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墓葬美術中虎伏羲、龍女媧陰陽相對圖式及轉化

2019-07-29 17:34胡繼寧
藝海 2019年6期

胡繼寧

〔摘 要〕本文以美術學、符號學、民俗學視角,通過對中國古代墓葬美術大量出現(xiàn)的虎伏羲、龍女媧陰陽相對圖式及其變體進行比較研究,發(fā)現(xiàn)這些圖式都是古代中國本原哲學“陰陽”二元結構哲學觀念的視覺符號,天地相交、陰陽相合,體現(xiàn)了中國古人對于生生不息、生命永生的企望和愿景,并且作為文化基因傳承下來在民間美術中沿用至今。

〔關鍵詞〕墓葬美術;虎伏羲;龍女媧;陰陽圖式

從全國各地出土的古代墓葬美術的圖像當中,經(jīng)??吹烬埢⒍鄬D式、大量的雙蛇相交及其抽象的變體圖式,它們常與伏羲、女媧形象組合在一起或獨自成圖,但這些圖式都是表達古代中國本原哲學“陰陽”觀念,天地相交、陰陽相合,體現(xiàn)了中國古人對于生生不息、生命永生、靈魂不死的企望和愿景。龍虎相對圖式由最初的表達二元陰陽哲學觀念轉化成東西方“四靈”觀念,而伏羲、女媧雙蛇交尾圖式及其抽象變體則成為表達陰陽觀念的常用圖式,與至今仍在文化生活當中沿用的“卍”字不斷頭、“蛇盤九顆蛋”“盤長”“富貴”等民俗符號哲學內(nèi)涵一致。

一、虎伏羲、龍女媧相對圖式

在中國各民族流行的多個版本創(chuàng)世神話中,上古時期混沌未開,作為人類始祖的伏羲與女媧是一對兄妹,藏于葫蘆避洪水,滾磨盤兄妹相交繁衍人類?!吧裨挷]有消除圖騰學意義上關于人的來源的解釋,相反,它保存了這種解釋,但給它們新的形態(tài)和新的深度。”[1] 遠古創(chuàng)世神話中伏羲、女媧陰陽二神所反映中國陰陽哲學觀,源自生存與繁衍的早期人類基本生命意識。

根據(jù)多位學者的研究,伏羲是虎圖騰、女媧是龍圖騰。[2] 虎象征天、太陽、陽性,龍蛇是地、是水、陰性,風虎云龍合起來就體現(xiàn)自遠古原始人類以來陰陽相交、天地相合的哲學意象。這種觀念也在1987年河南省濮陽市西水坡遺址發(fā)掘出土的仰韶文化古墓葬群就有所體現(xiàn)。其中45號墓葬中墓主人的東、西兩側分別擺有蚌塑龍、虎圖案,說明在6400多年前就已經(jīng)非常成熟地形成了以伏羲虎、女媧龍組合成陰陽相交、男女構精、化生萬物的生命觀和哲學觀。并且墓主人頭朝向南,與分別放置于東、西、北三個方位的三具殉人構成四極方位,學者馮時先生認為這“顯然與司掌分至的四子有關”。[3] 墓室南向圓形、北向方形構造,以象征天圓地方的格局,而墓主人頭朝南向,占據(jù)夏至之神方位,非常明顯地表達了墓主人靈魂通天的意象。西水坡遺址45號墓龍虎蚌塑及墓室格局,完整地體現(xiàn)了六千多年前古人對生命與宇宙合一的時空觀和生命觀。正如考古學家鄒衡先生的題詞:“華夏文明,淵源有自,龍虎俱在,鐵證如山”。劉堯漢先生在《彝族文化放言》一書中對中華民族龍、虎文化的淵源做了闡釋,“在我國歷史上,夏有‘龍旗龍歷;商有‘龍虎銅尊;周秦有‘龍虎紐;劉邦有‘龍虎氣;東漢經(jīng)學大師馬融寫有《龍虎賦》;諸葛亮‘龍驤虎視;唐宋有‘龍虎榜。迄今常說的中華民族‘生龍活虎,其間都具有內(nèi)在聯(lián)系,即它們都是出自遠古一個葫蘆里龍女媧和虎伏羲的子孫,以及這樣一個廣泛流傳于各民族間的世代傳說。而這個葫蘆的葛藤便成為一條龍虎文化紐帶,把各族聯(lián)結為一個整體——中華民族?!盵4]

“風虎云龍”的伏羲、女媧組合格局和圖式表現(xiàn)是中國本原哲學陰陽觀的體現(xiàn),還是以西漢墓葬畫像石作為例證?,F(xiàn)藏于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的這幅墓室門闕(如圖1),除了中央主體位置上是始祖神盤古形象,左右兩側相對的神獸造型為一龍一虎。右側圓臉雙耳、圓眼、闊口獠牙的形象為虎,左側長吻、帶鹿角的造型為龍,相同的是龍虎造型都刻有飛翼,說明這是“風虎云龍”的神祗,即是虎伏羲、龍女媧。此幅西漢墓室門闕的圖像語言,借用盤古、虎伏羲、龍女媧的圖像來表達古代中國本原哲學混沌宇宙、化分陰陽,陰陽相合、萬物化生、生命永生的宇宙觀和生命觀。同樣西漢時期位于河南洛陽卜千秋墓室中,主室后壁墻面繪有一幅被考古學專家定義為《豬頭方相氏》的彩繪壁畫(如圖2)。[5] 梯形的畫面構圖中,“方相氏”形象占據(jù)上端中央主體位置,下方是龍虎對稱的圖式布局。這幅壁畫中龍與虎的造型,都沒有繪制“飛翼”,但是龍、虎周圍繪上“云氣”,這與“飛翼”的功能相同,以此來說明表示龍、虎乃是可以上天的神祗。這幅壁畫除了龍、虎相對的陰陽觀念或方位觀念之外,有意思的是中央顯著位置上的這位神祗“方相士”的身份和來歷,他究竟是何方神圣?這位神祗光從嘴部特征來看斷然不是“豬頭”,中央美院賀西林教授也認為“豬頭”方相士之說“無文獻可據(jù),不足為信”,并認為其應該為西方神蓐收。[6] 蓐收,為西方神、金神、秋神,常與白虎形象聯(lián)系在一起。再據(jù)學者何新所考證,“方相士”就是逐鬼之神“郁壘”“神荼”。[7]而“郁壘”“神荼”則是“畫虎于門”的虎神。再看這位神祗的形象,卻非常像老虎的面部特征,圓眼怒睜、面部長毛,雙耳以及四肢虎爪的形制。如此看來,這位神祗即便要稱其為“方相氏”,稱為“虎頭方相氏”似乎更為準確一些。其實,只要對照之前徐州漢代畫像石中盤古、伏羲虎、女媧龍的圖示表達方式,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何其相似。毫無疑問,這幅壁畫中居于中央主體位置的“虎面”神祗,他的真實身份就是盤古。下方的龍、虎正是伏羲、女媧的異體表達,盤古、伏羲、女媧三位一體的圖像也多次出現(xiàn)在漢代墓室壁畫和石刻當中,表達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宇宙觀念和陰陽相合、天地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不息的生命觀念。巫鴻先生針對馬王堆帛畫有精彩的論述,其中談到了漢代喪葬藝術品的構圖原則也適用于此,“馬王堆帛畫以及許多漢代喪葬藝術品的構圖原則并不是‘敘事性的,而是‘相關性的。屬于后者圖像的組合是基于它們之間的概念性的聯(lián)系。通過這種方式,古代中國宇宙觀中的基本的二元結構被轉換為視覺形象?!盵8] 由此可以看出,在西漢以前的中國墓葬文化習俗當中,以龍虎形象左右相對的格局正是陰陽二元結構的視覺體現(xiàn)方式。

二、伏羲、女媧雙蛇交尾圖式

從漢代墓室發(fā)掘的畫像石資料與文獻古籍對照來看,我們現(xiàn)在所熟知的伏羲、女媧蛇軀相交的形象,大量出現(xiàn)在東漢時期前后,這也是古籍文獻中關于伏羲、女媧記載最豐富的時期。建于西魏時期的敦煌莫高窟285號洞窯的壁畫中,就有伏羲、女媧交尾畫像。在山東嘉祥縣武梁祠出土的漢代畫像磚上(如圖3)、四川的郫縣等地出土的漢代畫像磚上(如圖4)、河南洛陽新莽時期墓室壁畫(如圖5)、新疆吐魯番出土的唐代帛畫上、河南南陽出土的漢代石刻畫像上,均有伏羲、女媧交尾圖。伏羲執(zhí)規(guī)、女媧執(zhí)矩,圓規(guī)矩尺寓意“天圓地方”的哲學觀念。學者王小盾也認為:“漢代畫像石中的伏羲、女媧圖像,其主題就是陰陽的化合。圓規(guī)和曲尺分別代表天地,蟾蜍和金烏分別代表陰陽。天與地的化合、陰與陽的化合,是通過蛇軀交尾的形式來體現(xiàn)的。也就是說,伏羲女媧像中的蛇軀,乃代表交媾與生殖,并進而代表對立事物的相互化合。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通過這種化合而制作出來的。”[9]

伏羲、女媧交尾圖式是中國原始哲學陰陽觀念發(fā)展的產(chǎn)物,但也有許多學者認為蛇軀交尾圖式是經(jīng)西方傳入。[10] 七千年前的兩河流域蘇美爾文化和印度文化里都有神祗蛇尾相交和雙蛇相交的圖式。從世界范圍來看,雙蛇相交的圖式也很普遍,可以說這是世界性的文化符號,但在中國卻賦予更豐富的文化涵義。不管伏羲、女媧交尾圖來源如何,作為體現(xiàn)陰陽二元觀念的基本內(nèi)涵沒有發(fā)生改變,并且成為代表中國陰陽觀念最經(jīng)典的視覺符號。再例如極具代表性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的“雙鳳朝陽”圖式(如圖6),都是以雌雄成雙的動物圖騰用來表達“陰陽相合、化生萬物”二元結構哲學觀念的。譬如聞一多先生就認為凡是“左右有首,或前后有首,或一身二首的生物時,實為雌雄交配狀態(tài)之誤解”。[11] “在兩河流域原始社會的圖騰中,這種圖案表現(xiàn)為生命之樹,兩旁神祗動物相對,是對生命之樹的拱衛(wèi);但是這種圖騰到了中國,相對的動物,就被賦予了陽與陰、牡與牝的哲學屬性?!盵12]

三、符號化的抽象變體圖式

在兩漢時期墓室美術中,還出現(xiàn)大量的“二方連續(xù)”抽象符號,其實是虎伏羲、龍女媧蛇尾相交圖式的抽象表現(xiàn)形式,內(nèi)涵完全一致。這個圖式也是西安臨潼出土的具有五千年歷史的人面含魚網(wǎng)紋彩陶盆上“網(wǎng)紋”符號。也在商周青銅器上作為紋飾大量地運用,在湖北隨縣曾侯乙戰(zhàn)國楚墓出土漆藝彩繪衣箱上也出現(xiàn)了雙蛇相交的圖示。它的應用極其廣泛,直至今天仍然在民間群體生活中婚喪嫁娶當中運用。

結 語

古代中國墓葬美術中虎伏羲、龍女媧二元相對圖式、伏羲女媧蛇尾相交圖式、雙蛇相交的抽象變體、以及雙鳥、雙魚、雙馬、雙鹿、雙蝶等圖式,還有至今在民間美術中仍在沿用的“蛇盤九顆蛋”“盤長”“如意”“方正”等祥瑞圖式,都是“陰陽和合,化生萬物”的思想觀念,體現(xiàn)中國文化所特有的“陰陽”哲學觀。這些圖式無論是“西來說”還是“本土說”,但都已經(jīng)被賦予豐富的中國文化內(nèi)涵,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為人民的精神生活發(fā)揮著重要的價值和作用。

(責任編輯:楊建)

參考文獻:

[1] 卡西爾.人論[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6.

[2] 劉堯漢.彝族文化放言[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15-25.

[3] 馮時.中國古代的天文與人文[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114.

[4] 劉堯漢.彝族文化放言[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2.

[5] 孫作云.洛陽西漢卜千秋墓壁畫考釋[J].文物1977(6).

[6] 賀西林.古墓丹青——漢代墓室壁畫的發(fā)現(xiàn)與研究[M].西安: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02:27.

[7] 何新.諸神的起源[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96:277.

[8] 巫鴻.禮儀中的美術(上卷)[M].鄭巖等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5:110.

[9] 王小盾.中國早期思想與符號研究——關于四神的起源及其體系形成[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588.

[10] 朱大可.華夏上古神系(上卷)[M].北京:東方出版社,2015:123-142.

[11] 聞一多.聞一多全集·神話編[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69.

[12] 靳之林.中國民間美術[M].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10:19.

双柏县| 邵武市| 余姚市| 云和县| 夏河县| 鸡西市| 蒲江县| 奉化市| 崇州市| 沙雅县| 西峡县| 崇信县| 莆田市| 资中县| 阳原县| 蒙山县| 呈贡县| 邵阳市| 灵山县| 洛阳市| 万年县| 永修县| 高平市| 伊宁县| 江安县| 太湖县| 镇康县| 临高县| 黔东| 南昌县| 贞丰县| 邳州市| 普安县| 辽阳县| 东兰县| 墨脱县| 瑞昌市| 神农架林区| 揭东县| 泸溪县| 茂名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