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由資深模友何子銘供稿,袁曉曄攝影
它被譽為賽場上的“哥斯拉”,是令高傲的歐美車廠汗顏的東瀛戰(zhàn)神。它被稱為日本國寶級跑車,卻又是平民跑車。上世紀90 年代初橫掃歐亞大陸各大賽場,譜寫一段至今都令人熱血沸騰的傳奇歷史。平凡的軀殼下面卻蘊藏著驚人的潛力,它是“哥斯拉”——Nissan Skyline GT-R (R32)。
在GT-R 的歷史中,作為第三代GT-R,R32 無論從外觀上還是性能配置上都與前兩代有很大區(qū)別。R32 的外觀略顯中庸,扁平的車頭,車身側面也缺乏力量感,只有車尾的擾流板在向世人訴說“我的確是一輛性能車”。就在這幅平庸的軀殼下面卻蘊藏著2.6 L直列六缸雙渦輪增壓發(fā)動機,搭載ATTESA E-TS四驅系統(tǒng),而這套系統(tǒng)令底盤增加了100 kg 左右的車身負重,但是可以給R32 帶來更高的操控性和過彎速度。除此之外,還增加了HICAS 4WS 四輪轉向系統(tǒng),懸架系統(tǒng)也做了全新設計,前懸架采用雙叉臂結構,后懸架采用四連桿結構,大幅提升操控性和穩(wěn)定性。1989 年至1994 年間,共43 934 輛的銷量足以證明GT-R(R32)的成功。1990 年,R32 首次登陸日本JTCC 賽事GrouP A 組便開啟了東瀛戰(zhàn)神的神話。1990 年至1993 年,R32共取得JTCC 賽事29 場全勝的傳奇戰(zhàn)績。自此R32 被冠以“哥斯拉”的稱號。
AUTOart 出品的NISSAN SKYLINE GT-R (R32) GROUP A 1993 UNISIA JECS #1 雖然只是當年JTCC 年度第二名,但是駕駛這輛1 號賽車的車手長谷見昌弘不僅多次拿到年度冠軍,同時也是1990 年澳門東望洋大賽的冠軍。東望洋大賽是GT-R 真正聲名遠揚的賽場,這場日本賽場以外的首秀留下了“快到讓攝影師的鏡頭都跟不上” 的傳說。
模型采用合金全開工藝,車身大量贊助商圖標及彩繪采用移印和水貼工藝,外觀大量細小獨立零件詮釋AUTOart 千禧盒的良心做工。值得一提的是車頭右側兩個標有“E”和“閃電”標志的獨立零件分別為滅火器開關和緊急斷電開關,這種開關設置是為了防止賽車在賽道上發(fā)生事故車門打不開的情況下,救援人員能夠第一時間切斷電路并啟動滅火裝置。在開關下面是車手的名字——長谷見昌弘(上)和福山英朗(下)。
雖然發(fā)動機蓋開合部位為“狗腿結構”,但是發(fā)動機艙內部細節(jié)非常豐富。整個直列六缸發(fā)動機為完全獨立結構,發(fā)動機進氣及排氣管道、R32 特制的加厚鋁合金水箱、加裝的Reinik 塔頂撐桿以及從防火墻延伸至發(fā)動機艙的防滾架全部一覽無余。
賽車的內飾相比民用車要簡陋的多,一切與速度無關的設施全部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布滿各種按鍵的中控臺,按鍵用紅白顏色油漆做分色處理。專業(yè)桶形賽車座椅搭配四點式安全帶,安全帶上印有Sabelt 標志。換擋桿左側的保險絲盒一目了然,副駕駛一側防滾架上安裝的是行車電腦。值得注意的是兩側車門內防滾架上都用纖細的銅絲固定著黑色管線并連接至“圓柱形”物體上,這就是氣壓千斤頂,在底盤相應部位也有所展現。
這款模型的底盤做的非常用心,前拖車鉤用螺絲固定在水箱下面的車體上,透過水箱縫隙可以看到發(fā)動機散熱風扇護罩為鏤空網。前保險杠下方的氣壩內側連接剎車冷卻導流管,正是因為還原了這個空氣導流裝置,導致這款模型轉向幅度非常小。后輪同樣設有剎車冷卻導流管,在導流管前面是兩個油冷器,輔助LSD 差速器散熱。這臺賽車的排氣管從側面伸出,這樣設置是為了減少排氣管距離,提高排氣系統(tǒng)散熱。但是后懸架防傾桿和后保險杠都還保留了原廠排氣管的位置。
模型車輪部分做的也非常出色,兩側單孔固定中央旋母顏色分別為左藍右紅,搭配亞光黑色輻條及電鍍輪圈顯得十分搶眼。賽車采用的熱熔光頭胎,模型方面展現的效果極佳。金屬材質的剎車碟質感突出,剎車卡鉗有凸刻AP 標志。車輪與輪眉之間的距離也把控的非常到位,美中不足之處是模型懸架結構不可動,前輪轉向角度極小。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這款模型的轉向聯動部位為齒條結構,而非普通撥桿結構。
“哥斯拉”的稱號名不虛傳,東瀛戰(zhàn)神的赫赫戰(zhàn)功值得紀念,Nissan Skyline GT-R (R32)為整個GT-R 家族贏來不可磨滅的地位。AUTOart 將這款限量5 000 輛的模型制作足夠精良,將賽車特有的主要細節(jié)一一展現,是追溯和紀念那段輝煌歷史最好的鑒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