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海艷
摘 要:當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是學校,但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單靠學校的力量,還需要家長的配合,以鞏固和強化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文章從教學現(xiàn)狀和教學問題出發(fā),對如何加強家校溝通抓實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探討。
關鍵詞:心理健康;家校溝通;學校;家長
中圖分類號:G45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21-0099-01
近年來,從部分青少年性格孤僻、不合群,不善于與同學交往,撒謊,逃課,有攻擊或有欺凌的跡象,以及缺少愛心,缺乏集體責任感等表現(xiàn)中,教師深刻地意識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小視。為此,學校應通過家校溝通的形式,形成家校育人的合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健康心理品質(zhì)。
勃利縣鎮(zhèn)安小學地處城鄉(xiāng)結(jié)合部。現(xiàn)有學生854人,全校午托的學生有360人,占全校學生的42%;長托的學生有37人,占4%;離異家庭的學生有136人,占16%;隔代監(jiān)護的學生有95人,占11%;家長進城務工的學生有140人,占16%……從這組調(diào)查數(shù)據(jù)中不難看出:家長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關注度和參與度不夠,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有些家長忙于生計,沒有更多的時間關注孩子,更談不上對孩子的有效陪伴和教育。第二,有些家長也想把孩子教育好,但缺少對家庭教育知識的學習,沒有更多、更好的教育辦法和應對策略。第三,離婚、隔代監(jiān)護、外出務工的家庭,對孩子身心成長不利,嚴重影響著學生健康心理品質(zhì)的形成。第四,住校學生較多,同時學生也缺少和家長之間有效的溝通。第五,部分家長認為教師對孩子有教育的義務,沒有意識到自身也擔負著教育責任。
有的家長對家庭教育知識學習得較少,對孩子的教育方法多是簡單、粗暴的;當孩子發(fā)生問題的時候,教師找到家長,有的家長卻表現(xiàn)出無能為力、無可奈何;有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出現(xiàn)誤區(qū):給孩子吃好的、用好的,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有的家長對孩子在學校表現(xiàn)好與不好置之不理,認為教育是老師的事情……上述家長所表現(xiàn)出來的教育心態(tài),使得個別學生形成了性格孤僻、不合群、不善于與同學交往、不合作的狀態(tài);個別學生有撒謊、逃課的現(xiàn)象;個別學生缺少愛心,缺乏集體責任感,參加集體活動不積極……
1.以活動為載體,開展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導
第一,組織家長培訓。和家長共同讀書,是多年來家校共建活動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可以激發(fā)家長們的讀書熱情,讓家長們在學習中領悟教育子女的策略,并在不斷學習中融洽親子關系。學校每學期都會組織家長進行家庭教育素養(yǎng)的提升培訓,利用《不輸在家庭教育上》家庭教育讀本,由家庭教育講師團成員指導家長集中讀書,讀書后進行交流,并在交流后達成教育共識。此外,學校還建立了家長微信群,不定期將家庭教育經(jīng)驗在微信群中分享,也會組織家長定期分享讀書心得,讓家長在學習中不斷進步,和孩子一同成長。
第二,召開家長會。學校每學期組織召開家長會,改變了原來由學校領導進行家教講座的方式,每次由家庭教育志愿者進行“現(xiàn)身”說法。例如,一位家長做了題為“架起家校溝通的橋梁”的家庭教育經(jīng)驗分享,他的分享結(jié)合身邊的實例,由淺入深,從給孩子做孝順父母的榜樣、為孩子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圍、幫助孩子養(yǎng)成節(jié)儉的習慣、教育孩子要尊敬老師等方面,闡述了家庭教育對孩子一生成長所起的重要作用,喚起家長重視家庭教育的意識,呼吁更多的家長能夠抽出時間關注孩子、陪伴孩子,激勵更多的家長教育孩子要孝敬長輩、尊敬老師……
第三,讓家長“進課堂”。家長進課堂活動是學校的一項常規(guī)教學活動,每學期開學的第二周是家長進課堂活動開放周。學校會邀請家長全天走進學校,和孩子們一起上課、活動,學校懷著積極、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向家長展示新課標下的課堂教學,并與家長真誠地交換意見,共商新課標下的學生教育、教學協(xié)調(diào)管理等事宜。這樣,家長了解了教師工作的辛苦,看到了孩子在學校的表現(xiàn),為有針對性地指導教育孩子提供了依據(jù)。
2.充分發(fā)揮心理輔導室的陣地作用
第一,心理輔導室全天開放。學校的心理輔導室全天對學生開放,由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負責接待。學生們可以利用課余和放學的時間,到心理輔導室和老師進行交流,解決自己和家長溝通以及師生、同學間交往的問題,從而以更加陽光、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學習、生活。
第二,設立“知心姐姐”信箱。學校設有“知心姐姐”信箱,學生可以不定期把自己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惑,以書信的方式和學校的心理輔導教師進行交流。心理輔導教師定期打開信箱,時時關注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對于小問題,教師通過回信答復學生;對于有一定心理障礙的學生,教師可以將其請到心理輔導室進行溝通;對于涉及家長的問題,學校會和家長做進一步溝通。
總之,學生接觸最為密切的兩個環(huán)境就是家庭和學校。因此,學校應重視家校共育,將家庭教育這項系統(tǒng)而持久的工程,鍥而不舍地堅持下去。家長也應積極參與家校共育活動,改善教育方法,將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為重要問題來抓,使孩子健康地成長。
參考文獻:
[1]汪堂慧.家校合作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8(22).
[2]吳寧.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模式探索[J].江蘇教育,20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