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娟 李勇
時代在發(fā)展,社會在進步,手機作為現(xiàn)代人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拉近了世界的距離,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同時,隨著智能手機功能不斷地優(yōu)化,也引發(fā)著不少的社會安全問題;尤其是中學生是否可以帶手機進校,引發(fā)熱議,至今褒貶不一。筆者認為,手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長和學生對手機功能的錯誤定位,如果給予正確的引導,完全能夠讓家長和學生通過手機獲取更多地知識,打造一個全新的“互聯(lián)網+教育”。
一、誤解——手機之“難用”
1.被家長折騰的手機,難以發(fā)揮育人的功效
隨著網絡平臺的開發(fā),它可以使我們通過視頻領略祖國的壯美河山,欣賞異域的風土人情;伴著騰訊QQ和微信的開發(fā),人們可以在虛擬的世界里暢所欲言,可以對親朋好友傾吐心聲,可以在QQ空間或朋友圈里亮美圖、曬家庭、現(xiàn)旅游、轉美文、求點贊、顯溫情,越來越多的家長加入了“低頭族”、“微博控”的行列,無論是工作之外,還是工作期間,手機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小屏幕如磁鐵般牢牢吸引著人們的眼球,過度的癡迷,從而可能會引發(fā)一系列的道德亂象和社會問題。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若放任孩子不管,孩子惡習一旦養(yǎng)成,學校不知要花多少時間和精力來對他進行‘再教育,這對孩子、家庭和學校都是巨大的損失”。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終身的老師,家長的教育對孩子成長,尤其是孩子的少年時代至關重要。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父母的言行舉止都會影響到孩子,因此,父母要嚴于律已,事事處處以自己正確的言行為孩子樹立榜樣,引導孩子健康成長。一個被家長折騰不得安寧的手機,若是傳到孩子手中,結果可想而知。
2.被學生錯用的手機,難以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網管的責任缺失讓不良資訊的肆意泛濫、手機舞弊是公開的秘密、虛擬世界的沉迷造成現(xiàn)實交往的缺陷、網絡游戲貽誤學業(yè)、攀比成風影響校園治安等諸多問題,因學生錯位使用手機而突顯出來,加之,中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時期,對于自控力不好的學生往往就會沉迷進行,從而影響了現(xiàn)實中的學習, 因而,越來越多的老師和家長認為,學生帶手機弊大于利,由此,一刀切地嚴令學生禁止帶手機進校。實際上,許多學校的管理者也不得不承認,無論學校做怎樣的規(guī)定,學生還是會帶手機進校。
蘇霍姆林斯基:“教育者的個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財富,是一種能激發(fā)每個受教育者檢點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對于中學生來說,真正影響他們學習的不能僅僅簡單地歸為手機之罪,手機只是一個精神寄托的實物,即使沒有手機,對于 那些自覺性不強的學生來說,也會尋找其他的途徑來達到內心的滿足。手機的作用對與否,關鍵取決于受教育者如何運用它,簡單粗暴地禁止使用手機并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只有讓受教育者自己檢點、反省和控制自己,學校和家長正確引導學生使用手機,對孩子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促進作用。
3.被教育綁架的手機,難以成為教育的助力
曾幾何時,網上家長學校平臺的出現(xiàn),一度讓我們看到了家校合作教育的曙光,然后由于平臺的教育內容更新較慢,缺乏子女的個性教育,使家長失去信心;營運商的收費,使家長認為付出小于回報,而失去耐心;加之學校過多的以布置作業(yè)、公布考試成績?yōu)橹鞯男畔?,讓家長喪失耐性。若干年來,家庭與學校通過手機合作教育的溝通,僅局限于電話、短信、家校通、QQ和微信等膚淺的形式,取代了入戶家訪,的確提高了工作效率,但面對活生生的學生個體,教育的內容絕不公限于此,并且,更多的家校溝通,大多是在學生的問題出現(xiàn)之后迫不得已才發(fā)生。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最完備的教育模式是學校—家庭教育,學校和家庭是一對一教育者”。學生是在學校、家庭以及社會的共同影響下成長的,其中家校合作是保證學生健康成長極其重要的條件,家校合作的水平必然影響著學生的發(fā)展狀況。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學校與家庭的通力合作,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學校教育離不開家庭教育的合力,只有發(fā)自內心的真誠的交流與溝通,才能共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為學生的幸福成長搭建精彩的平臺。
二、正解——手機之“可用”
1.推倒學校的圍墻,讓學校透明
學校的宗旨是要擴展學生的知識,擴展學生對外面世界的了解,然而,圍墻、監(jiān)控和保安是學校的標配,學校封閉的大門,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教育管理者“一勞永逸”的茍安思想,可使學習者安分守已,不易接受外來的“危險”思想和侵害;同時,封閉的環(huán)境也易造成了學生心理的自我封閉,學生被有形的墻團團圍住,眼界越來越小,以致于以自我為中心,盲目自大,不善與人交往,扼殺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學校是社會的一部分,不能脫離社會而獨立存在,一堵圍墻隔絕的不僅僅是學校與社會的地域聯(lián)系,而且還有精神文化的血脈。
智慧校園的出現(xiàn),讓學校不再因圍墻而孤立,家長只需拿起手機關注學校的微信公眾號或掃描學校的二維碼,透明高效的校務治理、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整合創(chuàng)新的教育教學便可盡收眼底,相信只要學校每天不間斷、保質保量地推送學校教育信息資源,讓家長通過手機每天關注學校,成為一種如影隨形的生活常態(tài)也不是不可能。同時,家長也可以通過留言等方式,在沒有時間、區(qū)域、空間的限制里,對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提出更多的合理化的建議,可以幫助學校更好地發(fā)展。
2.搭建交流的平臺,讓交流無痕
因材施教是對每一個個性孩子最有效的教育,要想了解每一個、關愛每一個、成就每一個,首先必須要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性格特征,不同的家庭會鑄就不同的學生品行,因此,家校之間的交流就顯得尤為重要,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交流從面對面的交流單一的形式,已擴展到電話交流、QQ交流、微信交流等多種形式,較好地密切了家校之間的關系,但這些交流往往出現(xiàn)在學生的行為偏差的被動交流,對情緒激動的學生家長來說可能起不到半點作用,甚至產生不愉快的沖突。并且只有注重教育的過程,才能有好的結果,因此,我們應該搭建好更多、更好地平臺,在日常中隨時隨地與家長交流,方為上策。
作為教育者,我們應該抓住網絡時代信息傳遞的迅捷和便利,通過“曬”自己的微博等方式,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家長的思想,在無聲的交流中,感染家長。我們可以通過曬學校的活動,讓家長關注學校的教育,從而讓家長把“心”走到學校里;我們可以通過曬自己的教育故事,讓家長了解教師的工作不易,從而把“心”貼進學校中;我們可以通過曬學生的成長足跡,讓家長知道子女的學業(yè)優(yōu)劣,從而把“心”放到孩子上;我們可以通過曬教育的美文,讓家長學習教育的理念,從而把“心”投入到教育中。
3.建立空中的課堂,讓課堂自由
一間教室,一個教師,千百年來的傳道授業(yè)解惑就由此開始,學生按班到點地在指定的地方學習,根據(jù)學校的課程安排,不同差異的學生,聽著同樣深度的課文,做著同樣難度的作業(yè),使得教育改革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壓力,盡管,有廣東省惠州市大亞灣第一中學的“勵品教育”體系、湖北省荊州市江陵中學的“五元五步”課堂教學模式、四川小遂州外國語小學的“三學—論壇”思維課堂等模式的出現(xiàn),但我們仍應清醒地看到,傳統(tǒng)的課堂模式在現(xiàn)行的中國教育界中仍占絕大多數(shù)。
作為教育主管部門,應該大力推進互聯(lián)網+的教學形式,空中課堂——新型的互聯(lián)網學習方式,它低成本、高效率深受家長的青睞;它可以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選擇學習最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無論學生身在何地,只需有互聯(lián)網,即可聆聽到最優(yōu)秀的教師的教學,感受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它可以讓每一個家庭花最少的錢,享受到一流的課程,它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課程、作業(yè),不用再在書山題海中奔跑;它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不同學習準備情況、不同的興趣,在課程開放周期內,自主觀看教學視頻、完成并提交作業(yè)、參加測試、了解自己學習的反饋。
三、另解——手機之“妙用”
1.手機里的圖書,讓閱讀更簡捷
讀書不僅可以使中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培養(yǎng)良好的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還可以進一步鞏固課內學到的各種知識,提高他們的認讀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對于各科學習,都有極大的幫助。不少學校都知道讀書對中學生的重要作用,開辟了形式多樣的閱讀課,但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大多是在課堂上,有時間進入圖書館的時間少之又少,雖然學生可以自由的選書借閱,但很多時間不是課間十分鐘就能完成的,所以,學生能有機會閱讀課外書籍的機會可謂是少之又少。盡管有些學校在班級開辟了圖書角,還有像成都武侯實驗中學那樣的開放書吧,但總體來說,學生閱讀的時間和閱讀的書籍品種并不多。
如今,電子圖書正以其傳播速度快、傳播費用經濟,而充分發(fā)揮了計算機作為信息傳播工具的巨大優(yōu)勢,成為當前信息社會中傳播信息的一股強大的中堅力量。現(xiàn)在已相繼有電子閱覽室開放了北大方正Apabi電子圖書借閱業(yè)務,它的出現(xiàn)使廣大讀者可以更方便、更安全、更快捷的從電子閱覽室“借”到所需要的資料。試想,如果我們的學生,在閑暇之余,想閱讀某一圖書,只需要打開手機,點擊相關鏈接,便可隨心所欲地瀏覽自己喜愛的書籍,那是多么愜意的事。
2.手機里的書包,讓學習更輕松
“減負”的口號喊了很多年,中小學生的書包重量卻是絲毫沒減,孩子們小小的身軀與大大的書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書包沒輕,減負從何談起。青少年正處于生長發(fā)育期,脊柱尚末發(fā)育完全,書包超重,可能會引發(fā)相應的脊柱畸形,從而影響孩子的身高發(fā)育。故而,上學或放學接送孩子的家長們,主動承擔起背包的重任,成為中國教育的又一“特色”,家長們一方面是關心著孩子們的身體,另一方面卻忽視了他們正在“身體力行”地淡化著孩子們的責任意識。
電子書包要大面積的推廣和普及,雖然還需要較長的一段路要走,但至少,它讓我們看到了希望,電子書包里可以存放電子書本,實踐了國家的“減負”口號,同時又減輕了學生的負擔。四川西南航空職業(yè)學院提出了“移動互聯(lián)網教育生態(tài)系統(tǒng)”模式,要求師生打開手機上課,該模式通過移動互聯(lián)網構建各種網絡圈,讓學生在搜索的學習模式中高效學習知識,使人們通過移動互聯(lián)網獲取更多的知識、了解社會真相和人生智慧。歐美發(fā)達國家,大部分老師和家長從小學開始,就鼓勵學生接觸手機和互聯(lián)網,事實證明,互聯(lián)網不僅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能防止學生與時代脫節(jié),更重要的是,它還能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
3.手機里的教室,讓學生更自主
1902年,班級授課制在全國廣泛推廣,直到現(xiàn)在,它仍是我國各級各類學校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由于過于強調整齊劃一和集體統(tǒng)一,不能很好適應學生的個體差異,不易發(fā)揮學生的潛力,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和特長。北京第11中學和杭州綠城育華學校的選班走課、上海晉元高級中學的讓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課程表等課堂模式的改革,打破了傳統(tǒng)的固定教室授課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的主動性,讓每個學生依自己的興趣而學習,但在我國許多地區(qū)由于經濟條件有限,師資力量不夠等因素,使得班級授課制飽受批評,卻依然堅挺,實為無奈之舉。
想象一下,孩子回到家,打開手機,就能找到世界各地最優(yōu)秀的老師給自己上課、輔導作業(yè),老師在給學生遠程輔導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和學生進行課堂互動、布置任務,還能根據(jù)課本內容給學生寫板書、分享課件。手機里的教室最大特色在于互動連結,除了課堂多媒體互動,還可以通過遠程互動系統(tǒng)實現(xiàn)班級與班級、學校與學校之間的高清互動學習,就象學生坐在一個超大公共課堂,分享著來自全球不同的老師講座與教學資源,真正在網絡的世界里實現(xiàn)與名師的零距離。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任何新生事物的產生都有爭議,對于中學生使用手機,我們與其費盡心機去堵,不如疏,如果相關職能部門積極開發(fā)軟件、平臺,讓學生利用手機學習,成為學習不可或缺的好幫手,手機就會是一所別樣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