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志勇
隨著電教媒體在教育教學領域中的運用,初中語文教學質量也得到了質的飛躍,它不僅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而且也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始終處在愉悅的氛圍中閱讀、欣賞、質疑課文,全身心投入到了探索和解決問題的境界中,點亮了智慧的明燈。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電教媒體集“聲、色、畫、樂”于一體,色彩豐富的畫面、生動可感的聲音有利于創(chuàng)設特定的意境,激發(fā)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喚起強烈的探索欲望,使學習成為一種輕松愉快、主動求索的過程。
充分運用多媒體,更有助于領學生入境,進行文學作品美的藝術享受和賞析。以歐陽修的《醉翁亭記》為例:投影一開始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的就是這樣一幅場景——小歐陽修穿著襤褸的衣裳,用一棵蘆荻在沙地上一筆一畫地學寫字,一旁有太夫人指點。這就是“畫荻教子”的故事。此場景介紹了歐陽修小時候家境貧寒,卻以其強烈的好學精神成為了我國文學史上“唐宋八大家”之一。這要比平時課堂上教師平淡枯燥地進行作者簡介好得多,無形中能帶給學生一種學習的動力。接著,教師可將此篇的背景(三十歲被貶徐州)一筆帶過,很快地把學生帶入文章之中。
二、化繁為簡,直觀形象
語文課中有些文章所寫的人、事或景、物等,由于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對此缺乏感性認識,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如果運用電教媒體再現(xiàn)情形,就能使學生融入其中,拉近教材與學生的距離,學生就能從旁觀者轉變成直接的參與者。這就為解決文章的重難點提供了極大的幫助,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教學《安塞腰鼓》這篇文章的時候,我首先下載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場面,在課前幾分鐘為學生播放這段視頻,學生在觀看中領略了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從而達到一定的先聲奪人的氣氛,為后面的朗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制作了一個課件,其中有錄音播放,也有文字展現(xiàn),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魅力,在視覺、聽覺中得到了很好的教育,從而很好地解決了這篇文章的難點問題。
三、渲染氣氛,激發(fā)情思
在語文課中有一些感情色彩比較濃厚的文章,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在有感情的朗讀中,體會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而多媒體所渲染的氣氛能很好的感染學生的情感,為學生的感情朗讀提供很好的氛圍。
在教學《土地的誓言》這篇課文的時候,學生由于年齡的限制,沒有家國之痛、民族之恨這些經(jīng)歷和體驗,但他們有著樸素的情感,對九一八事變的始末及日軍的侵略行徑也略知其二。關鍵是人的情感往往是在一定的情景下產(chǎn)生的。如果教師能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與課文相關的情景,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有直觀的形象可以把握,就能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感知到文章的情感,使情感在具體的情境中受到感染、陶冶。因此在教學中,我通過多媒體采用多種形式來創(chuàng)設情景,努力喚起學生內心的情感,引發(fā)學生與文本的共鳴。如音樂的選擇,整堂課前前后后如泣如訴的《松花江》背景音樂三次響起,將大家?guī)氲搅艘粋€嚴肅凝重的氛圍;屏幕在課前與課中兩次展示了“九·一八”事變之后東北人民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的慘狀畫面,激起了學生的愛國情感;簡單的背景回憶,激情的課堂語言,一次又一次調動、補充了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從而使學生很容易地融入意境,走近了課文。
四、加大容量,提高效率
向課堂教學要質量、要效率,是課堂教學的中心任務。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單一說教的模式,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參與作用,融教法、學法于一體,能夠加快課堂節(jié)奏,增加課堂信息容量。在設計計算機多媒體課件時,教師可以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過程,即情景、課文、圖片、例題、練習題、板書等要點都設計制成課件,在上課時,利用計算機軟件的交互功能,任意調用,反復重現(xiàn)。它大大節(jié)省了講解和板書的時間,為新材料的操練鞏固“騰出時間”。教師可以精講多練,加快課堂節(jié)奏,環(huán)環(huán)相扣。我們在進行階段性復習或總復習時,也可將已學的眾多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和歸納,根據(jù)考試的內容和要求,做成練習訓練庫,學生隨時隨地可調用所需的資料,進行學習訓練,這樣只須在很短的時間內便可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從而優(yōu)化教學方法,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巧妙利用電教媒體,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化解學生認識活動中的難點,深化學生情感活動,開發(fā)學生的智力??梢院芎玫嘏囵B(yǎng)學生觀察、想象、思維、記憶、注意等方面的能力,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巧妙運用、精心制作,并致力于靈活運用電教媒體,一定會收到獨特而又創(chuàng)新的效果,以達到服務教學、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湖北省襄陽市東津新區(qū)東津鎮(zhèn)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