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中,冠心病指的就是十分普遍的老年性病癥,現(xiàn)階段,這一病癥的總患病率逐步升高,使得其已變成了危害到老年人群自身的健康與提升社會壓力的關鍵病癥[1]。而冠心病依舊無法得到全部,因此,對這一病癥實施防范與控制就變成了醫(yī)學領域所需分析與研究的核心問題[2]。有研究人員指出了,心絞痛就是冠心病十分普遍的一種癥狀與表現(xiàn),在對這類患者開展診治期間,應依據(jù)心絞痛來施予科學且高效的干預。比如,運用無縫隙護理,能夠最大限度地輔助患者維持病情得到穩(wěn)定[3-4]。本文主要就對比與分析了無縫隙護理與常規(guī)護理對于冠心病老年患者的作用與效果,并將結果進行如下報道。
選取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A組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齡為61~82歲,平均年齡為(71.00±11.98)歲。B組中,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齡為62~83歲,平均年齡為(72.00±12.83)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A組 對患者施予常規(guī)的護理。告訴患者多臥床進行休息,增強對其開展心電方面的監(jiān)護,并對患者施予高流量的吸氧,隨時檢測其各身體情況與生命體征等。
1.2.2 B組 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采用無縫隙護理。(1)構建無縫隙護理團隊:將科室主管當作首要的負責人,依據(jù)低、中、高等級別加以分配,參照其相應的護理技能與病情監(jiān)測技能等,對共1~2例患者加以管理。同時,生活護理醫(yī)護人員也應加入至無縫隙護理團隊,科學地分配其工作,讓其能夠主動地加入到患者白日、夜間等方面的護理中,給患者給予更為全方位的護理。
(2)無縫隙護理方面的排班:運用APN型排班體制,A即為早間8時至午間4時,P即為午間3時至晚間10時,N即為晚間10時至次日早間8時,科學加以排班,在假期中,適宜地增多醫(yī)護人員,并依據(jù)其相應的技能科學進行排班,保障護理所具有的持續(xù)性與安全性,促使醫(yī)護人員能夠得到更為充實的休息。
(3)無縫隙護理方面的對策:患者在住院后,無縫隙團隊中的隊員要馬上對患者自身的身心狀態(tài)、護理需要、病癥認識程度、生活方法等加以評定,據(jù)此制訂出護理規(guī)劃,在施予常規(guī)護理的前提之下,告訴患者治療與用藥相關的方式、極有可能產(chǎn)生的各類不良反應等,并對其就生活方法加以引導,依據(jù)各類負性心理實施心理方面的開導等。引導患者對自己的所有行為加以控制,適宜地增多蛋白質、維生素、豆類、蛋類的攝取總量;另外,還應定時對患者就腹部實施按摩,以維持排便能夠更為順暢。
1.3.1 心絞痛改善情況 估計對比兩組患者在護理后其心絞痛改善情況,運用西雅圖心絞痛量表(SAQ),主要包括活動受限、病癥認識程度、心絞痛發(fā)作、心絞痛穩(wěn)定,總分愈高心絞痛改善愈優(yōu)。
1.3.2 總體滿意率 估計、對比兩組患者在護理后其總體滿意率,分數(shù)總共100分,十分滿意:總分即為(90~100分),滿意:總分即為(60~89分),不滿意:總分即為(0~59分);總體滿意率即為十分滿意率、滿意率相加而得到的總和。
1.3.3 預后情況 估計對比兩組患者在護理后其預后情況,主要包括再次心梗、心力衰竭、死亡、心絞痛。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B組在護理后其總體滿意率為98.33%,高于A組的83.33%(P<0.05);見表1。
B組在護理后其病癥認識程度、活動受限、心絞痛穩(wěn)定、心絞痛發(fā)作依次為(73.26±15.67)分、(73.34±12.77)分、(90.24±11.48)分、(94.34±13.68)分;A組在護理后其病癥認識程度、活動受限、心絞痛穩(wěn)定、心絞痛發(fā)作依次為(59.62±13.46)分、(63.27±11.45)分、(73.35±10.52)分、(86.23±12.67)分,B組各項改善程度優(yōu)于A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比較兩組總體滿意率
表2 比較兩組預后情況 [例(%)]
B組在護理后其預后情況優(yōu)于A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在臨床中,冠心病十分普遍,其十分關鍵的臨床表現(xiàn)與癥狀主要就包括了心肌缺血,甚至是產(chǎn)生壞死等,現(xiàn)階段,人口老齡化逐步凸顯,使得冠心病患者總數(shù)也有所提升,怎樣輔助患者控制其病情所產(chǎn)生的進展,加之保障其預后長時間以來都是臨床中進行分析與研究的核心問題[5-6]。大多冠心病患者在早期中均沒有相關的表現(xiàn)與癥狀,所以,病情較易被貽誤,且冠心病無法得到痊愈,僅可以開展控制與防范,而護理就是輔助增強治療最后效果與質量的關鍵對策。
無縫隙護理指的就是近幾年在臨床中運用十分普遍的護理方法之一,其就是把滿足患者對于護理的各類需要當作根本,運用科學且高效的管理,找到護理所引發(fā)的各類問題,并分析與研究其引發(fā)的相關原因,變換護理的方法,保障患者在進行治療期間、在得到恢復期間都能夠獲得更為全方位且總體性的護理[7-8]。同時,無縫隙護理與當代護理管理所給予的規(guī)定相符,其就是把高效管理當作前提,給患者給予個體化、人性化的相關護理,將團隊當作核心,對各類資源實施優(yōu)化分配,凸顯出護理所產(chǎn)生的漏洞,并加以改正,讓醫(yī)護人員自身的總體素養(yǎng)得到增強,使得護理最后的效果與質量得到連續(xù)地改良[9-10]。在把無縫隙護理運用到對冠心病老年患者施予護理后,能夠輔助患者科學進行進食,并維持十分放松的身心狀態(tài),同時,增強病癥方面的宣講,能夠讓患者與其親屬對于冠心病有關的知識具有更為全方位的把握,進而促進患者盡早得到康復[11-12]。
本研究結果顯示,B組患者在運用無縫隙護理后,其心絞痛改善情況、總體滿意率、預后情況,均優(yōu)于運用常規(guī)護理的A組患者(P<0.05)。
綜上所述,對于冠心病老年患者來說,在運用無縫隙護理后,能夠促進其護理最后的效果與質量最大限度地得到提升,同時,還可以更為良好地輔助控制患者心絞痛相關的表現(xiàn)與癥狀,增強患者對于護理的總體滿意率,保障患者的預后,并促進患者盡早得到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