對性。在與他分析身上不足時,我沒有拐彎抹角,而是明確指出他不足的兩個方面,避免繞圈而影響談話的效果。最后,引導換位思考,耐心分析。孩子一開口,總是說別人不對的地方,從來不會先審視自己的不足。這次,我引導小暉學會換位思考,將心比心。通過引導換位,學生就很容易理清對錯,也很快想到處理的辦法。其實,矛盾的源起多是因為大家都氣昏了頭腦,沒有替別人想過,總是想著自己的對、自己的理由、自己的出發(fā)點,而沒有想想自己的意圖別人明白嗎?自己的表達方式別人接受嗎?通過我的耐心分析,心理的疏導工作基本到位,他從中明白自己原本的想法、行為不被同學接受的原因,這為進一步修補他與同學之間的關系奠定堅實的一步。
談心讓我真正走進孩子的心坎,揭開問題的面紗,疏導了孩子的思想,讓他擺正立場與心態(tài),為進一步解決問題奠定基礎。
二、做好人,行好事,樹形象
俄國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任何一個學生的心靈深處都是有想做好人的愿望?!毙熞膊焕?,他也想成為同學心中的一個好同學。我建議他“做好人,行好事,樹形象”。首先,把自己身上不文明的言行舉止刪掉,認真學習《小學生文明守則》,用文明的言行舉止武裝自己,學會尊重同學。其次,把愛心撒向同學的心田。培養(yǎng)自己樂于助人的品格,當同學有需要時,不要斤斤計較,義不容辭,伸出緩手,表現(xiàn)“紳士風度”?,F(xiàn)在,小暉的心胸開闊多了,謙虛多了,不像以前總是驕傲自大,奚落別人的不是。當值日生來不及掃地時,他會默默幫忙;當周圍的同學忘記帶筆時,他總是第一個遞上……心正、行為正,自然受歡迎了。同時我也抓住時機替他在同學面前說好話。如小暉的作文有進步,我會大力表揚他。有一次,他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收集資料,回到家后還特意坐車到媽媽工作的小店去上網查資料,結果晚上9點多才吃飯。我也被他那種認真治學的精神所感動,在班上宣傳他的事跡,同學們向他投來贊許的目光。
本次的教育,我充分抓住了“小暉想做好人”的契機,指導他對照學習《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以此來約束自己的行為舉止,讓他完善自己更有方向性和實效性。由于有了這個契機,效果一定會很好,比起平時說教,無方向、無目的、無動力來得更有效、實際。而且激發(fā)了他助人為樂的善心,領悟“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樂,自己的被需要感增強,責任感隨之而來,達到轉化不良行為習慣的目的。
其實,對后進生的轉化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需要每一位老師摸清不同學生的內心動向與需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善于抓住每個契機,把教學中的不定閃光點變成德育的良好素材,讓學生在真實場景中更有效地接受德育。
三、搭平臺,展才能,促融洽
小暉在同學中的形象一天天變好,為了鞏固效果,我特意為小暉舉辦了一次個人才藝展。我讓小暉展出自己平時的書法作品并即席揮毫,分享自己練書法的心得,給同學介紹練書法的技巧,對書法感興趣的同學更是采訪起小暉來了,他活像一個小明星,跟同學有說有笑,那對虎牙顯得更可愛了。伴隨著這個光環(huán),同學對小暉刮目相看,打心里佩服他,自然愿意跟他交朋友。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對強者的崇拜,是孩子成長的需要。孩子的心智逐漸成熟,形成了個人的判斷力、獨立的思想和抽象的理想,他們開始在外部世界尋找榜樣和追求自己的理想,“榜樣”是他們崇拜的目標,給了他們成長的動力和方向。這個才藝展充分展示了小暉的才干與能力,在孩子面前豎立起他的品牌,“榜樣效應”讓同學在不知不覺中愿意與他靠近,愿意與他交朋友。
小暉成長的事例讓我明白了德育工作不能只是停留在口頭的說教,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孩子的問題。我們要從家庭背景、孩子的個性、事情的根源等多方面去觸摸孩子的問題,巧用談心、表揚、才藝光環(huán)等載體,抓住教育契機,耐心引導孩子調整不當行為,這才是長效有機的德育,而非激素催化下的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