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瓊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圖書館 北京 100024)
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of Citation Report,以下簡稱JCR)作為國際上評價學術期刊的權威工具,從出版至今一直被全球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作為評價期刊的重要依據(jù)。其早期的代表性評價指標——“影響因子”被一些知名學術期刊作為期刊榮譽標注在期刊主頁的顯著位置,如SAGE 集團出版的期刊,在每種期刊頁面的醒目位置都標注了期刊的影響因子數(shù)據(jù)。2009年,JCR 增加了“5年影響因子”,并引入Eigenfactor項目組開發(fā)的從2007年起啟用的“特征因子分值”和“論文影響力分值”作為其評價指標[1]。2015年,JCR 又增加了“標準特征因子”和“平均期刊影響因子百分位”這兩項指標[2]。
JCR 近兩次新增的5 項評價指標,對于期刊評價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5年影響因子在原有影響因子計量方式的基礎上將期刊的計量周期延長至5年,避免了原有影響因子計量周期過短而帶來的期刊指標的不穩(wěn)定性;特征因子分值和論文影響力分值采用新的計量方式、以5年為統(tǒng)計周期并扣除自引計量而得,開啟了對不同施引期刊賦予不同權值、對學術期刊結合引文數(shù)量與質量進行綜合評價的新時期;標準特征因子和平均期刊影響因子百分位分別是對期刊的特征因子標準化和影響因子百分位化后得到的水平指標和位置指標,具有非參數(shù)性質,這兩項指標的重要意義在于將以往的具體指標值進行標準化或百分位化,避免了以往不同學科性質帶來的期刊影響因子或特征因子等指標值差異過大、無法進行跨學科期刊對比的缺點,并且使得同一學科內的期刊評價對比更加直觀。
目前,對JCR 新增評價指標的研究,有任勝利、俞立平、盛麗娜、顧歡等一批學者[2-13]對特征因子在期刊評價中的應用進行了實證分析,并對標準特征因子、影響因子百分位(實為平均期刊影響因子百分位)在期刊評價中的表現(xiàn)和應用進行了研究。國外學者Jacsó[1]以JCR 圖書館學信息學期刊為例,探討了特征因子分值和論文影響分值指標與5年影響因子的相關性;Wagner[14]探討了期刊影響因子百分位在跨學科期刊評價中的意義。在國際旅游學術期刊評價方面,國外的研究主要有:Ryan[15]基于2002年10月至2003年12月旅游、休閑與接待業(yè)期刊的點擊情況對期刊進行了排名;Sansrosell 等[16]對2007 ~2010年間JCR收錄的34 種Hospitality,Leisure,Sport & Tourism 期刊影響因子的當前趨勢、總體排名和時間穩(wěn)定性進行了研究;Gursoy[17]采用同行評議的方法,分別對旅游學期刊和接待業(yè)期刊進行了排序。國內主要有鄧金陽、羅艷菊[18]使用標準差法,根據(jù)麥克喬所做的對期刊的綜合重要評分值結果,將國際性英文旅游學術期刊分為4 個等級;宋志紅、王小瓊[19]根據(jù)我國學者的引用情況,將國際性旅游學術期刊在我國的影響力由強到弱分為5 個等級。
從上述研究內容看,目前尚未有就JCR 新增的綜合代表性評價指標應用于期刊評價方面的研究,也沒有采用JCR 新增的客觀評價指標應用于國際旅游學科期刊評價的研究。本文在論證的基礎之上,選擇JCR 評價指標中最具有代表性的3 項新增評價指標——標準特征因子(NEF)、論文影響力分值(AIS)和平均期刊影響因子百分位(AJIFP),以JCR 收錄的旅游學科期刊為例,分析該學科期刊對應的3 項評價指標的特點及排序,進而對旅游學科期刊進行綜合排序評價。
JCR 評價指標采用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分為不同的種類,按評價指標的計算原理和功能,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1)總量指標:總被引頻次和特征因子分值;(2)相對量指標:影響因子類指標(包括影響因子、他引影響因子、5年影響因子和即年指標)與論文影響力分值;(3)水平指標:標準特征因子;(4)位置指標:平均期刊影響因子百分位;(5)時間性指標:被引半衰期、引用半衰期;(6)中性指標:載文量和可引用文獻論文百分比。
在新增評價指標中,筆者在綜合考慮期刊整體影響力和由篇均文獻水平體現(xiàn)出的期刊影響力的基礎上,選擇標準特征因子、論文影響分值和平均期刊影響因子百分位三項具有代表性的指標,具體選擇理由如下:
第一,標準特征因子(NEF)。標準特征因子是將特征因子分值的標準化。特征因子分值是在總被引頻次僅考慮期刊被引數(shù)量的基礎上,賦予施引期刊不同權值、綜合考慮期刊被引的數(shù)量及施引期刊的權值而計量出來的評價指標,兩者的指標值都體現(xiàn)了期刊的整體影響力,但特征因子算法更為科學。而標準特征因子由特征因子分值指標引申而來,具體算法為將期刊的特征因子分值除以期刊所在學科期刊特征因子分值平均數(shù)得到的比值,如果該比值大于1,則說明該期刊優(yōu)于學科期刊平均水平,反之亦然。標準特征因子不會改變期刊在所在學科期刊群中的排序,即在學科內,期刊的特征因子和標準特征因子排序一致,但后者克服了不同學科間期刊特征因子分值存在差異而帶來的跨學科期刊比較的弊端,最終以較好的顯示度實現(xiàn)了同學科和跨學科期刊之間的比較[3]。
第二,論文影響力分值(AIS)。論文影響力分值也是在特征因子分值基礎上計算而得,具體算法為將期刊的特征因子分值除以期刊所發(fā)表論文的標準化比值(所有期刊的論文總數(shù)為1)[2]。從計算原理可以看出,論文影響力分值與影響因子、他引影響因子、5年影響因子和即年指標一樣,均是從篇均文獻指標值的角度來評價期刊的重要性,但前者既改進了算法:由綜合考慮期刊被引數(shù)量和施引期刊權重的特征因子分值計算而得,又改進了計量周期和計量方式:以對期刊評價較為穩(wěn)定科學的5年為計量周期、并排除期刊自引帶來的影響。從以上計算原理可知,論文影響分值是目前JCR 評價指標中對由期刊刊載論文體現(xiàn)出的期刊質量評價的最有代表性的指標,其地位和作用應該相當于傳統(tǒng)評價指標中影響因子的地位和作用,并且在未來的期刊評價中將會發(fā)揮日益重要的作用。同時,這個指標體現(xiàn)的是具體分值,這種分值在不同的學科期刊之間差異會很大,比如醫(yī)學期刊的論文影響分值明顯高于其他學科期刊,所以,論文影響分值僅適用于同學科內期刊之間的比較。
第三,平均期刊影響因子百分位(AJIFP)。根據(jù)科睿唯安JCR 快速使用指南的定義,期刊影響因子百分位(JIFP)是根據(jù)期刊在學科內的影響因子排序計算而來(JIFP=((N-R+0.5)/N)*100%,N 為學科期刊數(shù)量、R 為學科內某一期刊的論文影響分值降序排位[20])。由于很多期刊在進行學科歸類時,會歸屬于不止一個學科,在所歸屬的每個學科中,都會有一個期刊影響因子百分位,所以JCR 將期刊在不同學科中的JIFP 進行平均,得到平均期刊影響因子百分位AJIFP[20]。
將影響因子轉化為百分位不會改變期刊在同一學科中的排序,即降序排列的影響因子的排序和影響因子百分位值排序是完全一致的;與影響因子相比,影響因子百分位在跨學科期刊比較中更為直觀。通過平均期刊影響因子百分位,可以對不同學科之間的期刊進行跨學科比較。
旅游學是應用經(jīng)濟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同時與地理、歷史、環(huán)境等多個學科有較強的關聯(lián)性。隨著人類物質文明的提高,旅游產(chǎn)業(yè)發(fā)展迅速,相應地,研究旅游現(xiàn)象的旅游學科也得到了長足發(fā)展。國際旅游學術期刊作為旅游學科研究的重要展示平臺,其評價日益成為業(yè)界學者關注的一個課題。同時,旅游學科是筆者所在高校重點建設的特色學科,為了給該學科領域學者了解國際旅游學術期刊評價及發(fā)展提供參考,筆者對該學科涵蓋的國際學術期刊評價一直跟蹤研究,前期已有相關研究成果。
本文數(shù)據(jù)來源于JCR 最新的統(tǒng)計年2016年Hospitality,Leisure,Sport & Tourism 分區(qū),人工去除不相關期刊后,得到23 種包括旅游、休閑及接待業(yè)的廣義上的旅游學科期刊數(shù)據(jù)。
從表1中旅游學期刊標準特征因子值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旅游學科期刊具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整體影響力大的期刊極少。JCR 收錄的23種旅游學期刊,僅有TOUR MANAGE 一種期刊的NEF 值大于均值1(注:同學科領域的NEF均值均為1)、在所屬學科中影響力優(yōu)于平均水平,占比僅4%。其余22 種期刊均不及平均水平,大部分期刊標準特征因子分值很低,影響力在從屬學科中處于低水平。第二,期刊之間影響力差距大。排名第1 位的TOUR MANAGE,NEF 值是排序第2 位的ANN TOURISM RES 的近2 倍;表2中標準特征因子的中位數(shù)極大值比和極小極大值比分別為0.101 1 和0.017 2,全局分布較為分散。第三,影響力低的期刊集中。NEF 值低于0.1的期刊有8 種、占比35%,低于0.2 的期刊有16種、占比70%,可見,旅游學科期刊的整體影響力大大偏離所在學科的平均水平。
從指標值看,表1中的數(shù)據(jù)體現(xiàn)了相鄰排位的旅游學科期刊之間論文影響分值差距不大,極小極大值比和中位數(shù)極大值比分別為標準特征因子對應比值的6 倍和4.3 倍,可見,在旅游學科期刊的論文影響力分值分布相對比較均勻。從排位順序看,各種期刊的排位與標準特征因子的排位,除1 種期刊沒有變化外,其余期刊的排位順序都有不同程度的位次差,其中位次差最大的是TOURISM ECON,這種期刊在標準特征因子值排序為第12 位,正好處在學科的中間水平,但在論文影響力分值中的排序則處于靠近末端的位置。可見,在JCR 旅游學科期刊中,從期刊的總量指標或總量指標衍生的水平指標體現(xiàn)的期刊整體影響力和從篇均文獻水平體現(xiàn)出的期刊重要性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表2 相關評價指標的統(tǒng)計學特征
JCR 根據(jù)期刊載文的學科屬性,將不同的期刊歸屬到不同的學科,但這些期刊都同時歸 屬 于Hospitality,Leisure,Sport & Tourism 和Management 學科,只是每種期刊歸屬于其他的學科時不一致。比如Tourism Management,歸屬于Environmental Studies、Hospitality,Leisure,Sport & Tourism 和Management 三個學科,2016年這種期刊在三個學科中的JIFP 分別為96.667%、98.889%、92.526%,其AJIFP 則為三個值的平均數(shù)96.027%。
就旅游學科來看,大多數(shù)相鄰期刊的平均期刊影響因子百分位差距在10%以內,但排在學科末尾2 位的J TOUR CULT CHANGE 和J HOSP LEIS SPORT TOUR EDU,與上一相鄰期刊的平均期刊影響因子百分位相關分別達到15.665 和13.877。從表2中的統(tǒng)計學數(shù)據(jù)看,平均期刊影響因子百分位的中位數(shù)極大值比較標準特征因子和論文影響力分值對應的比值高,說明在這個指標中處于中等水平以上的期刊分布相對集中;而極小極大值比只略高于標準特征因子對比的比值,與論文影響力分值對應的比值相差約2.6 倍,在這個指標中處于中等水平以下的期刊分布較為分散。
標準特征因子、論文影響分值和平均期刊影響因子百分位盡管具體指標值表現(xiàn)有差異,但是在同一學科內均可體現(xiàn)期刊的排名,三者分別代表了期刊的整體影響力、期刊論文的影響力和期刊在學科內所處位置的平均水平??紤]上述三個指標在JCR 期刊評價指標體系中的代表性,本文對三項評價指標賦予相同的權重,對旅游學科期刊按每項指標的排序計算出綜合排序值,按綜合排序值再對旅游學科期刊進行排序,各種期刊的分項排名和綜合排名如表1所示。
在JCR 目前提供的評價指標中,采用在綜合考慮期刊被引數(shù)據(jù)和施引期刊權重的基礎上計算出的標準特征因子(NEF)和論文影響力分值(AIS)、將影響因子百分位化并平均化后得到的平均期刊影響因子百分位(AJIFP)最具有代表性,分別代表了期刊的整體影響力水平、期刊刊載文章質量水平和期刊在所屬學科內所處的平均位置水平。
通過對2016年度旅游學科期刊的綜合排名,可以看出旅游學科期刊大致可以分為幾個區(qū)間。第一區(qū)間是排在前4 位的期刊,這4 種期刊一直是近年旅游學術期刊評價[16-17]中綜合評價最好的4 種期刊:期刊整體影響力高、刊載的文章質量也居于學科前列。第二區(qū)間為綜合排名第5 ~10 位的6 種期刊,是創(chuàng)刊相對較早、在旅游學科中的次優(yōu)質期刊,尤其是其中有3 種期刊是接待業(yè)這一子學科中綜合評價居前列的期刊。第三區(qū)間是綜合排名在第11 ~17 位之間的7 種期刊,3 項指標的排名均不突出,屬于影響力中等和中等偏下水平的期刊。綜合排名位于第18 ~21 位的4 種期刊,有3 種期刊屬于綜合了旅游與休閑、接待、文化等子學科或交叉的期刊,受刊載范疇的影響,這些期刊在泛指的旅游學科中影響力弱。
除了大致的區(qū)間劃分外,本文通過3 項評價指標對JCR 收錄的旅游學科期刊的綜合評價還有以下幾點值得注意:第一,與2005年Sans-Rosell 等[16]和Gursoy[17]對旅游學科期刊排序中ANN TOURISM RES 優(yōu)于TOURISM MANAGE 不同,本文的研究結果顯示TOURISM MANAGE 的綜合影響力已超過ANN TOURISM RES,居于首位。第二,TAYLOR 的J SUSTAIN TOUR 自1993年創(chuàng)刊后發(fā)展較快,十年左右的時間就在國際旅游學術期刊的排名中上升到第4,并且近十年來在一直移居第4 位,綜合質量優(yōu)于很多創(chuàng)刊時間大大早于該刊的期刊。第三,由ELSEVIER 2012年創(chuàng)刊的J DESTIN MARK MANAGE,創(chuàng)刊即被JCR 收錄,并且綜合排名排在很多創(chuàng)刊已外的旅游學科期刊之前,是旅游學術期刊中有很大發(fā)展?jié)摿Φ钠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