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初發(fā)
【摘要】在一篇文章中,文章的主題是全文的靈魂。主題鮮明的文章才會光彩奪目,富有魅力;反之就會黯然失色,平淡乏味。在寫作過程中,學生接觸的客觀環(huán)境中的事物紛紜復雜,千頭萬緒,如何選好材料將“物”通過“意”轉(zhuǎn)化為文呢?這就要求學生學會提煉主題、深化主題,依主題決定材料的取舍。
【關(guān)鍵詞】作文主題;提煉與深化;思維
作文教學在整個語文教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作文水平的高低是一個學生語文水平、語文能力高低的標志是檢查學生基本技能綜合運用的最好標尺。在一篇文章中,主題是全文的靈魂,主題鮮明的文章才會光彩奪目,富有魅力;反之就會黯然失色,平淡乏味。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我們指導學生寫作時必須引導學生學會“提煉主題、深化主題”。
文章的寫作過程,概括起來可以分為“物”(生活)—“意”(思維)—“文”(文章)三個階段。在這個寫作過程中,學生往往抱怨生活單調(diào)枯燥,生活面窄,沒什么可寫,“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睂W生生活確實不像進入社會的青年那樣復雜;然而,中學生的生活其實也有多姿多采的一面,也有豐富的感情世界和廣闊的社會生活。在作文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幫助、指導學生發(fā)現(xiàn)、整理、搜集和提煉這些可貴的素材,在紛紜復雜,千頭萬緒的素材中選好材料,提煉主題、深化主題,依主題決定材料的取舍。將“物”通過“意”轉(zhuǎn)化為“文“。
如何提煉主題,深化主題呢?一般可以從如下幾方面入手。
一、“小題大作”開掘、深化主題
“以小見大”是挖掘、深化主題的重要手段。什么是“小”的題材呢?花、鳥、草、蟲,松、竹、梅、菊;自然景物以及日常生活的片段,零星的事例,生活中的見聞等都可以算是小的題材。小題材很多時候都包含著深刻的意義。我們不僅要引導學生將那些細小的,平凡的材料寫入文章,而且要做到“以小見大”善于從小題材中挖掘、深化主題,依主題選擇材料,立意作文。
怎樣才能使“小題材”顯示出深廣的思想意義呢?不外乎這么幾種方法:
1.通過日常生活的片段,零星的生活小事的敘述,細節(jié)的描寫,抒發(fā)真情實感,表達中心。
學生的生活往往是平淡的,但要引導學生善于從平淡的地方,尋找不平淡的意境來。比如我們天天都要接觸父母、親友、同學,每天上學都經(jīng)過同一條道路。這些親友、同學、街道其實都在變化,經(jīng)常都有新鮮的事情發(fā)生,關(guān)鍵是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美、發(fā)現(xiàn)改革開放的新變化。比如,每天經(jīng)過的街道突然拓寬了,兩旁蓋起了大樓,一家家的餐館熱火朝天地開張了,商場里貨架上的貨品琳瑯滿目,美不勝收。指導學生注意觀察、搜集、深掘這些素材,感悟這些身邊事寓含的意義。 還可以利用節(jié)假日和社會實踐的機會,組織學生旅游、回鄉(xiāng)探親或進行社會調(diào)查,擴大寫作素材的來源?;蚴侨マr(nóng)村探親,目睹農(nóng)村近幾年來的變化;或是聽海外、港臺歸來的親屬講述在異國他鄉(xiāng)的經(jīng)歷;或是到一個普通村民、工人家去作客,到車站、碼頭、餐館等去參加勞動實踐。通過這些日常生活的片段,零星的生活小事,生活中的見聞的敘述,細節(jié)的描寫,來“小題大作”開掘、深化主題抒發(fā)真情實感,表達中心,常??梢允盏健笆掳牍Ρ丁钡谋磉_效果。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父親走至那邊月臺,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這一段父親為我買桔子過程的細節(jié)描寫,雖然樸實簡潔,卻飽含父子深情,令人感嘆不已。諸如此類的事例,生活中其實很多。
2.敘述之后借議論抒情點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例如,魏巍的《我的老師》一文,作者敘述“夢中尋師”一事后,借議論、抒情點題,“我是多么地思念我的蔡老師?。≈两窕叵肫饋?,我還覺得那是我記憶中的珍寶之一?!边@一段議論恰到好處,抒發(fā)了學生對老師那深切思念、熱愛之情。
在指導學生構(gòu)思作文時,我們要注意引導學生將情感寓含在細節(jié)描寫之中,借議論抒情點明主題,將多種表達方式有機結(jié)合。
如星期六、星期日,母親為我們改善生活,精心烹制家鄉(xiāng)小菜。上學前父親為我東挪西借湊齊學習費用,如此等等。這些生活小事,無一不寓含深厚情感,只要我們多加留意,挖掘、提煉好主題,就是極好的素材。所謂“以小見大”就是這個道理。
3.抒情散文一類的文章,或“以物喻人”抒發(fā)情感,揭示主題;或“詠物言志”點出主題。如花、鳥、草、蟲,松、竹、梅、菊,自然景物等,我們給它們賦予人的情感,人的靈性,文章就會光彩奪目,富有魅力了。
二、從現(xiàn)象到本質(zhì),加深對事物的理解認識,深化主題
在寫作中,要善于對寫作對象——客觀環(huán)境中的事物,從表面現(xiàn)象深入到其本質(zhì)去理解、去認識。這樣才能準確地提煉主題,依主題決定材料的取舍、增刪。
例如,寫作校園生活中的人和事。老師的批評,同學的誤解,學習生活的艱辛,生活中的煩惱等,都要能正確對待。樹立正確的苦樂觀、人生觀,這樣文章才能觀點鮮明,主題明確。
又如,節(jié)假日,學生在家遇到輟學經(jīng)商、務工的親朋好友,他們都是正處在青少年時期,正是學知識、學文化的“黃金時期”,卻放棄學業(yè),輟學經(jīng)商務工。有些人賺到一點錢,穿著打扮講究、闊氣,出手大方。如果不能正確認識這種現(xiàn)象,不能正確分析青少年輟學經(jīng)商、務工給個人的未來,給國家的未來帶來的嚴重后果,學生寫作這類題材的作文時,就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流露出羨慕之情。寫出的文章就有可能在贊美“輟學經(jīng)商、務工”了。
其它如賭博現(xiàn)象,早戀現(xiàn)象,浪費糧食現(xiàn)象,輕視勞動衛(wèi)生現(xiàn)象,欺侮低年級同學現(xiàn)象等等都是如此。如果不能正確認識這些現(xiàn)象的本質(zhì),不能正確認識這些現(xiàn)象的惡果,在文章中就不會有正確、鮮明的觀點,文章的主題也就欠鮮明了。
三、增刪材料,深化主題
一篇文章完成后,在修改文章時,可通過材料的增刪來深化主題思想。例如《藤野先生》一文中,魯迅先生在描寫“清留學生”學跳舞的丑態(tài)時將跳舞聲“咚、咚”改為“咚、咚、咚”;寫受藤野先生精神激勵,克服疲勞努力工作時,增加了一個細節(jié)描寫,“點上一支煙,繼續(xù)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嫉的文字”。這樣一改,描寫更生動、形象、準確,更好地突出了主題思想。至于與主題關(guān)系不大的內(nèi)容則盡可能刪除,緊緊圍繞中心來安排材料的取舍以及詳略的搭配。
總之,只有從材料中提煉主題、深化主題,選好典型的、有深刻意義的材料,文章才能詳略得體、“血肉豐滿”,具有較好的藝術(shù)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