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鴻兵,陳友明,尹思慧,李佳佳,萬金娟,孫夢玲,唐建清,俞雅文
(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江蘇 南京 210017)
水稻——克氏原螯蝦綜合種養(yǎng)因其以“穩(wěn)糧增收”為根本前提,以“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實現了產業(yè)增效和農民增收,所以近年來發(fā)展迅速,僅江蘇省就突破500 000×667 m2。由于各地農民對優(yōu)質水稻的綜合種養(yǎng)技術掌握不深,只能照顧到水稻的生長周期,不能保證克氏原螯蝦生長時間,商品蝦規(guī)格偏小,價格偏低,產生了一定市場風險。2018年,該項目團隊選用江蘇地區(qū)優(yōu)質水稻品種“南粳46”,實地開展了“南梗46與克氏原螯蝦高效綜合種養(yǎng)”相關的應用技術研究,探討了水稻育秧時間、蝦苗投放、水草種植、親蝦投放等環(huán)境的技術要點。
南粳46,采購自江蘇某科技有限公司,南粳46由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選育而成,屬中熟晚粳稻品種,全生育周期165 d以上,突出優(yōu)點是稻米品質優(yōu),米飯晶瑩剔透,口感柔軟滑潤,富有彈性,冷而不硬,食味品質極佳,被譽為“江蘇最好吃的大米”,適合高品質稻米商業(yè)開發(fā)。
試驗田位于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qū)任家村,占地面積 87×667 m2,分為 4 個地塊,塘口編號為 1#、2#、3#、4#,具體見試驗田平面圖(圖1)。實際池塘總面積80×667 m2,其中水稻種植面積 68×667 m2。
依照農業(yè)行業(yè)標準SC/T 1135.1-2017《稻漁綜合種養(yǎng)技術規(guī)范通則》中的技術指標和要求(溝坑占比不超過總種養(yǎng)面積的10%),四周開挖4 m寬的環(huán)溝,環(huán)溝深度1.2 m。環(huán)溝挖出的土方做成圍埂,埂高1 m,埂頂面寬2 m,埂內側坡比1:3。田塊四周保留高度0.5 m,寬度0.5 m的小田埂。
圖1 南粳46稻蝦綜合種養(yǎng)試驗田平面圖
試驗田進排水總體上呈現從1#塘進水,水體從 1#塘依次流向 2#、3#、4#。1#與 2#,2#與 3#,3#與 4#之間設置單方向進水管,4#靠近河道區(qū)設置排水管。進排水管統(tǒng)一使用直徑200 mm PVC管,每個進水管的末端套10 m長,直徑0.5 m的長筒形尼龍過濾袋,尼龍網的網眼為60目。
田塊上的水草種植區(qū)種植伊樂藻單一品種,種植區(qū)寬6 m,種植區(qū)與種植區(qū)之間的間隔為8 m。水草種植面積約占田塊面積的40%,水草植株的株間距2 m。
環(huán)溝內種植伊樂藻、鳳眼藍(俗稱水葫蘆)、菹草,水草株間距4 m,種植面積約占環(huán)溝總面積的30%。伊樂藻:鳳眼藍:菹草的種植比例為4:3:3。
時間安排是該研究的重點內容,主要安排如下。
11月下旬:水稻收割,翻耕曬田;
12月上旬:打水淹青;
12月至次年1月:水草種植;
1—4月:冬季、早春肥水管理;
3月中旬:克氏原螯蝦蝦苗投放;
3—6月上旬;克氏原螯蝦投喂及后期商品蝦捕撈;
5月中旬:南粳46秧苗育秧;
6月中旬:南粳46秧苗栽插;
6月下旬:克氏原螯蝦親蝦投放;
7—11月中旬,水稻管理;
11月下旬:水稻收割。
1.7.1 蝦苗、親蝦投放 蝦苗投放密度5 000~6 000尾/667 m2,蝦苗規(guī)格200~300尾/kg。蝦苗投放時全池均勻投放,蝦苗轉運、投放時輕拿輕放,保障蝦苗成活率。蝦苗投放確保在3月中旬投放完畢,最晚不超過3月31日。親蝦投放密度400~500尾/667 m2,規(guī)格40~50尾/kg。親蝦主要投放在環(huán)溝中,由于氣溫較高,親蝦轉運、投放均在凌晨完成。
1.7.2 飼料投喂 蝦苗投放3 d后,開始投食。飼料選擇36%蛋白質含量的顆粒飼料。飼料投喂投放在田塊上水草之間空格處,以及環(huán)溝外側淺灘處。每日投喂時間16:00以后,一般以投喂完成基本天黑為準進行調整。每日飼料投放量占存塘蝦體質量的3%~5%,具體投喂量根據飼料觀察臺飼料的吃食情況進行調整。一般晴天多投,陰雨天減量。
1.7.3 水稻管理 南粳46栽插株距30 cm×11 cm,約1.8萬穴/667 m2,每穴3~4株,注意淺水栽插,栽插深度1.5~2.0 cm,要求秧苗不漂、不倒。
水稻栽插前 2~3 d施復合肥 30~40 kg/667 m2,耕入土中作基肥。栽插后3~4 d、10 d施用2次分蘗肥;7月下旬施拔節(jié)孕穗肥。8月上旬施促花肥。
1.7.4 水位管理 冬季池塘水位保持在田塊以上20 cm,蝦苗投放以后水位保持在40~50 cm。每天打水2~3 h,保證15 d左右全池換水1次。
水稻水漿管理總體執(zhí)行“淺水插秧、寸水活棵、淺水分蘗、脫水曬田、層水打苞、薄水養(yǎng)胎、干濕壯籽、斷水待收”的基本原則。水稻栽插時田塊上水位3~5 cm,水稻分蘗期,保持田塊上水位10~15 cm。7月下旬開始脫水曬田,控制分蘗。8月上中旬,保持5 cm水層,促進水稻壯稈孕大穗。8月中下旬,降水至3 cm,促進水稻幼穗發(fā)育、揚花抽穗。11月中旬在收獲前15 d水位降至田塊以下20 cm。
1.7.5 雜草和病蟲害 根據稻田雜草類型,選擇低毒高效的化學除草劑進行除草,在栽插前3~4 d進行除草劑封閉處理。栽插后3~4 d,結合第1次分蘗肥拌勻撒施,建立3 cm水層施藥,保持水層5~7 d,自然落干。病害以防菌核病為主,總體用藥次數控制在4次以下。
2018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為小龍蝦集中捕撈期,每日使用10 m長地籠密集捕撈。2018年11月下旬南粳46水稻收割,水稻種植總面積70×667 m2,具體產量指標見產量與效益分析見表1。
該試驗條件下,克氏原螯蝦產量達到127.5 kg/667 m2,水稻產量達到 515 kg/667 m2,每 667 m2均凈收入達到4 763.9元/667 m2,效益顯著。
實驗充分結合了南粳46的生長期長的特色,采用早投苗,中期補投親蝦的方式,彌補了投苗不及時克氏原螯蝦產量不高、產值不高的缺點。3月中旬集中投苗,雖然蝦苗價格高,但是保障了蝦苗生長時間>50 d,規(guī)格較高。
表1 南粳46稻蝦綜合種養(yǎng)產量與效益分析表
該實驗采取6月下旬補投親蝦,保障了稻田環(huán)溝的充分利用,8月到9月之間仍然能夠收獲一部分克氏原螯蝦,彌補了5月中旬全國范圍稻田養(yǎng)殖集中出蝦,價格低的缺點。能夠保障全年商品蝦銷售均價達到56元/kg,保障了克氏原螯蝦養(yǎng)殖的效益。
南粳46優(yōu)質水稻在江蘇、上海等地已經得到了消費市場的充分認可,稻谷的一次性統(tǒng)收收購價達到8元/kg,碾米包裝后的成品稻米價格更高,可見的是應該會獲得更好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