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腔內(nèi)治療的中遠期療效觀察

2019-08-21 09:27:12肖亦明范惠雙莫燦均曾漢強張志成譚志斌
中華介入放射學電子雜志 2019年3期
關鍵詞:濾器下腔抗凝

肖亦明 范惠雙 莫燦均 曾漢強 張志成 譚志斌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深靜脈內(nèi)不正常凝結引起的靜脈回流障礙性疾病,是臨床上的常見疾病。近年來,DVT的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且大部分患者缺乏正規(guī)治療而轉(zhuǎn)入慢性期,慢性期DVT患肢易出現(xiàn)疼痛、腫脹、色素沉著、潰瘍,嚴重時可出現(xiàn)肢體壞死,稱為血栓后綜合征(post thrombotic syndrome,PTS),影響患者生活質(zhì)量,并長期困擾DVT患者。即使患者接受正規(guī)的單純抗凝治療,其PTS的發(fā)生率也可高達50%[1]。為提高DVT治療效果,近十年來血管腔內(nèi)技術廣泛應用于DVT的治療,其中遠期療效令人鼓舞。本研究收集我院收治的DVT患者180例,其中120例接受綜合血管腔內(nèi)治療,包括下腔靜脈濾器植入、導管接觸性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導管取栓、Angiojet藥物機械聯(lián)合血栓清除術進行機械取栓,60例接受傳統(tǒng)靜脈溶栓治療,比較兩種方法的療效及術后PTS的發(fā)生率,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選取2007年10月至2017年5月東莞市人民醫(yī)院介入科收治的180例DVT患者,其中右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43例,左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137例。年齡23~78歲,中位年齡42歲,起病時間1~14d,平均6 d,患者均出現(xiàn)下肢腫脹、疼痛,以小腿部疼痛、壓痛及腫脹明顯,抬高患肢可好轉(zhuǎn),Homans征和Neuhofs征均為陽性。納入標準:①患者年齡18~80歲;②起病在14 d以內(nèi);③確診為中央型或混合型下肢DVT,并且為全閉塞病變。排除標準:①合并有抗凝禁忌疾??;②合并惡性腫瘤;③出院后不能遵醫(yī)囑抗凝和失訪者。按治療方式分為對照組(60例)和介入組(120例)。

二、治療方法

1.對照組:60例DVT患者入院后予低分子肝素100 U/(kg·次)經(jīng)皮下注射,1次/12 h,同時加用華法林3~6 mg/d,并經(jīng)足背靜脈加壓滴注尿激酶,40~60萬單位/d,同時在踝關節(jié)上10 cm、膝關節(jié)上、下各10 cm處用止血帶或繃帶阻斷下肢淺靜脈,溶栓治療3~5 d,溶栓過程中每天監(jiān)測凝血功能:纖維蛋白原(FIB)、部分凝血酶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值,若FIB<1.5 g/L減少尿激酶用量,<1.0 g/L停止使用尿激酶,國際標準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2~3,APTT 控制在正常參考值的1.5~2.5倍,根據(jù)凝血四項結果調(diào)整尿激酶、華法林及低分子肝素的用量,當INR>2時停用低分子肝素,或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藥利伐沙班 15 mg/次,2 次/d,1 周后維持 20 mg/次,1 次/d。

2.介入組:120例DVT患者入院后,完成常規(guī)術前實驗室檢查,重點關注腎功能、凝血功能,術前進行有效的抗凝治療,必要時經(jīng)患側(cè)下肢足背靜脈給予溶栓治療,并接受綜合血管腔內(nèi)治療,植入下腔靜脈濾器后(可回收型濾器78例、永久性濾器42例),根據(jù)采取腔內(nèi)治療方法的不同分3個亞組,a組(32例):導管接觸性溶栓及必要時球囊擴張、支架植入術;b組(34例):大腔導管取栓及必要時球囊擴張、支架植入術;c組(54例):Angiojet藥物機械聯(lián)合血栓清除術及必要時球囊擴張、支架植入術。

(1)下腔靜脈濾器置入術:120例患者以Seldinger技術穿刺健側(cè)股靜脈或右頸內(nèi)靜脈,行下腔靜脈造影,測量其寬度,再行左右腎靜脈造影確認腎靜脈開口位置,確定腎靜脈通暢,根據(jù)測量結果,置入濾器輸送鞘,于右腎靜脈開口以下5~10 mm釋放下腔靜脈濾器,正側(cè)位觀察濾器釋放效果及位置,再行下腔靜脈造影確定濾器的位置。

(2)Angiojet藥物機械聯(lián)合血栓清除術[2]:患者常規(guī)取仰臥位,在踝關節(jié)上10 cm、膝關節(jié)上、下10 cm處用止血帶扎緊淺靜脈,經(jīng)足背靜脈行下肢深靜脈造影,確定穿刺靶血管。局麻后選擇患側(cè)腘靜脈(或者脛后靜脈、腓靜脈、脛前靜脈)順血流方向穿刺,穿刺成功置入6F血管鞘,以黑泥鰍導絲和單彎導管配合通過血栓段深靜脈,進入無血栓下腔靜脈,交換0.035英寸(1英寸=2.54 cm)的加硬導絲作為工作導絲,經(jīng)血管鞘行靜脈肝素化,再送入120 cm的Solent Omni導管,經(jīng)遠心端向近心端逐漸噴灑溶栓藥物,噴灑范圍覆蓋血栓全程。藥物選擇尿激酶,用量為(20~50)萬單位,配置于 50~100 ml鹽水,在噴灑結束后,等待15~30 min。配置肝素鹽水:500 ml生理鹽水+2500單位肝素,以Angiojet順血流方向進行抽吸,速度1~2 mm/s,在全閉塞的血栓病變中抽吸時間≤480 s;在有血流的血栓病變中抽吸時間≤240 s。

(3)導管接觸性溶栓術:經(jīng)溶栓及血栓抽吸后,對殘余的血栓,經(jīng)留置血管鞘送入溶栓導管,固定血管鞘及溶栓導管,返病房后繼續(xù)溶栓治療。

(4)PTA及支架置入術:髂靜脈和股總靜脈的血栓形成經(jīng)Angiojet導管溶栓、機械性血栓清除術后,造影提示髂股靜脈殘留重度狹窄或閉塞,可先行球囊血管成形術,術后仍有殘留管腔重度狹窄或閉塞,行支架置入術。

3.出院后抗凝治療:180例DVT患者出院后均接受抗凝(華法林3~9 mg/d或利伐沙班20 mg/d)治療2年,停止抗凝后若血栓復發(fā)將終身抗凝。

4.門診隨訪:抗凝治療期間每個月均復查凝血四項及D-二聚體,術后1月、3月、6月,1年、2年、5年、10年復查雙下肢及腹部大血管彩色超聲,了解患肢深靜脈血流、管腔通暢率及瓣膜功能等情況。同時定期進行電話隨訪,詢問患者出院后抗凝藥物的使用及應用彈力襪等情況等。

三、評估指標

1.住院期間療效評價指標[3]:(1)痊愈:無癥狀,下肢造影示深靜脈壁光滑無血栓;(2)顯效:癥狀明顯緩解,下肢靜脈造影示深靜脈血流通暢,仍有血栓停留但壁不光滑,血管內(nèi)徑通暢率≥70%;(3)有效:癥狀有所減輕,肢體略消腫,造影血栓殘留,管徑通暢率<70%;(4)無效:癥狀及下肢造影均無改善。

2.髂靜脈通暢率評價:根據(jù)雙下肢及腹部大血管彩色超聲和或雙髂及下腔靜脈CT造影結果,若髂靜脈管徑≧50%,未見明顯側(cè)支開放,定義為髂靜脈通暢。

3.Villalta's評分:術后2、5、10年患者門診隨訪完成Villalta's評分,以評估患肢PTS發(fā)生率及嚴重度。Villalta's評分法包括5項癥狀(疼痛、肌肉痙攣、沉重感、感覺異常和皮膚瘙癢)和6項體征(脛前水腫、色素沉著、脂質(zhì)硬化、皮膚發(fā)紅、淺靜脈擴張和腓腸肌壓痛),上述各單項評分標準:無=0分、輕=1分、中=2分、重=3分。將以上11項的評分相加總和為總評分。PTS診斷標準如下:病程≥3個月;總評分≥5分或出現(xiàn)潰瘍者,診斷為PTS。PTS的嚴重程度:總評分 5~9分(輕度)、10~14分(中度)、≥15分(重度),若合并潰瘍者,無論總評分是否≥15分,均為重度PTS[4]。

四、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療效、髂靜脈通暢率、PTS發(fā)生率為計數(shù)資料,用例(%)表示,兩組比較采用秩和或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 果

一、對照組與介入組住院期間的治療效果比較

180例DVT患者治療期間病情平穩(wěn),未發(fā)現(xiàn)重要臟器大出血;介入組有52例出現(xiàn)穿刺留置鞘部位少量滲血,其中2例腹股溝出現(xiàn)大血腫,介入組中10例轉(zhuǎn)入我科時出現(xiàn)胸痛、氣促,血氧飽和度偏低,CT示肺動脈栓塞,其中3例合并低血壓,經(jīng)肺動脈置管溶栓后快速好轉(zhuǎn)。植入的下腔靜脈濾器中,78例可回收型濾器均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取出,2例永久性濾器在植入8年后出現(xiàn)運動后腰痛,CT檢查示濾器出現(xiàn)折斷,斷支刺破下腔靜脈進入腰大肌,經(jīng)外科手術取出斷裂的濾器。

介入組所有患者術后3 d內(nèi)患肢腫脹感明顯減輕,而采用Angiojet藥物機械聯(lián)合血栓清除術治療的部分患者術后3 h患肢腫脹明顯減輕,術后12~72 h腫脹基本消失。介入組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100%vs.8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Z=113.679,P<0.05),見表 1。

表1 對照組與介入組的短期療效比較 [例(%)]

二、對照組與介入組的髂靜脈通暢率比較

術后1、2、5、10年,介入組的髂靜脈通暢率均高于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介入組26例患者停止抗凝治療(首次介入治療后2~5年)出現(xiàn)血栓復發(fā),再次行介入治療后血管恢復通暢,然后終身抗凝治療。

表2 對照組與介入組的髂靜脈通暢率比較

三、對照組與介入組的PTS發(fā)生率比較

180例DVT患者隨訪時間均超過2年,術后2年,根據(jù)患者的Villalta's評分評價PTS發(fā)生情況,對照組PTS發(fā)生率高于介入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Z=69.72,P<0.05),見表 3。

表3 對照組與介入組的PTS發(fā)生率比較 [例(%)]

討 論

急性下肢DVT的基礎治療是抗凝,這是臨床醫(yī)師的共識。但40%的DVT患者行單純抗凝治療可能發(fā)生下肢靜脈血栓蔓延,20%~50%的DVT患者發(fā)展為PTS,5%~10%發(fā)展為嚴重的PTS,可見單純抗凝治療效果欠佳,后遺癥嚴重[1]。近年來,血管腔內(nèi)治療如機械取栓、CDT、血管成形術及支架植入術等逐漸用于臨床,其中CDT已作為治療急性下肢DVT的首選的方法[5]。髂靜脈受壓綜合征是導致下肢DVT的重要病因,而球囊擴張術及支架植入術能有效去除病因,恢復髂股靜脈通暢,提高髂股靜脈的遠期通暢率,防止下肢DVT的復發(fā),并降低PTS的發(fā)生率。

近十余年來,以足量抗凝為基礎,我科積極嘗試不同血管腔內(nèi)治療技術應用于DVT的治療,包括下腔靜脈濾器植入術,經(jīng)不同靜脈入路穿刺置管行CDT、球囊導管及豬尾導管碎栓、大腔導管取栓、球囊擴張術、支架植入術等,臨床上發(fā)現(xiàn)對急性DVT的短期療效顯著。本研究顯示,兩種方法均能緩解患肢的腫脹,但與局部溶栓(對照組)相比,血管腔內(nèi)治療(介入組)能更快改善急性DVT下肢腫脹;在綜合療效對比中,介入組的痊愈及顯效率達87.5%,術后患肢髂股靜脈恢復通暢;而對照組痊愈及顯效率為0,有效率達86.7%,尚有13.3%無效,介入組在短期療效上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抗凝及局部靜脈溶栓能緩解混合型DVT患肢腫脹,但在恢復深靜脈通暢率方面存在不足,患肢的深靜脈管徑恢復均小于70%,這也導致髂股靜脈遠期通暢率不高,這與文獻報道結果一致[6-7]。機械取栓能快速清除靜脈血栓,降低血栓負荷量,有效減少尿激酶的用量,也明顯縮短療程,降低出血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8]。本研究介入組52例出現(xiàn)穿刺點滲血,50例均為少量出血,局部壓迫可止血;而2例患者出現(xiàn)局部大血腫,主要原因是股淺靜脈穿刺點低,同時因為應用10F血管鞘,術后溶栓導管溶栓段覆蓋該段血管,造成局部壓迫止血困難。介入組10例患者術前出現(xiàn)肺動脈栓塞,急診行下腔靜脈濾器植入術,并行肺動脈血栓CDT,術后患者呼吸困難等癥狀、低血壓等體征快速緩解,造影示肺動脈恢復通暢,而且在下肢靜脈血栓介入治療過程中沒出現(xiàn)癥狀性肺動脈栓塞,也提示下腔靜脈濾器植入術能有效預防肺動脈栓塞。本研究42例使用永久性濾器,主要因為早期我院未引進可回收濾器,其中2例出現(xiàn)濾器折斷,并刺破下腔靜脈引起相關并發(fā)癥,需外科手術取出濾器,提示行DVT治療應嚴格掌握適應證,并盡量使用可回收濾器,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盡早回收下腔靜脈濾器。

Mohr等[9]研究發(fā)現(xiàn),下肢髂股靜脈血栓形成后發(fā)生PTS的危險性比膝下深靜脈血栓高3倍,中央型及混合型DVT早期發(fā)生PTS的主要原因是下肢靜脈血液回流障礙,同時缺乏足夠的側(cè)支代償,造成靜脈高壓,導致下肢靜脈的瓣膜功能不全,引起深靜脈功能不全。Stain等[10]研究顯示癥狀性DVT患者5年PTS發(fā)生率達43.3%,認為髂股靜脈DVT是發(fā)生PTS高危因素。在臨床工作中,髂股靜脈血栓患者接受足量抗凝,極少能自我清除血栓而恢復血流通暢,本研究亦取得同樣的結果,本研究所有病例均為混合型和中央型DVT,對照組所有患者出院后繼續(xù)抗凝 2年,1、2年髂靜脈通暢率分別為8.3%、5%,對照組所有患者停止抗凝后均出現(xiàn)髂靜脈閉塞;介入組患者術后1、2年髂靜脈通暢率達89.2%、95%,26例患者DVT停止抗凝后血栓復發(fā),再次手術后血流恢復通暢,因此,介入手術不僅能有效開通血栓閉塞的靜脈,而且髂靜脈的遠期通暢率也極高,對于一期手術療效達到痊愈的患者,中遠期通暢率很高。關于PTS的診斷和評估,目前國內(nèi)外尚缺乏統(tǒng)一標準,Villalta's評分聯(lián)合患者癥狀與體征,能為PTS的診斷提供較客觀證據(jù)并評估其嚴重程度,在臨床上廣泛應用。本研究對180例DVT患者隨訪2~10年不等,分別進行Villalta's評分并評價PTS發(fā)生率,結果示介入組的PTS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提示對急性DVT及時進行介入治療能有效降低PTS發(fā)生率。

綜上,DVT治療的目的是控制血栓進展、盡量清除血栓、恢復靜脈的通暢性,并保護靜脈瓣膜功能,預防和降低肺動脈栓塞及PTS的發(fā)生率,綜合介入治療能降低急性下肢DVT治療后PTS的發(fā)生率,明顯改善患者下肢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猜你喜歡
濾器下腔抗凝
Denali和Celect下腔靜脈濾器回收單中心經(jīng)驗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顫動抗凝治療
抗凝治療對心房顫動相關輕度認知障礙的影響
兩種工況下8 種腔靜脈濾器疲勞強度的對比研究
工程力學(2020年9期)2020-09-17 08:58:34
改良序貫法測定蛛網(wǎng)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鎮(zhèn)痛中的半數(shù)有效劑量
花粉過濾器
復合手術救治重癥動脈瘤性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的體會
中藥影響華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進展
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后腦血管痙攣的觀察與護理
16排螺旋 CT 診斷外傷性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的應用分析
潮州市| 望江县| 毕节市| 株洲市| 伊通| 江北区| 阿巴嘎旗| 宁德市| 商都县| 台江县| 巴彦淖尔市| 温宿县| 吉木萨尔县| 翁牛特旗| 灵武市| 沧源| 公主岭市| 湘潭县| 鄂州市| 永丰县| 宝清县| 临江市| 贡山| 甘德县| 九寨沟县| 延长县| 泰宁县| 千阳县| 林甸县| 名山县| 栖霞市| 秀山| 潜江市| 临潭县| 云霄县| 纳雍县| 房产| 三明市| 普陀区| 买车| 葵青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