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苗苗
<<<強記憶·夯實基礎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紀昀() 河干()
山門圮于河() 募金()
棹數(shù)小舟() 曳鐵鈀( )
是非木杮() 湮于沙上()
嚙沙() 倒擲()
遂反溯流逆上矣()
可據理臆斷歟()()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二石獸并沉焉()
(2)求二石獸于水中()
(3)竟不可得()
(4)爾輩不能究物理()
(5)曳鐵耙()
(6)遂反溯流逆上矣()
3.指出下列加點詞語的古義和今義。
(1)如是再嚙 古義:
今義:
(2)爾輩不能究物理 古義:
今義:
(3)但知其一 古義:
今義:
4.翻譯下面的句子。
(1)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譯:
(2)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
譯:
(3)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
譯:
5.文學常識填空。
《河中石獸》選自 ? ,作者 ,
字 ?, ? 代文學家。本書以記錄
為主,是以 ?形式寫成的小說。
<<<重理解·感悟課文
6.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一種見解是從水暴漲沖擊石獸而走的角度
作分析,認為應該到河的下游去尋找石獸。
B.一種見解是從石性和沙性特點的角度作分
析,認為應該在石獸落水處尋找石獸。
C.一種見解是從石性和沙性特點和水沖擊的
角度作綜合分析,認為應該到石獸落水處的上游去尋找石獸。
D.以上三種見解都是正確的,只不過實踐最重要。
7.對課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課文以時間為序,先寫寺僧尋找石獸未得,再寫講學家的議論令眾人信服,最后寫老河兵的分析及眾人據此推斷終得石獸。
B.課文語言簡潔。如寫寺僧沿河打撈石獸時,僅用了“棹”“曳”“尋”等動詞領起三個短句,簡述打撈的經過,以“無跡”交代結果。
C.課文寓理于事。作者借人們尋找石獸的經過及令人驚訝的結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據理臆斷”的深層思考。
D.課文中的人物各具特點。在打撈石獸一事上,寺僧不切實際,認識片面;講學家不深思熟慮而盲目行動;老河兵綜合考慮,實事求是。
8.請簡單品析寺僧、講學家、老河兵這三個人物的形象特征。
9.請說說寺僧、講學家和老河兵各自尋找河中石獸的道理和方法,并分析一下他們有這樣認識的原因。
10.講學家對自己的判斷態(tài)度如何?從哪個詞語中可看出來?結果怎樣?
11.從“如其言果得于數(shù)里外”,可知老河兵的推斷是正確的,是不是由此可以知道,凡重物墜入河里,就一定要到上游去找?如果不完全是,那么,在原地或在下游或在上游尋找,分別應該具備什么條件?
12.為什么“寺僧”和“講學家”的推論出現(xiàn)了錯誤,而“老河兵”的觀點卻是正確的?
<<<測思維·拓展能力
13.對同一種現(xiàn)象,產生不同的認識,這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請你舉一個例子,并簡單說說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不同。
14.搜集有關勇于實踐的名人名言。(寫出兩條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