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蘭溪山歌發(fā)源于湖南省益陽市赫山區(qū)境內蘭溪河中上游民間,是一種有著濃厚湖湘文化底蘊的民間歌謠,久負盛名。本文從蘭溪山歌的起源、內容、語言、聲腔、表現(xiàn)形式等多方面探究蘭溪山歌的文化特色,為外界了解南洞庭湖區(qū)的民情風俗提供一個窗口。
〔關鍵詞〕益陽;蘭溪山歌;文化
蘭溪位于湖南省益陽市東北部,是洞庭湖上的一座千年古鎮(zhèn),歷史悠久。鎮(zhèn)上的蘭溪河是資江的一條重要支流,也是匯入湘江到達長沙的一條捷徑。蘭溪山歌發(fā)源于益陽市赫山區(qū)境內蘭溪河中上游民間,是一種有著濃厚湖湘文化底蘊的民間歌謠,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一、豐富的集體意識和生活場景
藝術源于生活。蘭溪山歌起始于勞動號子,在當?shù)貏趧尤罕姷膭谧骱蜕钪挟a(chǎn)生,比如車水抗旱和車水排漬的“車水號子”在蘭溪山歌中就占有一定的比重。車水是一種勞動強度較大的農(nóng)事勞動,車水者要使出渾身的力氣,讓雙腿帶動車頁運動,腿部用力的同時,口中控制不住就會呼喊。由于要用足夠的力氣,車水者不能持續(xù)工作太久,中途間隔必須換人。為了使號子聲讓旁邊休息等待換班的人聽得明白清晰,歌唱聲變得十分洪亮而高亢,這種“號子”后來逐漸演變成其他內容的蘭溪高腔山歌。
蘭溪山歌除了歌唱人們的勞動之外,還歌詠禮儀、生活乃至社會時政,展現(xiàn)了現(xiàn)實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補充著社會生活歷史,把民族生活現(xiàn)實與歷史連接在一起。蘭溪山歌按內容區(qū)分,可分田歌、罵歌、苦歌、頌歌、情歌、贊歌等十余種。從內容上看,主要有反映農(nóng)民運動,歌頌人民子弟兵的頌歌;有控訴社會的黑暗,反映勞動人民苦難生活的苦歌;有反映青年男女之間愛情的情歌這三大類。雖然,當?shù)貏趧尤嗣竦纳顖鼍盁o限廣闊而紛亂,雖然他們的生活場景充滿殘酷而又無限美好,但都沒有妨礙他們進行民歌創(chuàng)作,反映生活于同一地域空間的人們的集體意識——他們對精神品質、倫理道德、生活情趣和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以及對黑暗舊社會的不滿和控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民間歌手們還創(chuàng)作了大量歌頌中國共產(chǎn)黨、歌頌毛主席、歌頌社會主義祖國、歌頌勞動人民翻身生活的新山歌,內容極為豐富,歌詞異常優(yōu)美,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
二、豐富的自我表達和集體審美
蘭溪山歌是民間文學的一種特殊形式,如果把它當作僅僅是能轉換成文字或者旋律的存在方式,那么它可能變成另一種形態(tài)的“通俗文學”,而失去民間文學的韻味。蘭溪山歌雖然是把旋律和文字結合在一起的綜合表現(xiàn)形式,但是它的重點還是在語言,只有把它還原到湖湘民族的不同語言的表達方式與場景,才能真正發(fā)現(xiàn)和體會那隱含在山歌里的濃厚的民間文學情感。
蘭溪山歌的歌詞主要是由益陽當?shù)胤窖詷嫵?。益陽方言是湘方言的分支,隸屬湖南方言。它包括聲母20個、韻母36個。其中,益陽方言中還增加了當?shù)胤窖月暷浮皀g”,古漢語“凝”母聲系的特征得到了保留。如a、ei、ou念成nga、ngei、ngou。益陽方言的聲調不同于普通話中陰陽上去四個聲調類型,它是由5個特別的聲調構成。益陽方言中的一部分陰平字歸入了陽平的讀音,而一部分陽上的字又讀成去聲,保留了入聲系統(tǒng),保留的入聲是益陽方言中調值偏高的一個調型。益陽方言中的5個聲調具有“平分陰陽,濁上歸去,清去歸陽,濁去歸去,入聲自成一類”的特點,發(fā)音時充分體現(xiàn)了鮮明的益陽地方色彩。
同時,在語言的稱謂、代詞與個別方言詞匯的使用上也是別具一格。如“野”,一般讀作ya;“你”,一般讀作n;“晚上”益陽方言讀作“夜(ya)化價”等等。方言的個性發(fā)音使蘭溪山歌的歌詞語言更加豐富,獨具韻味,再加上當?shù)厝嗽兜脑鷳B(tài)演唱,聽上去更加親切傳神。
蘭溪山歌的聲腔特點表現(xiàn)在一些特殊音效的使用,“啊嗚啊嗚”的顫音以及略帶下滑的抖音是最有標志性的演唱特點。特別是在高腔山歌的樂句中間,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自由演唱的“啊嗚啊嗚”和“阿咿阿咿”的特殊顫音效果,這是演唱者通過口形開合使拖長的母音自然變化的結果,一般出現(xiàn)在三度音程以內,這種顫動的特殊音效就好像是聲音在山谷間的回蕩,展現(xiàn)了高腔山歌開闊、高亢的特點,極具地方特色。高腔山歌的行腔,一般運用窄嗓,氣息的支撐用丹田,將聲音逼到頭部,利用頭腔共鳴,使得聲音高亢激昂,穿透力極強。
蘭溪山歌因它那獨特的唱腔和對方言的廣泛使用,使得它成為自身并與其它民歌或者藝術形式區(qū)別開來。雖然歌詠者可以如此使用不同方言和表演方式演唱,但是,它反映的依然是不同民族的多元化的集體審美取向,而民間賽歌會則是用不同演唱方式表現(xiàn)蘭溪山歌的重要形式。
據(jù)史料記載,清末明初,在蘭溪古鎮(zhèn)的蘭溪河上,古樸的楓林橋頭,形成了每年端午節(jié)的賽歌盛會。蘭溪山歌會當天,周圍遠近的山歌手自發(fā)聚集在楓林橋頭,對唱山歌。蘭溪山歌手每年賽歌都力圖推陳出新,借以壓倒對方,這就促使大家在平時的勞作中進行原始的歌詞創(chuàng)作,這也使得蘭溪山歌保持了直接來自人民的原汁原味的生活情趣和人生哲理。在賽歌中,山歌手切磋音律韻調,唱腔唱法也逐步豐富。圍觀的群眾或鼓掌,或喝彩,或燃放鞭炮,同時賽歌會又發(fā)展為與蘭溪河上端午節(jié)龍舟賽事競相爭艷,熱鬧非凡。
蘭溪山歌在不斷的吟唱和賽事中逐漸壯大,目前收集到的蘭溪山歌有各類曲調三十余種,大致可分為高腔山歌與低腔山歌。高腔山歌為二聯(lián)句,襯詞襯句重疊;低腔山歌為五言或六言句,總體上大有《詩經(jīng)》遺風。蘭溪山歌的原有曲調,雖然節(jié)奏上比較自由,但由于多年賽歌會的交流,唱腔已經(jīng)規(guī)范化,并被廣大群眾所接受。因此,歌手們演唱時,他們都可以互相接腔和聯(lián)唱,甚至可以很多人幫腔而形成齊唱或合唱,這是蘭溪山歌在演唱上的另一種特色。蘭溪農(nóng)民哼唱山歌比較普遍,不少山歌手,大都能觸景生情,即興編歌。不但大人愛唱,小孩也跟著哼。
三、豐富的民族情感和集體追求
在蘭溪山歌中,個人的悲歡離合、民族的集體情感始終貫穿其中,編織在不同的歌詞和旋律里,被歌詠者用不同的表演方式呈現(xiàn)出來。這是人情感實現(xiàn)的自由表達的一個表現(xiàn),是人的情感之美的完整展現(xiàn)。劉綱紀說,美感就是因人的心靈自由在感性具體中的實現(xiàn)而形成的精神快感。蘭溪山歌所體現(xiàn)出來的“精神上的快感”不是個體的,而是生活于該地區(qū)不同民族的集體情感上的快感,是他們本民族精神生活的豐富,是對人類美好情感的集體向往與追求。蘭溪人民在社會生活中不斷豐富著唱腔、歌詞、曲式、旋律,以充分自由地表達自我,這是一個艱苦的創(chuàng)作過程。但是,他們將會克服各種困難展開創(chuàng)造性的民族活動,而不會在社會歷史的發(fā)展中停下腳步。
每年五月端午節(jié),吃粽子,唱山歌,賽龍舟是益陽蘭溪水域一年一度的傳統(tǒng)節(jié)目。劃龍舟主要是來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這種特有的民間風俗,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蘭溪龍舟文化,蘭溪龍舟與蘭溪山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蘭溪龍舟不僅在設計和制作上匠心獨具,而且在場面設計上也是自成一體、超群脫俗。水手們?yōu)榱嗽鎏泶系乃囆g色彩,大膽地開辟了鑼鼓并用的先河,使其形成了一種和諧且富有行進節(jié)奏的“咚——鏘——咚咚,鏘——”的打擊音樂。這種音樂非常獨特,無論遠近,也無論什么場地,只要聽到這種聲音,就連三歲小孩都知道是劃龍船,聽起來極為雄壯。
此外,水手們的劃船方法也是別開生面。任何一艘龍船初次進入觀眾集中點都要轉三個圓圈。轉圈與比賽一樣,都要全力以赴,其目的一則亮相,二則顯示自己的威力。緊接著就在江中不緊不慢地來回劃船,進行表演,并尋找對象對唱山歌。在嗩吶的伴奏下,一水手高聲領唱著輕松歡悅的龍船歌:“龍船喏——鼓響哪——鬧哇洞喏庭哩?!苯又?,全船人齊聲合唱:“劃啦劃咿呀哩——劃啦劃咿呀嗬嘿?!庇械乃诌€故意尖著嗓門用高八度的聲調夾雜其中,妙趣橫生。整個江面上,鼓樂聲、銃炮聲、歌唱聲匯成一片,如同一支舒暢、雄渾的交響樂。
尤其有趣的是,龍船歌中還夾雜有情歌。像“情郎哥哥上龍船,劃到小妹眼跟前;你我偏愛龍船曲,江中岸上兩心連”,這是一首典型的反映男女互相愛慕的地方山歌,居然也在龍船民歌之列。高亢、抒情的蘭溪山歌早就聞名遐邇,但不知是哪朝哪代由龍船歌派生出了山歌,還是由山歌派生出了龍船歌?反正二者已有通融之處。蘭溪龍舟既是體育活動的競賽工具,又是民間文化藝術的表演舞臺,它孕育了蘭溪山歌的逐步發(fā)展。 (責任編輯:劉小紅)
參考文獻:
[1]]余雯.南洞庭湖區(qū)民歌探究[J].藝術教育.2013(9)
[2]楊利慧,安德明.理查德·鮑曼及其表演理論[A].民俗研究,2003(1):69.
[3]劉綱紀.美學與哲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269.
[4]袁鳳麗等.人文遺韻[M].長沙:岳麓書社.2008.
注:本文系湖南省教改課題資助,湘教通【2018】436號,編號603。名稱:應用型本科院校音樂專業(yè)本土特色課程體系建設研究——以湖南城市學院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