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瑋
小學生愛聽故事、讀故事、講故事、演故事。故事文本大多具有鮮明的人物特征、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生動的語言文字、豐富的思想內涵,因此,故事教學已被許多小學英語教師所接受,成為一種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但許多教師在對故事教學進行活動設計時,過分強調詞句的理解和文本的釋義,而缺少對學生的運用能力、思維能力、學習能力和個體體驗的關注。這樣的故事教學是低效的,不能讓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和情節(jié)的起伏,學生的能力和情感的發(fā)展也受到了制約。
筆者有幸參加了廣州市越秀區(qū)第二屆PRT精品課大賽決賽。參賽教師展示了8節(jié)故事教學課,授課對象為四年級學生,教學內容均為課外故事閱讀The Hare and the Tortoise。本文將從筆者對本次賽課的課堂觀察和教學反思出發(fā),對有效設計故事教學活動進行更深刻的思考。
一、閱讀前的活動
故事教學讀前活動的主要目的是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動機,激活和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識,引出話題,并為進一步閱讀解決理解上的語言障礙(范偉,2007)。讀前環(huán)節(jié)對語篇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但很多教師往往會把大量的精力放在詞句的新授和操練上,這樣的活動設計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忽視了故事的情節(jié)和內容,使學生享受不到閱讀故事的樂趣。教師只有圍繞故事主題,設計符合學生喜好和貼近學生生活的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相關的知識儲備,讓學生做好閱讀故事的心理準備,才能提高學生參與閱讀的意識。
1. 有效激發(fā)閱讀興趣
【教學片斷1】
T:Today I am going to tell you a story. Let's read a rhyme and guess what animals are they in this story.
S&T:I can I can run.As fast as you can.
I can I can run.As slowly as you can.(結合TPR朗讀歌謠。)
S:They are rabbit and turtle.
T:Maybe. Let's see what animals are they.(展示hare和rabbit的單詞卡片,并利用phonics教授發(fā)音;說明分組PK的獎勵機制;用交換單詞卡片的形式強化練習)
【分析與思考】
四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缺乏定力,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因此,教師應借助各種手段,把閱讀主題、重點知識與學生感興趣的活動結合起來,吸引學生的眼球,使其產生濃厚的興趣,以提升學習效果。執(zhí)教教師朗讀有節(jié)奏、有動作的歌謠,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和動態(tài)感,營造了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減輕了學生的心理負擔。接著,以讀歌謠猜動物的形式引出故事的主角,有效激活了學生的好奇心,又為新知的學習做好了鋪墊。在詞匯教授環(huán)節(jié),利用小學生愛挑戰(zhàn)的心理,先說明分組PK及其獎勵機制,通過快速變換tortoise和hare的單詞卡片,迅速朗讀的形式檢測單詞發(fā)音,營造了緊張刺激的氛圍,規(guī)范了課堂紀律和行為。
2. 準確把握教學起點
【教學片斷2】
T:There are two animals in today's story. Please guess what animals they are from riddles. It runs very fast. It has very long ears. What animal is it?
Ss:Rabbit.
T:Yes!It is a rabbit. The rabbit has another name. That is the hare.
T:It walks very slow. It has a shell on his back.What animal is it?
Ss:Turtle.
T:You are so clever. And we also call the turtle as the tortoise. T:Do you know any Chinese story between them?
Ss:龜兔賽跑。
T:I think you know the story well. Let's do the “Yes or No”activity to see if you know the story or not,OK?(PPT上呈現(xiàn)下列句子,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已有的知識儲備,對故事內容作出判斷,并運用肢體語言或圖片給加粗的新單詞進行釋義和學習。)
The tortoise isn't fast and runs slow.
The hare falls asleep,so he doesn't win.
The hare sleeps and doesn't wake up.
The tortoise goes on and doesn't stop.
The hare gets the first and wins the race.
【分析與思考】
執(zhí)教教師利用學生愛玩、好猜的心理特征,通過看謎語猜動物的形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然地引入了本課的主題。接著,利用信息“another name”,無形地把學生的已知答案“rabbit”和“turtle”過渡到“hare”和“tortoise”的新詞學習,巧妙地將舊知遷移到新知。龜兔賽跑是一個耳熟能詳、家喻戶曉的故事,如果教師無視學生已經具備的知識起點,認為學生對故事內容一無所知,引領學生重新學習故事人物和故事情節(jié),那將是一個浪費時間和低效無趣的活動設計。教師有意安排“Yes or No”的活動,借助學生了解故事的程度進行摸底調查,既激活了學生腦中對故事已有的了解,又完成了語篇詞匯的學習,可謂一舉多得。
3. 建立自主閱讀路徑
【教學片斷3】
T:Children,we are going to read stories in today's lesson. Do you enjoy reading stories?
S:Yes.
T:If you want to enjoy a story,you should do the followings and give stars to yourself according to your performances in the class.
T:We are going to read the story in English. When you read,we need to finish a special task——a reading card step by step.
在閱讀前,兩位教師分別從過程性評價和閱讀方法指導角度出發(fā),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幫助學生建立自主閱讀路徑和自主學習能力。第一位教師從“be a good listener,read aloud,act out,think critically”四個方面對學生的閱讀進行過程性評價(見圖1),讓學生明確自己在本節(jié)課應該善于傾聽、大聲讀、積極表演、批判思考,積極參與閱讀課堂,提高閱讀效率。第二位教師從閱讀卡“title,characters,plot,favourite characters”四個方面對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進行指導(見圖2),讓學生知道閱讀的基本內容應該包括題目、人物、情節(jié)和最喜歡的人物,幫助學生了解如何讀一本書,培養(yǎng)學生的系統(tǒng)思辨能力。兩位老師都意識到:教會學生怎么學比教會學生學什么更重要,發(fā)展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利于學生的終身學習。
二、閱讀中的活動
本階段的目的是使學生獲取詳細的篇章信息,梳理篇章脈絡,了解和熟悉課文中的單詞、短語等語言現(xiàn)象,讓學生掌握閱讀和理解所提供的材料;同時檢查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情況,變單一的由教師講解為聽、猜、讀、信息交流等多種活動形式(凌倩華,2016)。閱讀中的活動設計應該側重故事的文本理解和過程體驗,讓學生從不同角度、用不同形式去理解故事、感受故事,提高理解能力,培養(yǎng)閱讀策略,訓練思維方式,發(fā)展語言運用能力。
1. 優(yōu)化板書,提高實效
【教學片斷5】
(1)First reading:Listen to the story and sequence the pictures.
(2)Second reading:Read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ere are they?
Why do they want to have a race?
How do they run?
What is the ending?
教師應指導學生進行分段落、分步驟閱讀,并把問題答案的關鍵詞及時寫到黑板上。板書設計如下(見圖3):
首先通過聽故事,對故事圖片進行排序,檢測學生對故事內容的初步理解情況。接著,讓學生閱讀故事,利用why—questions對故事情節(jié)進行提問,并從學生的答案中提取相關的關鍵詞進行板書。教學過程簡單、流暢,化繁為簡,將語言知識與語義功能巧妙融合,既幫助學生學習了重點詞匯和短語,又幫助學生梳理了主要故事內容和情節(jié),培養(yǎng)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整體思維能力,并為學生進行故事復述提供了語言框架。對于故事教學這一課型,教師進行合理的板書設計既能涵蓋語言知識層面,又能體現(xiàn)語篇的內在邏輯性,為發(fā)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搭建了腳手架。
2. 注重體驗,靈動課堂
【教學片斷6】
(1)First reading:Read and match.
T:Now,let's read the story carefully. Later,you need to match the pictures with the sentences. (每個小組派發(fā)一份故事圖片和故事文本)
T:Let's see the first sentence. Which picture can match?(教師示范,帶領學生搭配前兩張圖片)
T:Discuss with you team members,and finish the match game.(小組內讀故事,討論,并完成圖文配對)
(2)Second reading:Read and dub.
T:What does the hare say to the tortoise?
S:…
T:What does the tortoise say to the hare?
S:…
(將閱讀文本改成對話劇本,引導學生思考烏龜和兔子在各個場景中的對話。老師示范前兩張圖的對話,學生分組討論余下的對話)
【分析與思考】
執(zhí)教教師沒有按傳統(tǒng)的“閱讀文本、回答問題”的方式來檢測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而是通過閱讀,用圖文配對、改編文本的方式來檢測學生理解文本的情況,提高了學生快速提取信息和圖文信息轉碼的能力。在將文本改成對話環(huán)節(jié),教師首先進行了語言語調到位、肢體語言豐富的示范,把兔子傲慢自大、烏龜不服輸?shù)男蜗笏茉斓梦┟钗┬?,課堂充滿歡聲笑語。接著,學生在小組討論、補白對話的過程中,熱情高漲,積極思考,呈現(xiàn)了一段又一段極富個性和想象力的對話表演。在閱讀過程中,教師關注學生的個人情感融入,增強了個體對于故事的體驗和感受,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培養(yǎng)。
三、閱讀后的活動
閱讀后的活動是語篇閱讀的進一步延伸,也是對學生知識、技能的鞏固和升華。對于文本的拓展,主要分為三個層次,即語篇的理解、語篇的運用和語篇的拓展(朱斌誼,2017)。在讀后環(huán)節(jié),教師通常會設計表演、復述、寫作等小組活動,以檢測學生對故事文本的理解程度,為學生提供語言輸出的平臺。但在輸出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個體差異,從而實現(xiàn)個性化教學,促進全體學生的發(fā)展。
1. 分層滲透情感教育,重視學生的內化輸出
【教學片斷7】
(1)Think and talk about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in groups of two.
Why do the tortoise win in the race?
Would you like to be the tortoise or the hare?
What do you think the author is trying to tell us in the story?
(2)Write a letter to the hare.
The hare is very sad. He wants to race again with the tortoise. Please write a letter to him to remind him about some running tips.
【分析與思考】
在這次賽課活動中,許多教師會在課堂最后亮出“不驕傲、不輕敵,堅持就是勝利”等類似句子進行情感教育。這種口號式的德育教育過于僵化,不能真正引起學生的共鳴。而一位執(zhí)教教師不是將故事蘊含的道理直接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思考:“為什么烏龜會贏得比賽?你想成為烏龜還是兔子?你認為作者想告訴我們什么道理?”這些開放式的問題,能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思考,深刻分析故事內涵。接著,執(zhí)教教師讓學生寫一封信給兔子,告訴它你認為的取得勝利的要素,并給出想法和建議。教師非常注重情感教育的分層滲透,讓學生與故事人物對話,學生在感悟、內化情感教育的同時,還需運用自己的知識進行語言輸出。也許,這才是英語教學中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結合與統(tǒng)一。
2. 全員參與輸出活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
【教學片斷8】
表演、復述、拓展、寫作是語篇運用和拓展的常見方式,是對學生提出的更高要求,難免會存在“優(yōu)生一言堂,學困生無處站”的現(xiàn)象。執(zhí)教教師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分成表演部分故事和全部故事兩種形式,并且組內每個學生都有旁白朗讀或者角色表演的任務,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喜好或者特長進行明確分工。雖然兩種表演形式的基礎分有差異,但是教師又設置了對學生的表演情況進行另外評分的制度,保護了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了學生的全體性和全面性發(fā)展(見圖4)。
四、結語
故事是學生進行語言學習的重要資源。要提高故事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該深度研究文本、研究學生,從學生的語言知識和能力出發(fā),圍繞故事主題設計教學活動,充分關注學生個體的學習過程和情感體驗,讓學生在感受故事閱讀樂趣的同時,提高語言綜合運用能力、閱讀技能、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