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娜
課下,經常聽到一些老師這樣抱怨:“XX這個孩子太難管了,真是無可救藥。為了能讓他學好,我不知花了多少心思,耗費了多少心血,物質獎勵、精神鼓勵等所有能用的方法我都用了,可他就是不見好轉。你們看看這就是他的表現,沒有一樣能達到我的要求,簡直就是‘一堆爛泥扶不上墻,對這個孩子我是徹底失去信心了,也不再抱有任何希望了……”
每每聽到這些抱怨,我都會不由自主地想起之前讀過的一篇短文。
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把一只跳蚤放進玻璃杯里,跳蚤立即跳了出來。又重復幾遍,結果還是一樣。于是,心理學家再次把這只跳蚤放進杯子里,并在杯子上加一個玻璃蓋?!芭椤钡囊宦暎樘饋砗笾刂氐刈苍诓Aw上。如此連續(xù)多次碰壁后,跳蚤降低了起跳高度,再也沒有撞到蓋子。一天后,把蓋子拿掉,跳蚤雖然還在周而復始地跳,但每次跳起的高度都不超過玻璃蓋的高度。跳蚤還能跳出杯子嗎?心理學家又做了一個實驗,他拿來一盞酒精燈,在玻璃杯下加熱。沒過多久,跳蚤便熱得受不了了,只得全力起跳,結果很輕松地跳出了玻璃杯。
讀罷故事,筆者深受觸動。跳蚤最高能跳1.5米,可為什么卻跳不出一個幾十厘米高的玻璃杯?是跳蚤失去了跳躍能力?不是,是因為玻璃蓋限制了跳蚤起跳的高度,在歷經一次次碰壁后,讓跳蚤在內心形成了一種消極的思維定勢:我已經跳不出了,再跳高了還會碰壁,為了避免“撞疼”自己,跳蚤就只能在玻璃蓋限定的高度下跳躍。由此筆者不禁想到了我們的教育,在平時的教育實踐中,我們難免會碰到一些所謂的“刺頭”學生,這些學生確實難以管理,但他們并非不可救藥。他們的本質和其他優(yōu)秀學生都是一樣的,是向善的,他們也都曾努力地向積極方向靠攏過,只不過在學生的靠攏過程中,教師采取的教育方法不恰當,總是盯住他們的缺點和短處不放,而對其優(yōu)點和長處視而不見,只要學生稍有表現不如意的地方,就會毫不留情地對其進行批評和指責。教師這些消極的評價就像一層“厚厚的玻璃蓋”,緊箍著、束縛著學生積極向上的內在潛力,在經歷一次次殘酷的打擊后,學生被迫像跳蚤一樣變“聰明”,在內心對自己進行設限:“我確實是不行,我天生就是一個差生,無論我怎么努力,也達不到老師的要求。”學生時時處處都處于壓抑、焦慮的心理狀態(tài)之中,他們渴求進步的熱情和克服困難的勇氣就會慢慢減弱、喪失,最終“破罐破摔”,完全蛻變?yōu)槔蠋熝壑械摹靶嗄尽薄盃€泥”。要想讓學生重拾積極向上的進取心,教師就必須丟掉自己那曾經、正在抑或是正要拿在手中的“玻璃蓋”, 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要盡量避免使用羞辱、歧視、抱怨的言語刺激孩子,而應保持冷靜的頭腦,正確解讀學生并相機用好自己手中的“酒精燈”,巧妙給予他們適當“溫度”的關愛,以激活他們“自信的神經”。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方能產生“神奇力量”促使學生奮力跳出自我,逐步走向優(yōu)秀。
首先,教師要及時修正自己的育人理念,包容和接納每一個成長中的學生。學生正處于人生的成長期,其心智尚未完全成熟,自覺性和自控能力等都比較差;在其成長過程中,無論我們采取什么措施,學生還是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這些都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一種正?,F象。教師必須學會用平靜的心態(tài)去寬容,并接納這些現象的存在,并嘗試著站到這些“不成器” 孩子的“位置”,去認識、思考他們的錯誤行為,探究他們“反叛”的癥結所在。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對癥下藥,開出合理處方,對學生進行有效矯治。反之,如果教師盲目用自己成年人的標準去要求、指責和批評孩子,給他們扣上“差生”的帽子,不僅會讓教育失去應有之義,還會灼傷孩子的身心,激化師生雙方的矛盾沖突,加劇學生的對抗心理,使教育走入“死胡同”。
其次,教師要練就壺水不開巧添柴的功夫,巧妙激發(fā)學生內心的無限動力。問題學生由于各方面表現差,平時教育中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給予他們的大都是批評、訓斥、貶責、挖苦……一次次的打擊已經徹底吞噬了學生的信心,讓他們變得安于現狀或麻木了。教師要想將他們從迷途重新引回到正路上,就必須用自己手中的“柴”把學生那顆冰冷的心烘熱,重新喚醒沉睡在他們內心的進取意識。一是教師要及時跳出傳統(tǒng)思維的定勢,學會一分為二地看待學生 “一無是處”的行為,盡可能多地從中挖掘出其行為背后所蘊含的積極因素,并以此為契機輔以恰當的方式、方法對其進行正向肯定與鼓勵,讓身心都被負面情緒困擾的學生重新看到希望。二是教師要巧于施教,對于學生在行為中出現的錯失,教師不能簡單予以否定或是避而棄之,而應把學生出現的錯失作為一種教育資源,并想方設法利用好這些資源對學生進行思想、意志、品格教育,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真正認識到錯誤,加深印象,而且還能鍛煉學生的能力。讓他們在錯誤學習中都能有新的認知,在每次改正錯誤的過程中能有新的提升。三是教師要充分了解每個孩子的個性和特長,并在遵循其合理需求的基礎之上因材施教。讓每個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跑道”,盡情展現自己的“獨特風采”,感受到自身存在的價值和成長的快樂。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真正從內心燃起 “希望之火”,推動其積極、主動朝著老師所指引的目標奮力前進。
再次,教師要有“面壁十年圖破壁”的耐心,不放棄每一個“迷途的學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生身上的不良行為不是一兩天形成的,是長時間思想與行為的積累。對于學生不良行為的矯正,教師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寄希望于讓學生一下子改正所有錯誤,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愛心給予學生循序漸進的時間和空間。在此期間,無論學生出現多么嚴重的問題或是做出多少讓自己傷心頭疼的事情,教師都不能對其失去信心,將其打入另冊甚至放棄。而是要在內心堅信他們是可以轉化的,他們也可以和其他優(yōu)秀學生一樣健康成長、成才。并在此基礎之上積極反思,修正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一方面,教師要充分評估每個孩子的個性特點及存在問題,不斷變換各種角度引導、幫助學生分析、查找問題,選取合適的機會和有效的施教方式,持續(xù)不斷地對學生進行積極暗示和激勵;另一方面,教師要嘗試把自己的期望要求放低一些、施教速度放緩一些,讓每一個迷途學生都能實現目標達成,體驗“后來居上”的成就感,從而激勵其樹立改正缺點、與不良自我抗爭的信心。如此,長久堅持下去,學生必然會有所改變,有所進步,其身上的問題也會越來越少,最后完全消失,真正成長為一名優(yōu)秀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