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春鶴 宋宏偉 崔 巖 孫 宇 鄒淑芳 許金劍
大慶油田總醫(yī)院神經外科(黑龍江大慶163001)
高血壓性腦出血中部分出血量較低的情況可采用內科保守治療,大多數患者需要在全麻下采取開顱手術治療[1]。但是由于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多為老年人,身體素質較差,通常不耐受手術與麻醉,或者由于開顱手術損傷較大,手術安全性不高。近些年微創(chuàng)穿刺抽吸術憑借損傷小、安全性高等得到了臨床廣泛推廣[2]。為此,本次研究選取2017年4月~2018年5月我方醫(yī)院收治的腦出血患者37例,同時選取另外37例患者應用開顱手術作為對照,比較兩種治療方式的具體優(yōu)勢以及應用價值,旨在為臨床合理應用微創(chuàng)穿刺抽吸手術、開顱手術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提供依據。具體報告如下。
1.1 臨床研究資料 選取2017年4月-2018年5月我方醫(yī)院收治的腦出血患者74例。均為接受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協(xié)議書者。本研究獲倫理委員會批準。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均分為兩組。
診斷標準:(1)血腫量>3ml。(2)符合高血壓診斷標準[3]。(3)神志表現為嗜睡或者昏迷,符合手術指標。(建議標明是否有出現腦疝且出現雙側瞳孔散大的患者,因為直接影響預后。)
排除標準:(1)其他因素導致的腦出血。(2)出現腦疝且出現雙側瞳孔散大者。
觀察組37例采用微創(chuàng)穿刺抽吸手術。觀察組37例患者中男19例,女18例,左側基底節(jié)區(qū)15例,優(yōu)勢半球出血11例,右側基底節(jié)區(qū)11例,年齡最小的37歲,年齡最大77歲,平均年齡(51.29±4.24)歲;對照組37例采用開顱手術。對照組37例患者中男20例,女17例,左側基底節(jié)區(qū)16例,優(yōu)勢半球出血9例,右側基底節(jié)區(qū)12例,年齡最小的38歲,年齡最大76歲,平均年齡(51.72±4.57)歲。兩組患者資料無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37例患者在全身麻醉下利用機械設備打開顱骨然后進行手術、引流。
觀察組37例患者進行微創(chuàng)抽吸,使用CT尋找血腫部位,將血腫最大平面的中心點作為穿刺點。局部麻醉并采用YL-1穿刺針(福能源生物科技)進行穿刺,用專用電鉆按穿刺方向鉆透顱骨和硬腦膜,用鈍圓針芯(上海芝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保留于腔內并連接引流管,將鈍圓針芯沿穿刺方向和深度緩慢刺入血腫中心。與引流管相連的20毫升注射器緩慢抽吸血腫,使用少量0.9%氯化鈉注射液(胡美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代替。第二日使用尿激酶(國藥準字H20044848;【生產企業(yè)】企業(yè)名稱:煙臺東誠北方制藥有限公司)作溶栓治療,劑量為4-6V,溶解于血腫腔內。待5h后開放引流,持續(xù)3次,引流完畢后拔除穿刺針。
1.3 觀察標準
(1)上門隨訪,于手術45d后采用上肢Fugl-Meyer分、下肢Fugl-Meyer分等評價患者運動功能。
(2)于術前、手術30d、45d后運用Barthel指數法評價兩組日常生活能力。
(3)于術前、手術30d、45d后采用DOAE(診斷性失語癥檢查法)評價標準對兩組患者語言功能進行評價。Ⅰ級(評分為1~35代表患者失語)、Ⅱ級(評分為6~10,代表患者嚴重語言功能障礙)、Ⅲ級(評分為11~15,代表患者輕度語言功能障礙)、Ⅳ級(評分為16~20,代表患者無明顯語言功能障礙)以及Ⅴ級(評分為21~25,代表患者無語言功能障礙)。等級越高患者恢復情況越佳。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量數據以平均數±標準差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治療后兩組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對比 觀察組37例患者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對比(±s,分)
組別 觀察組 對照組 t P上肢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 34.19±7.15 28.17±3.19 11.721 0.000下肢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 20.28±6.24 14.36±3.82 12.426 0.000
2.2 治療后兩組日常功能評分對比 觀察組37例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優(yōu)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表2 兩組日常功能評分對比(±s,分)
表2 兩組日常功能評分對比(±s,分)
組別 例數 30d后 45d后觀察組 37 61.42±13.39 72.62±15.35對照組 37 47.39±12.47 55.32±11.21 t 5.173 6.382 P 0.000 0.000
2.3 治療后兩組語言功能評分對比 觀察組37例患者語言功能優(yōu)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3。
表3 兩組日常功能評分對比(±s,分)
表3 兩組日常功能評分對比(±s,分)
組別 例數 30d后 45d后觀察組 37 21.37±5.29 22.62±2.35對照組 37 17.28±0.31 18.32±0.97 t 11.731 14.734 P 0.000 0.000
大腦是人體最為重要的身體部位之一。開顱手術的諸多不完善性使其臨床應用具有一定局限性,如何降低患者手術風險、避免術后殘疾是臨床重點關注的課題[4-5]。
與微創(chuàng)穿刺引流術相比,傳統(tǒng)開顱手術會損傷斤腦等血腫近鄰組織,并且還可間接損傷局部腦組織,影響腦組織的血液循環(huán)[6-7]。有研究表明開顱手術需要借助器械打開大腦并尋找血腫部位,在此過程中會對重要功能區(qū)域造成損傷[8]。如傳統(tǒng)開顱手術需要切開顳中回等大腦區(qū)域以清除血腫,在手術治療過程中會對腦壓板造成牽拉,影響顳中回或者顳上回等語言中樞,使得患者術后可能在語言功能上恢復較慢,加之高血壓性出血會由于血腫壓迫語言中樞,暫時影響患者的語言功能,如果語言神經中樞大量神經元壞死,患者再采取開顱手術治療,患者的語言功能會不可避免的受到影響[9-10]。而微創(chuàng)穿刺引流術其避免了對顳中回或者顳上回的負面影響,患者術后恢復理想[11]。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語言功能即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了微創(chuàng)穿刺引流術損傷范圍較小,相較于開顱手術可降低對語言中樞的負面影響。微創(chuàng)穿刺抽吸手術只需在CT定位的輔助下做微創(chuàng)切口,利用小孔抽吸血腫,憑借較低的手術損傷以及手術出血量等降低了手術風險。此外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運動功能評分優(yōu)于開顱手術治療的對照組,這提示在利用開顱手術治療時可能會損傷運動纖維,這是開顱手術所用的設備與儀器無法避免的,相比之下微創(chuàng)穿刺手術可有效縮小對運動纖維的損傷范圍,有利于改善患者術后恢復質量[12]。
綜上所述,采用微創(chuàng)穿刺抽吸手術可有效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對改善患者術后恢復質量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具有推廣和利用價值。