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秀琴
人不是那么完美,更何況有很多缺陷,補些淡淡的妝或者適合自己的妝,是對自己的尊重,更是對別人的尊重。比如口紅,嘴唇厚了,把它描薄一點;嘴唇薄了,可以將它描厚些;嘴巴大了,可以把它描小一點。口紅的淡濃會反映出一個人的品位。如果一個女人整天將嘴唇涂得紅艷艷,總會讓人覺得有些刺眼,特別是年紀(jì)稍大的。就像是趙樹理小說《小二黑結(jié)婚》里的三仙姑,臉上涂的膏“像驢糞下了霜”,便會遭人白眼了。
口紅是認(rèn)真的。它會把你的不足稍稍遮掩,展示你更多的美。懂得美的女人不會拒絕口紅,那些年輕愛美的女孩子更是對口紅如癡如醉。其實,每一個懂得生活熱愛生活的女人,梳妝臺上手包里會放上自己最愛的口紅,空閑時候,找個沒人的地方,掏出小鏡子,拿出略帶芬芳的口紅,盡情把自己那鮮紅的嘴唇精心涂抹一番。特別那些衣食無憂的小資者,更是對口紅有著非同一般的癡迷。
于是愛美的女人都會珍藏著一支自己鐘愛的口紅,淡紅、大紅、粉紅,甚至天藍(lán),每種顏色都描出自己美麗的人生。櫻桃小嘴是最引人注目的,想起樹上那大紅欲滴的果子,那么嬌艷,那么迷人。眉清目秀,眼睛有神,鼻子高聳,眉毛細(xì)長,便將整張臉勾畫得漂亮。嘴唇色澤跟臉色混為一體,不容易凸出,口紅便能將嘴唇的美涂染出來,真是錦上添花。
性情沉靜的,可以弄些淡淡的顏色,稍稍將嘴唇的紅色描出??鋸堃恍┑?,就涂得猩紅猩紅,性感十足,有些叛逆或者與眾不同的,抹上藍(lán)色甚至黑色,將嘴唇的粉紅底色蓋住,張揚著自己另類的個性。
口紅涂出了嘴唇的芬芳。涂上口紅的嘴唇可能有別的含義,什么性感啦,什么迷人呀,可能帶有某種暗示,于是年輕的女孩,特別是處在戀愛或有戀愛想法的,口紅就特別鮮紅,表示著旺盛的生命力,抑或是旺盛的情感。年紀(jì)稍大的,或者已經(jīng)當(dāng)了母親的,顏色自然就淡了許多。
口紅是認(rèn)真的,認(rèn)真地勾畫出一個女人的一生。1995年,張愛玲在美國孤獨地去世,帶著她對這個世界刻骨銘心的愛恨,留下讓無數(shù)讀者為之瘋狂的文學(xué)作品。讓人們感到驚訝的是,感情極度不如意的她,衣食無憂,而且名氣大,稿費高,按理說應(yīng)該留下一些豐厚的財產(chǎn),但遺留下的東西里卻讓人們大失所望,都是一些常人難以理解的東西,比如假發(fā)、口紅和手稿,特別是口紅。
作為一個20世紀(jì)三四十年代便出名的作家,對美的熱愛和追求,是可以理解的。但張愛玲對口紅、服裝等的熱愛程度,卻已經(jīng)到了癖好的地步。這種愛美的天性源于出身名門。她的祖母是個美麗的才女,皮膚細(xì)嫩白皙。這些貴族氣質(zhì)的美在張愛玲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展現(xiàn)。母親又是新派女性,經(jīng)常穿著各種洋服,注重精致的妝扮,這些促使張愛玲有了迫不及待地長大的欲望。這樣她就能穿帶網(wǎng)眼的絲襪,梳愛司頭,搽鮮艷的口紅,穿高跟鞋。于是,張愛玲通過自己的寫作得到了她人生中的第一筆稿費后,便毫不猶豫地就去買了一支口紅,她希望這只口紅能夠讓自己的人生絢麗起來。
她的童年充滿著不幸也是她追求絢麗多彩的外在原因。在張愛玲4歲的時候,母親和姑姑離開家出國留學(xué)去了,剩下她和弟弟在父親和后媽的監(jiān)管下成長。父親吸鴉片,嫖妓,與后媽打架,根本沒心情照顧他們倆。張愛玲從小沒有像一般小孩一樣享受父母的愛,內(nèi)心充滿著孤獨寂寞,在這顆幼小的心靈里烙下了悲劇的陰影。幼小的她便開始追求與眾不同,招來人們更多關(guān)注的目光,平衡父母帶來的孤獨寂寞。
張愛玲曾在她的小說里很快意地寫道:“自小就渴望長大,能抹上鮮紅鮮紅的口紅,穿上有網(wǎng)眼的黑色絲襪!”她特別喜歡顏色鮮艷的口紅,猩紅的口紅成張揚自己非同一般的個性的標(biāo)志。
鮮紅的唇中綻放的寡淡笑容給人的感覺有些詭異和另類,特別是晚年孤獨地客居他鄉(xiāng)之時,那鮮艷的衣飾鮮紅的唇有一股讓人心生寒冷蝕骨的凄艷,她靠口紅為自己留住最后的美麗。
我想口紅是認(rèn)真的,一支鮮紅的口紅,涂抹出張愛玲浪漫而又悲戚的一生。我不由得摸摸自己的小皮包,硬硬的,還在,我坦然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