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大多數(shù)人的身高都在標準范圍內(nèi)?為什么我們長不到3米高呢?生物學家指出,這要歸因于進化。身高并不是極其復雜的基因組中孤立的一項,它與器官發(fā)育等其他生長過程交織在一起。幾百萬年來,自然選擇塑造了人類基因組藍圖,并通過基因連鎖及隨后的組織生長影響身體和器官生長。因此,我們的身高只是一個副產(chǎn)品。除了遺傳因素,營養(yǎng)和現(xiàn)代醫(yī)療等環(huán)境因素也會影響身高。然而,基因承擔了最大一部分工作任務,它決定著結(jié)果的70%到80%。當我們長到預先注定的高度時,一種名為“程序性衰老”的生物學機制最終會關(guān)閉負責生長的基因。胎兒期的生長速度最快,此后速度通常放慢。事實上,胎兒的生長速度是5歲兒童的20倍左右。嬰兒的骨骺線同樣十分活躍,促使他們迅速成長。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骨骺線的活動逐漸放慢。最終,骨骺線活動停止,青少年達到了他們成年時的高度。
南極和北極到處都是厚厚的冰雪,冷得要命,可總是有愛好者去那里考察,并且還能在冰窟窿里釣上魚來。為什么那么冷的地方,魚不會被凍死呢?原來,魚是一種變溫動物,它的體溫會隨著水溫而改變。和其他地方的魚相比,南極的魚體液中蛋白質(zhì)比較多,而蛋白質(zhì)是熱能的保證,是“不凍液”,也正是憑借這一點,南極的魚才得以在冰天雪地里健康成長。當然,不要妄想把南極的魚放到熱帶海洋中去,每個生物適應性都有一個極限,超過了極限就會死亡。
珊瑚是海洋里的小動物,但它和其他的海洋動物不一樣,不能游來游去,一出生就“定居”在島嶼的周圍或礁石上。珊瑚喜歡群體生活,大家緊緊地聚集在一起,老的珊瑚蟲死了,新一代珊瑚在它的遺骸上繼續(xù)生長。這樣,它們世世代代地累積,死去的珊瑚骨骼慢慢地和石質(zhì)化的骨骸粘結(jié)在一起,體積越來越大,天長日久,就形成了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