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延安精神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加強對當代大學生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隨著新時代的發(fā)展,面對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念多樣化、缺乏艱苦奮斗觀念的現(xiàn)狀,延安精神在德育教育的工作中能夠幫助當代大學生堅定核心價值的理想信念、培養(yǎng)艱苦樸素的美好品德、開拓不斷進取的創(chuàng)新意識;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不斷發(fā)揮社團與教師的榜樣作用以及當下新媒體網絡形式的運用,延安精神能夠幫助學生落實德育教育的計劃與目標。
關鍵詞:延安精神;大學生;德育教育;新形勢
中圖分類號:D231;G7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17-0274-02
作者簡介:張婉陶(1996-),女,河北邯鄲人,河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8級碩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
(一)價值觀念的多樣化
當代大學生處于社會重大轉型以及深刻變革的階段,家庭氛圍也更加開放民主以及個性化,家庭教育主要以民主、自由、平等為基礎,使得當代大學生具有獨立思考以及實現(xiàn)自我的價值觀念,敢于追求自身的個性,價值觀也不斷發(fā)生變化與碰撞,社會本位價值觀念不斷向自我本位轉移,價值觀念由單一性不斷向多樣化轉移,價值觀念的標準以及價值觀念的結構也越來越多樣化。
一方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思想開化以及觀念碰撞不斷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不斷創(chuàng)新形式,展現(xiàn)新的跡象。另一方面,各種西方潮流以及思想也不斷沖擊著我國價值取向,伴隨著新興媒體、網絡形式不斷傳播以及擴展,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念更加多元與個性化。
(二)缺乏艱苦奮斗觀念
當代大學生生活在社會經濟高速發(fā)展,家庭物質水平得到大幅上升,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保障的時代,無法切身體會到老一輩革命家在延安時期艱苦奮斗的艱難生活,生活中缺乏艱苦奮斗的觀念,甚至有少部分大學生奢侈之風盛行。
當代大學生的家庭成員較少,尤其是90后,正值趕上了計劃生育政策嚴格實行的時期,很多大學生都是家中的獨生子女,加之人民生活水平提升這一因素,使得當代大學生告別了延安時期食不果腹的日子。艱苦奮斗的觀念在當代大學生群體中很少存在,家庭、社會以及學校的安逸使得很多大學生養(yǎng)成了安逸享受的惡習,尤其是大學生活,生活費的增加,沒有父母的監(jiān)管以及自制力不強等種種因素,使得一部分大學生不僅僅忘記了老一輩革命家艱苦奮斗的精神品質,反而在生活中以消費主義、奢侈浪費為時尚跟風,助長了大學生的不良社會風氣。
(三)更加注重自我價值
從當代大學生的德育素質現(xiàn)狀來看,更加注重自我本位的價值。在延安時期,人們的價值觀念往往以社會為本位,以國家為中心,呈現(xiàn)出了個人絕對服從集體、以國家發(fā)展為第一位的價值特征。隨著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的發(fā)展,以及大眾傳播中文化的多元化影響,大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顯著增強,在商業(yè)利益以及職場競爭的壓力下,大學生更多地從自身利益出發(fā),調整自己的價值定位,社會的發(fā)展也要求大學生根據(jù)社會的、市場的需要及時調整自己的發(fā)展。如此以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更多地追求自我的價值、自我尊嚴以及社會利益,大學生的自我意識、以我精神、自我責任感以及自我欲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再次,當代大學生具有更強的自我創(chuàng)新意識,注重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教育方式的改革以及社會傳播,不斷激發(fā)當代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加之大學生團體勤于思考,善于表達,更加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可與接納,因此,更加渴望在團體中突出自己,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
(一)堅定核心價值的理想信念
延安精神能夠對當代大學生進行堅定核心價值觀、樹立堅定理想信念的德育教育。堅定的核心價值以及理想信念是當代大學生德育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延安精神中蘊含了老一輩革命家對堅定的理想信念的追求,對革命勝利的執(zhí)著信仰以及對共產主義核心價值的信念,對當代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具有積極的引導作用。
當下社會生活迅速發(fā)展,對當代大學生發(fā)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社會經濟蓬勃發(fā)展,面對經濟利益,很多不符合核心價值的觀念在新媒體以及網絡平臺廣泛傳播,不斷影響著校園文化的氛圍,使得很多信念不堅定的同學產生錯誤的觀念,甚至一些大學生誤入歧途。結合當代大學生發(fā)展,堅定的理想信念以及核心價值不僅在延安精神占據(jù)核心地位,更是推動當代大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力量。
(二)培養(yǎng)艱苦樸素的美好品德
延安精神能夠幫助當代大學生進行艱苦樸素的德育教育。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是延安精神的根本特征,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的良好風氣,不僅僅增強了民族團結,還推動全體人民實現(xiàn)中國民族的偉大復興。針對當下部分大學生消費主義以及奢侈浪費行為,必須發(fā)揚延安精神中的勤儉節(jié)約、艱苦樸素的良好品德,用延安精神幫助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艱苦樸素的觀念,進行自強不息、自立自強的德育教育。
(三)開拓不斷進取的創(chuàng)新意識
延安精神能夠對當代大學生進行開拓創(chuàng)新、積極進取的德育教育。延安時期正值我黨積極推進馬克思中國化,將理論創(chuàng)新運用到我國的實踐之中,在歷史上完成一次里程碑的創(chuàng)新,如果沒有開拓進取的創(chuàng)新精神,也不會有毛澤東思想。因此,對當代大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應結合具體的時代特征,大力弘揚延安精神,鼓勵當代大學生用于開拓創(chuàng)新,積極處理理論與實踐的關系,不斷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與時俱進的思想德育品質。
(一)理論講解與實踐經驗相結合
在大學生的德育教育過程中,要結合當下大學生的行為特點以及思維方式發(fā)揮延安精神對當代大學生德育教育的作用,將延安精神理論與大學生的實踐經驗相結合,運用感性的教學方法將延安精神融入到當代大學生的生活中,動之以情,喻之以理,做到感性與理性的相結合。
延安精神產生于實踐,運用于實踐,發(fā)揮延安精神對當代大學生的德育教育作用就必須與實踐相結合,一方面,可以組織當代大學生參觀延安革命圣地,切身感受老一輩革命家在延安時期的艱苦歲月,感受其中的紅色精神,通過走訪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延安地區(qū)的新時代企業(yè)、新型農村建設,讓大學生感受延安精神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啟迪當代大學生的德育教育。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結合相關影片資源、記錄篇以及新聞資訊,幫助當代大學生了解延安精神,學習紅色文化,通過課后觀后感的形式,幫助學生落實德育教育的計劃與目標。
(二)學生社團與教師垂范相結合
發(fā)揮延安精神對當代大學生德育教育作用,不僅是學生自己的事情,還要充分發(fā)揮好學生社團與教師的模范作用。
一方面,發(fā)揮好大學生社團作用,就要大力支持和引導大學生校園中的積極社團力量,通過在社團開展延安精神的理論講解,專家座談以及對實踐調查學習等形式,讓當代大學生充分了解延安精神的內涵以及對未來社會發(fā)展的影響。在社團開展的過程中,要注意將延安精神與當代的新時代理想相結合,加強理論的講解與實踐的指引,關注當代大學生的在校表現(xiàn)以及長遠發(fā)展,使延安精神成為學生成才的精神動力和思想靈魂。另一方面,發(fā)揮高校教師的垂范作用,加強大學生的德育教育,離不開高校教師的以身作則,要積極發(fā)揮教師的主動性、能動性,通過言傳身教,將延安精神帶入到當代大學生的生活之中。另外,高校黨委也要充分發(fā)揮黨支部的積極作用,發(fā)揮高校教師的政治引導作用,建設一支思想有力的教育工作教師隊伍,教育并引導廣大師生爭做延安精神以及社會主義新時代德育工作的宣傳者、實踐者。
(三)結合新媒體形式,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
發(fā)揮延安精神對當代大學生德育教育作用,就要以新媒體網絡平臺為支撐,創(chuàng)新宣傳延安精神。目前,網絡已然成為當代大學生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發(fā)揚延安精神的德育教育更是要把理論講解與網絡形式相結合,不斷開拓德育教育的新途徑。比如,在學?,F(xiàn)有的技術平臺基礎之上,建設“延安精神德育教育”的專欄節(jié)目,充分利用當代高校的校園網頁、貼吧、微博、微信以及公眾號等媒體形式,將延安精神中的英雄事跡、中國共產黨的堅毅品質進行宣傳,積極鼓勵學生參與話題的討論以及評論跟帖,設立特色形式,增強話題的吸引力,增加有獎問答以及獎項設置,不斷推動當代大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形成紅色文化氛圍濃厚的網絡環(huán)境。
[ 參 考 文 獻 ]
[1]田海艦,劉焱.延安精神大學生讀本.
[2]樊建榮,譙坤華.延安時期勞動精神的培育對當代高職教育的啟示[J].延安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8,32(06):12-14.
[3]劉寶軍.延安精神的傳承價值[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8,37(11):16-20.
[4]趙鵬飛,孫文.延安精神對提升大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影響研究[J].教育現(xiàn)代化,2018,5(45):201-202.
[5]崔茜.淺析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延安精神[J].新西部,2018(29):134-135.
[6]徐兆東.弘揚延安精神,助推新時代學校內涵式發(fā)展[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5):69-71.
[7]翟欣,徐新萍.從“延安精神”看紅色文化的德育功能[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8(10):188.
[8]王煊予,賀夢依.延安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索[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8,20(05):117-119.
[9]劉婷.以延安精神加強90后大學生德育教育工作[A].云南省延安精神研究會、云南省教育廳.弘揚延安精神? 推進德育建設——云南省第八次用延安精神辦學育人工作經驗交流會材料匯編[C].云南省延安精神研究會、云南省教育廳: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2012.3.
[10]石春珍.延安精神與新時期成人德育教育[J].婦女學苑,1996(03):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