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應用啟發(fā)式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應用遷移原理,提高學習效果;采用多媒體技術,增強感性認知;注重學生分組,強化課堂效果。
關鍵詞:啟發(fā)式教學;遷移原理;多媒體技術
中等職業(yè)學校的電工技術基礎課程是電工電子專業(yè)的一門必修基礎課程。它主要研究電路的組成及對電路的分析,內(nèi)容廣、概念多,抽象且難以理解,計算量大且煩瑣,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如何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結合教材,提高這門課程的教學效果呢?根據(jù)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我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 運用啟發(fā)式教學,增強師生互動
啟發(fā)式教學是指在教師的啟發(fā)誘導下,學生積極思考問題,主動進行學習。中職學生由于基礎差而不愿意表現(xiàn)自己,但他們的觀察、記憶、思維能力和獨立性有一定的發(fā)展,對一個問題會從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這是教師有效進行教學的重要條件。針對學生的這個特點,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極為重要。那么如何運用啟發(fā)式教學呢?
(一) 師生互動,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
針對職高生的自我約束力不高的特點,上課時要特別注意學生的聽課及參與課堂學習情況,要不時的掃視一下在后兩排和兩邊的同學,不至于因為是老師關注的“盲點”,而放松自己或感到自卑。同時,在講課過程中,我還時刻注意學生的表情,力爭從他們的表情上,看出他們對所學內(nèi)容的理解程度。良好的課堂氣氛,既要嚴肅又要活躍。在課堂教學中,該嚴肅的時候一定要嚴,比如課堂紀律要嚴肅。教師不能放任學生隨便說話,做小動作,玩手機等一系列與課堂教學無關的活動。另外,教師要采取相應措施活躍課堂氣氛。首先教師要有親切的面容和和藹的態(tài)度,盡量使用贊揚性的語言,不采用批評性語言,其次,教師應該用幽默生動的語言傳授知識,把枯燥的概念和理論,借用通俗易懂風趣的語言,將繁重沉悶化為輕松愉快。如多抽學生到黑板上做題或上一至二節(jié)理論課就放上一節(jié)相關內(nèi)容的教學視頻。如我在講授電磁感應現(xiàn)象和楞次定律時,盡量多抽學生到黑板上做題,然后作逐一點講評。讓每一位學生想一想,自己為什么做錯,錯在哪里?其他同學有類似錯誤嗎?又比如,諧振是一個學生很難理解的概念,我就舉學生生活中經(jīng)常見到的事例,有用扁擔挑過水的同學有這樣的體會,有時不經(jīng)意間,扁擔斷了。為什么?那是扁擔發(fā)生了諧振(共振)。用扁擔挑水時,在水桶里放上幾片樹葉,為什么?那是破壞了諧振條件,水就不會浪出水桶外了?;蚴遣シ庞嘘P諧振的flas課件以活躍課堂氣氛。
(二) 抓住重點,制造“懸念”,使學生產(chǎn)生成就感
所謂“懸念”,就是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抓住中心內(nèi)容,突出重點,有意識地留下一些問題,使學生通過練習,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得出結論,讓學生產(chǎn)生成就感。如在講“電流源與電壓源等效換”時,老師講過變換的條件后,提出問題:電源等效變換是對外電路等效,那么對電源的內(nèi)部電路也等效嗎?然后讓學生做一道練習題,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學生經(jīng)過認真演算,對結果進行比較,得出正確結論,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應用遷移原理,承上啟下,提高學習效果
遷移是指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將以前所掌握的知識,通過綜合比較分析,對事物進行抽象概括,并運用于新知識學習的一種過程。遷移的方法就是通過類比推理,溝通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教師應把握遷移規(guī)律,幫助學生把握基礎知識和一般原理,發(fā)展概括能力,促進學生自覺地完成知識的遷移。
三、 利用多媒體技術,提高教學效果
多媒體技術能把文字、圖像、視頻等信息集于一體,為學生提供一個豐富多彩、生動靈活的形象,使學生易于理解接受。本課程內(nèi)容抽象,理論性強,名詞概念較多,使用粉筆、黑板和教師的講解來表達,學生難以理解。采用多媒體技術制作cai課件,可以將課堂內(nèi)容直觀、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來,如講電動機工作原理時,旋轉磁場的產(chǎn)生就很抽象,應用cai課件后,學生直觀地看到旋轉磁場產(chǎn)生的變化過程,就很容易理解。
四、 重視學生的分組實驗
在開展分組實驗時我們最多用的是實驗探究分組實驗,主要步驟如下:
第一步:課前預習。鑒于同學們剛接觸電工技術基礎,所掌握的知識還是比較粗淺的,因此每做一個實驗,都必須讓學生做課前預習。否則學生不僅觀察不到正確現(xiàn)象,得不到正確的實驗數(shù)據(jù),而且可能還會發(fā)生不安全意外事故。
第二步:分工合作。在實驗的過程中,小組成員應既分工又合作。如實驗中遇到故障,應當有的負責查找書上相關知識,有的負責請教教師指導等,做到人人動手,個個進入角色,共同完成小組的分組實驗總結報告。通常,我都是讓學生按自愿組合的方式,以3~4人為一組組成實驗小組,這樣3~4個人同學關系較好,分工合作也比較順利。
第三步:實驗報告的展示,是對每個實驗小組的實驗數(shù)據(jù)或作的圖形進行評選。我先讓各組代表對自己實驗報告自評,然后各組相互評,這樣做的好處是讓組與組之間找本次實驗結果的差距和原因,最后由教師綜合評價各組的實驗結果和誤差及產(chǎn)生誤差的原因,并給出成績。實驗誤差較小的,還可以做一次實驗報告展示或向全班介紹實驗經(jīng)驗。
第四步:反思與小結。展示后我留出一定時間給各實驗小組討論,總結本次試驗的經(jīng)驗,成功在哪里,失誤在哪里,并提出改進的方法和措施。這樣,讓每個參與者在課前查閱時擴大知識面;在實驗中充分展示自我,得到發(fā)展,在課后增進團結合作。
作者簡介:
孔光輝,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現(xiàn)代工程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