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天,不少學生和年輕朋友問我:怎樣看中美貿易戰(zhàn)?面對貿易戰(zhàn),我們能做什么?
中美貿易戰(zhàn),是一盤非常復雜的棋局,其中包含許多層面的分歧和碰撞,除經濟之外,還包含國家利益、文化傳統、宗教信仰、意識形態(tài)、價值傾向、社會心理等多方面的沖突。應對沖突,涉及信息收集、專業(yè)知識背景和經驗積累,包含著多維度的、復雜的得失權衡和損益計算??粗忻蕾Q易戰(zhàn),我的感覺就像一個圍棋的初學者看九段棋手對弈,雖然能夠隱約看出一些雙方棋手的思路,雖然能夠隱約看出一些進退和得失,但很難看明白,也很難完全理解雙方棋手的出招。
不久前,重慶市沙坪壩區(qū)教研員姜恒權老師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中說:“中美對抗,如果最終中國贏,一定是贏在教育;如果中國輸,也一定是輸在教育?!弊鳛橐粋€長期以助學為職業(yè)的助學者,我高度認同姜老師的看法。
在發(fā)展改革中國教育方面,我們可以做很多事情。今天,教育主要要做的事情有三件:
第一,保護孩子的學習興趣,避免孩子從“愛學”變?yōu)椤皡拰W”;
第二,發(fā)展孩子的核心能力,避免孩子成長為容量很有限的“移動硬盤”;
第三,使個性千差萬別的每個孩子都能夠獲得“成長”,而不僅僅是在某幾個知識技能領域“達標”。
幾乎每個父母都有切身的感受,孩子天生具有好奇心,他們有許許多多的問題,經常提出一些讓自己不知如何回答的問題。不幸的是,只要孩子被送進幼兒園,被送進小學,他們提問的熱情很快就被掃蕩了。愛因斯坦曾在《自述》一文中寫道:“認為用強制和責任感就能增進觀察和探索的樂趣,那是一種嚴重的錯誤。我想,即使是一頭健康的猛獸,當它不餓的時候,如果有可能用鞭子強迫它不斷地吞食,特別是,當人們強迫喂給它吃的食物是經過適當選擇的時候,也會使它喪失貪吃的習性的?!保ㄒ浴稅垡蛩固刮募ǖ谝痪恚?,愛因斯坦著,商務印書館,1976年,第8頁)我高度認同愛因斯坦的看法。多年來,我們已經看到許許多多的孩子從“貪吃”變?yōu)榱恕皡捠场?,從“愛學”變?yōu)榱恕皡拰W”。那條改變了孩子們的“鞭子”,就是我們落后陳舊的評價系統。從1980年我與自己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專業(yè)78級的同學們共同完成了《對高考試題的統計分析》研究(研究結果經過種種波折最終發(fā)表于《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1年第5期)以來,我已經與這條把學生從“愛學”變?yōu)椤皡拰W”的“鞭子”戰(zhàn)斗了近40年。今天,我仍將與自己的學生們一道,與這條“鞭子”繼續(xù)戰(zhàn)斗,爭取更多地保護一些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
1919年,美國軍事心理學的奠基人耶爾克斯(R. M. Yerkes)在寫給美國國家研究院心理學委員會的報告中說:“在人類的文明史中,從沒有任何時候像今天這樣,戰(zhàn)爭的勝負主要取決于人的大腦而不是肌肉;從沒有任何時候像今天這樣,適當地組織和運用腦力資源對于戰(zhàn)爭的勝利如此重要?!卑倌旰蟮慕裉?,智力資源的重要性已經遠不可與1919年同日而語。在科技和社會發(fā)展速度使人瞠目結舌的今天,在快速變化的21世紀,孩子將來從事的行業(yè)今天可能還未出現,今天的一些熱門職業(yè)不久可能就會消失。孩子掌握再多的知識,也不及一部聯網智能手機的萬分之一?!耙苿踊ヂ摗睍r代,我們獲取特定知識越來越容易。以往,需要在圖書館中尋找多日的研究資料,今天,借助移動互聯,借助“百度”“谷歌”這樣一些搜索工具,我們可以隨時隨地信手拈來。今天,重要的已經不再是掌握特定知識,而是具備較高的思維水平,而是對信息的重要性做出判斷,而是在各種可能的候選方案中快速做出自己的抉擇。以往,“知識就是力量”;未來,“思維才是力量”。以往,在職場中穩(wěn)操勝券的是“有知識的人”;未來,在職場中獨領風騷的將是“會思考的人”,將是“有智慧的人”。從1988年受當時的國家人事部考試錄用司委托主持開發(fā)用于政府工作人員(從1994年開始正式稱為公務員)錄用的《行政職業(yè)能力測試》開始,30多年來,我一直致力于發(fā)展學習者的核心能力,主要是三項核心職業(yè)勝任力:第一,交流溝通(communication)能力,主要是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第二,邏輯推理(logical reasoning)能力;第三,審辯式思維(critical thinking)。今天,我仍將與自己的學生們一道,繼續(xù)致力于幫助學習者發(fā)展核心能力,而不僅僅是死記硬背一些特定知識。尤其是努力幫助學習者發(fā)展中國學生的“短板”——審辯式思維。從小發(fā)展學生的審辯式思維不僅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重要舉措,更是建設理性和民主社會的基礎。我將繼續(xù)致力于改變帶有明顯蘇聯印跡的陳舊學習方式,不再是簡單地向學生灌輸特定結論,而是倡導研究性的學習,使學習不再是一個記憶和拷貝的過程,而是一個探索和發(fā)現的過程。
2001年1月20日,小布什總統宣誓就職。1月23日,他就推出了被稱為“一個都不能少”(No Child Left Behind,直譯為“不讓一個孩子掉隊”)的教育改革方案。2001年12月,美國國會通過了小布什總統主持修訂的教育改革法案《2001年一個都不能少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of 2001,簡稱NCLB)》。小布什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是“達標(proficient)”和“問責(accountability)”。達標,就是要求所有學生都要完成規(guī)定的學習任務,達到規(guī)定的知識掌握水平和能力要求,具體的措施是舉行州統考,如果學生不能達標,出現“掉隊”,就對學校和教師問責。NCLB在解決學生“掉隊”方面雖然取得一定成效,但 “應試”傾向束縛了教師的創(chuàng)造力,具有競爭性的教育環(huán)境也不利于優(yōu)秀學生的自由發(fā)展,使優(yōu)秀學生的好奇心受到挫傷。經過奧巴馬總統的持續(xù)努力,經過參眾兩院長期的討論和兩黨溝通,國會終于在2015年11月19日通過了新的教育改革法案《每一個學生成功法案(Every Student Succeeds Act,簡稱ESSA)》。ESSA于2018年正式實施。與強調“一個都不能少”的NCLB相比,強調“人人成功”ESSA的突出特點是以“達標+成長(growth)”取代了原有的“達標”。 學習,不僅要追求“達標”,更要追求“成長”。對于一些基礎好的學生,實現“達標”并不一定能夠實現“成長”;對于一些基礎薄弱的學生,即使暫時“達標”有困難,仍然可以通過學習獲得“成長”。這就是新的“達標+成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評價模型。強調“一個都不能少”的NCLB所關注的重心在那些可能掉隊(left behind)的學生,強調“人人成長”的ESSA則關注所有學生。從小布什到奧巴馬,美國教育改革的思路是清晰的,也是有成效的,值得我們學習借鑒。以“達標+成長”的教育和評估理念審視我們的學校,不難發(fā)現,即使在那些優(yōu)質學校,都遠遠未能實現使具有不同個性特點、千差萬別的所有孩子都獲得“成長”。中國與美國的國情不同,我們強調“成長”,著眼點更應是那些基礎較好的學生,力爭幫助他們不僅“達標”,而且獲得實際的“成長”;鼓勵那些幫助這些學生獲得進一步成長的教師和學校。從2018年開始,我的關注重點是“成長評估”。我將繼續(xù)與我的學生們一道,努力改變那種忽視學生個性的、千人一面的“達標評估”,推動尊重學生個性的、因材施教的“成長評估”。
面對貿易戰(zhàn),我能做什么?教育能做什么?就是這樣三件事: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幫助孩子發(fā)展核心勝任力,幫助每個孩子都能獲得“成長”。
(作者:謝小慶,北京語言大學教育測量研究所原所長,中國教育學會統計測量分會副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