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祥
北宋名臣杜衍(978-1057年)為官素有能名,尤以善于治獄聞名朝野,一生宦海沉浮,退休后竟無屋可居,寓居于驛舍終其一生。
杜衍出身于官宦之家,其九世祖杜佑為唐朝名相;祖父杜叔詹,官至鴻臚卿,追封吳國公;父親杜遂良,任宋太宗朝尚書度支員外郎。這個富足的官宦之家本來其樂融融,然而,太平興國三年(978年),杜遂良在壯年突然暴病身亡,此時的杜衍尚在母腹之中。
母親含悲生下杜衍,在他很幼小的時候便改嫁。杜衍在祖父的呵護下長大,但不幸15歲時,祖父也撒手人寰。杜衍投奔母親,然而,繼父卻不肯收留杜衍。他只好辭別母親,孤身一人四處流浪。
杜衍流浪至濟陽,遇到了當(dāng)?shù)馗缓老嗬锸?。相里氏見杜衍儀表不凡,認(rèn)定他必是一位奇?zhèn)ブ?,便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并資助他讀書求學(xué)。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30歲的杜衍金榜題名,中進士甲科。
杜衍進士及第后,被朝廷任命為揚州觀察推官,不久,改任秘書省著作佐郎、平遙知縣。此后,朝廷遣使者巡察平遙,因政績突出,鼎力舉薦,又擢升杜衍為晉州通判。
杜衍以公正明斷、善于決獄而名滿天下。石州知州高繼升遭人誣陷,以勾結(jié)外族陰謀叛亂罪被逮捕拘押,高繼升鳴冤無門,案子久拖不決。朝廷敕命杜衍主審此案,杜衍排除重重干擾,明察秋毫,將誣告者繩之以法。
寧化軍守將執(zhí)法過于嚴(yán)苛,將罪不至死者定為死罪。杜衍反復(fù)調(diào)查核實,認(rèn)為案情不實,量刑不當(dāng),加以改正。守將對杜衍的判決不滿,上訴朝廷,朝廷詔令刑獄復(fù)審,當(dāng)事人死里逃生。
杜衍決獄明鏡高懸,公正高效,名聲大振。天圣六年(1028年),擢升為刑部員外郎。當(dāng)時垂簾聽政的劉太后派使者巡察淮南,使者回到汴京,尚未開口稟報出使情況,劉太后就急不可耐地問使者杜衍最近怎么樣,是否安康。使者連忙將杜衍的治績向太后匯報,“太后嘆曰:‘吾知之久矣”。后來,杜衍調(diào)任河?xùn)|轉(zhuǎn)運副使、陜西轉(zhuǎn)運使。
不久,朝廷征召杜衍入朝任三司戶部副使,擢天章閣待制、知江陵府。尚未赴任,恰遇河北軍費匱乏,朝廷緊急調(diào)杜衍以工部郎中銜出任河北都轉(zhuǎn)運使。他理財有方,不向老百姓征收任何賦稅,想方設(shè)法很快解除了軍費匱乏的危機。
此后,朝廷又召還杜衍,任命為樞密直學(xué)士。杜衍請求外任,詔命以右諫議大夫知天雄軍。雖在朝廷與各地之間穿梭般調(diào)動,職務(wù)頻繁變換,杜衍都恪盡職守,可謂為官一任,振興一方,政聲滿天下。
慶歷三年(1043年)八月,范仲淹向仁宗上《答手詔條陳十事》,提出了以改革吏治為中心的十項改革綱領(lǐng),轟轟烈烈的慶歷新政拉開了序幕。
慶歷四年(1044年)九月,仁宗降詔擢升杜衍為集賢殿大學(xué)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衍好薦引賢士,而沮止僥幸,小人多不悅”。
慶歷新政改革綱領(lǐng)的核心是改革吏治,而改革吏治的重中之重是抑制“僥幸”。所謂僥幸,即皇帝的“恩降”——對官吏的任命、升遷,繞過正常程序,由皇帝直接下詔,交由樞密院和中書門下奉旨落實。宋仁宗一方面堂而皇之地下詔要“明黜陟,抑僥幸”,一方面又抹不開情面,接受私人請托,不斷地寫條子,批發(fā)烏紗。
可是杜衍也不含糊。一次,諫官歐陽修入朝進對,仁宗對他說:“外人都知道杜衍退還降恩詔旨的事嗎?可是他們不知道,面對前來求恩降的人,朕每每都推說杜衍不同意而終止的,比杜衍所封還的還要多得多呢?!?/p>
由于新政觸犯了貴族官僚集團的利益,遭到他們的強力阻撓和瘋狂反撲,使盡種種手段在仁宗面前誣陷和詆毀革新派。老謀深算的夏竦更是使出陰招,給了革新派致命一擊:命家中婢女模仿石介筆跡,偽造了一封石介寫給富弼的信,編造革新派陰謀廢黜仁宗另立新君的彌天大謊。
新政受阻,仁宗被雙方的相互攻訐搞得厭煩不已,漸漸對推行新政了無興趣,對推行新政的骨干人物范仲淹、富弼等心生反感。而身為宰相的杜衍又處處庇護著他們,這使仁宗大為惱火。新政實施不過一年即告失敗,范仲淹、富弼等被貶出京師,慶歷五年正月,杜衍也被罷相,以尚書左丞出知兗州。杜衍居宰相之位僅120天,史稱“百日宰相”。
慶歷七年正月,69歲的杜衍上疏朝廷,請求退休。從此閑居南京(今河南商丘)。嘉祐二年(1057年)二月,寓居驛舍十年的杜衍漸漸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仁宗聞訊,緊急派使者問醫(yī)賜藥,帶著太醫(yī)前往看望,尚未趕到,杜衍已溘然長逝。
(摘自《學(xué)習(xí)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